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新
巧思呈經(jīng)典,“竹韻”顯清韻
洪 新
《竹韻》壺身造型比例協(xié)調勻稱,線條流暢優(yōu)美,將竹的形態(tài)制作得惟妙惟肖,竹子制作得流暢自然、神韻雙佳,既處處嚴謹,又全盤皆活,體現(xiàn)出濃烈的生活情趣,是大自然造化的藝術反映。紫砂花器著重于模擬自然界固有的人和物,在生動的形象中流露出瀟灑的風格,在豐富的構圖中傳遞出夸張的意象。
竹韻;創(chuàng)造性;特點
宜興紫砂茶具作為實用藝術品,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格,積淀著豐富和厚重的中華古老文明,在眾多文化元素的融合中塑造出不朽的藝術生命。紫砂壺因茶而生,茶又因壺而香,滌塵凈心是茶道之本,也是壺道之源。竹題材向來是紫砂藝術者追求的題材之一,借以充分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和生動的生活情趣。
從美學藝術角度來講,紫砂壺器上的裝飾是由具象向抽象的精神形態(tài)發(fā)展的,并為中國陶瓷的裝飾添上了光輝的一筆。古城宜興,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豐富陶土之源,更有七千年的悠久制陶歷史。早在北宋中期,宜興的勞動人民就已經(jīng)懂得了開采紫砂陶土并制作早期的飲茶用具了。紫砂茶具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種日常生活用品,而是一件高雅的藝術品,它是一種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藝術載體。當今紫砂,欣逢盛世,歷史巨匠和當代大師如星光燦爛,今天許多才華橫溢的紫砂高手亦各顯神通,使得紫砂藝苑百花齊放,一派繁榮興盛。紫砂壺的發(fā)展歷程始終與傳統(tǒng)文化息息相關,它既是文化的延續(xù)與載體,同時亦是文化的組成部分,豐富多樣的壺藝形式使各種文化理念得以完美詮釋,給予人共鳴。世人愛壺,不分年齡、地位和國籍,藝術是沒有界限的。紫砂壺正是以其獨具風格的外形特質、實用簡潔的功能本質和不拘一格的人文內涵而在傳統(tǒng)手工藝領域獨領風騷,它以包容博大的內心將藝術和文化完美地融為一體,并將以最美好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竹韻》創(chuàng)作來源于自然和生活,每一道自然風景都能成為壺藝創(chuàng)作的來源,而通過藝術形象又充分與人文內涵結合,詮釋情感思想內容,從而提升作品的整體價值。紫砂壺的美是由內而外的,有深刻文化內涵的紫砂壺,那種由內而外散發(fā)出來的內涵,使壺器散發(fā)出迷人的魅力。時間可以掃去一切浮華不實的美麗,卻掃不去經(jīng)歷文化積淀后煥發(fā)出來的美麗。
《竹韻》壺身造型比例協(xié)調勻稱,線條流暢優(yōu)美,將竹的形態(tài)制作得惟妙惟肖,竹子制作得流暢自然、神韻雙佳,既處處嚴謹,又全盤皆活,體現(xiàn)出濃烈的生活情趣,是大自然造化的藝術反映。紫砂花器著重于模擬自然界固有的人和物,在生動的形象中流露出瀟灑的風格,在豐富的構圖中傳遞出夸張的意象。壺鈕、壺把飾以竹的形狀,竹段分明,造型風格明顯。
藝術并不是生活原形的再現(xiàn),而必須高于生活。吸取自然形態(tài)和造型,或是將自然形態(tài)作為局部裝飾,要將生活中美的東西提煉出來,去粗取精,濃縮美化,在進行創(chuàng)造,也就是追求自然生機的魅力所在。精品的紫砂花器必須做到形、色、工三者有機結合、巧妙融匯,紫砂花器的藝術特點是作品的神韻,神與韻難以用語言表達,這是作品由里向外藝術感染力的反映,也就是所謂的技術魅力了。紫砂壺是具有工藝性、藝術性的物件,當壺的形體語言、藝術語言和你的人生閱歷、人生觀念相融合時,你就會感悟到深刻的哲理和精彩的人生,這時,這不僅僅是一把壺,而是一個會說話的良師益友,在與壺的交流中會不斷感知、發(fā)現(xiàn)、進步,人的心境也因此而升華。
[1]唐云 《紫砂壺鑒賞》 香港萬里機構·萬里書店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