黃荊子
祝家奶奶
新塘邊鎮(zhèn)祝家奶奶,像某個作家不小心弄丟了的人物原型。
三月的一天,我們本是去采訪她兒子祝王飛,一進(jìn)門,就看到了祝家奶奶。她打著兩根細(xì)長的辮子,戴了一頂煙灰色的粗線帽,衣服領(lǐng)子層層疊疊,跟一件件往事似的。胸扣那里還加縫了兩個花色結(jié)子,結(jié)子上很神氣地掛著兩串鑰匙,一長一短,鑰匙的位置顯眼極了,瞅著挺驕傲———她掌管著樓房和附屬房的所有鑰匙。
祝家奶奶這一身行頭和打扮,很有文藝風(fēng)尚。她的出現(xiàn)極具鎮(zhèn)場效果,在剎那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我們圍著四方桌坐下,祝家奶奶顯得特別忙,連她站著都能讓人感到身上帶著風(fēng)。我還沒明白過來,她就從一個房間內(nèi)拎出一個編織袋,從里面不斷地掏出凍米糖待客。她彎腰掏東西的時候,辮子和掛在衣上的鑰匙都懸空了。本來就是枯發(fā)打成的辮子,沒有一點(diǎn)垂感,她彎腰后,兩根辮子一直在肩頭猶疑著,看著挺讓人操心。兩串鑰匙倒是很威風(fēng),重重地吊在半空中。我忽然醒悟,原來祝家奶奶是有意把鑰匙串掛成一長一短,這樣就不會相互碰撞發(fā)出嘈雜聲了。
很快她走完一圈,把凍米糖分給在座的每一個人。我不忍心拂她意,嘗了一片,那甜,真善良。
祝王飛為村里做了一堆好事。我和她兒子聊起來,她也很想對我們說點(diǎn)什么,只可惜話頭不在她這里。有一回,她逮著一個機(jī)會,用眼睛把我們盱一圈,然后微笑著打岔幾句,兒子說這,她說那,調(diào)調(diào)和兒子反著走,對兒子的稱呼都用第三人稱“他”。我總算聽明白了,祝家奶奶是埋怨兒子的錢不是花在自家人身上,而是大把撒出去幫村里修路。她不樂意兒子這么做,但愛屋及烏沒辦法。
那兒子也不生氣,每次都讓著老媽把話說完,才接話茬子,“別聽她亂說”,“不要扯東扯西”……
一室的人都笑了。誰都聽明白,她對兒子明著埋怨暗著贊。
祝家奶奶的氣場很立體??吹剿彝蝗挥悬c(diǎn)想寫篇小說了。
關(guān)關(guān)
某日,天將雨,雷聲隆隆。江濱一對耄耋夫妻相遇。老頭在堤上慢悠悠地走,手臂上搭件線衣,老太在堤下,急匆匆。老頭眼尖,先看到了他那瘦小的老太。“嗨———”感覺老頭平時不習(xí)慣叫老太的名字,還感覺老頭喜用語氣詞“嗨”老太那么兩下子來表示親昵。
“哪去了?到處找不見你?!崩咸摹疤臁蓖蝗徊灰娏?,她當(dāng)然有點(diǎn)著急。在意外相逢時,她的潛意識里是驚喜的,不過,她還是撒嬌似的生著氣。
老頭看上去快被歲月縮干水分,根本沒有肌肉感了,那支撐著的骨架仿佛即將被太陽曬干,變得易碎。老太看著反而沒有老頭那么飄,步伐讓人放心。
又有一天,在須江公園行至林深葉茂處,耳聞鳥鳴,“啾———”啼得很大膽,很具進(jìn)攻性。停頓幾秒后,前方樹林中就有唱和響過來,“啾”的一聲,一定是雌鳥在表心跡,聲音羞澀澀地,完全是軟語派。這啾來啾去,倒像阿詩瑪與阿黑對山歌似的,其他鳥在這時都集體噤聲。
我一下子覺得,某日的那對耄耋夫妻,多像這些鳥兒在“關(guān)關(guān)”,多像《詩經(jīng)》里寫到的美好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