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星,李艷娜,董 里
(《消防科學與技術》編輯部 天津300381)
科技期刊中外國人名的規(guī)范化
毛 星,李艷娜,董 里
(《消防科學與技術》編輯部 天津300381)
針對科技期刊中外國人名的格式規(guī)范化問題,總結國內(nèi)外相關標準規(guī)范要求,從譯文或原文的選用、參考文獻中外國人名的格式以及正文中外國人名的格式幾個方面調(diào)研國內(nèi)期刊外國人名格式的規(guī)范化現(xiàn)狀。提出建議認為,外文作者的姓名如有約定俗成的中文譯名可以使用,否則建議使用外文原名;參考文獻中,外文人名姓前名后,姓全部大寫,名縮寫并省略縮寫點;正文中出現(xiàn)外文中譯名,建議在姓名之間加間隔號;目次表中采用“姓前名后”的著錄順序,著錄全部責任者。
科技期刊 編輯加工 人名格式 規(guī)范化
伴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科技期刊的數(shù)量和水平也都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信息化、網(wǎng)絡化使國家之間的學術交流越來越容易,中文期刊刊登、引用外國學者研究成果的現(xiàn)象也越來越普遍??萍计诳撐闹?,人名在作者署名、英文摘要、腳注通信作者、正文、文后參考文獻等處都有出現(xiàn)。作為學術成果展示、交流的平臺,科技期刊需快速、準確地提供相關信息,方便研究人員查詢參考,外國人名的規(guī)范化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依照現(xiàn)有法規(guī),原則上中文出版物中不允許將中文與外文夾雜使用。如1998年的《廣告語言文字管理暫行規(guī)定(修正)》第8條:“不得在同一廣告語句中夾雜使用外國語言文字”。200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11條:“漢語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國語言文字的,應當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釋”。2010年,原新聞出版總署《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亦將“在漢語言中”“直接使用英文單詞或字母縮寫、生造一些非中非外、含義不清的詞語等”行為斥為是“濫用語言文字的問題”,且“嚴重損害了漢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性和純潔性”。[1]
但實際上,除了歷史和當代名人,如諾貝爾、牛頓、霍金,由于其漢譯名已經(jīng)十分普及確定,使用漢譯名更為方便,也不會造成誤譯,其他情況下,科技期刊論述范疇往往是科技發(fā)展前沿,涉及多為當代新人,同時有些外文中的外國人名本身就是縮寫形式,常常難以查到全稱,將未縮寫的部分譯成中文也存在著難以統(tǒng)一的問題,尤其是人名數(shù)量多,常常沒有具體含義,也沒有規(guī)范譯法。而現(xiàn)在的研究人員普遍有一定的外文基礎,對于原文的人名反而比較熟悉。這種情況下,照錄外文原文更便于讀者查找。如果要使用譯文,不放在譯名之后加注原文,為使行文簡潔,也可以只在譯名第一次出現(xiàn)時加注。[2]
2015年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提出的《中文出版物夾用英文的編輯規(guī)范》(草案)、2013年出版的《夾用英文的中文文本的標點符號用法》(中國語言生活綠皮書)也說明,在科技學術文獻中存在外文字符、科技名詞縮寫、外文人名是不可避免的正?,F(xiàn)象,也是規(guī)范允許的。
中外國人名的格式
通過查閱我國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的科技期刊不難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期刊參考文獻中,外國人名的格式基本以姓前名后為主,主要在以下幾方面存在不同:首字大寫或全部大寫、名縮寫時有無縮寫點、姓與名間用逗號或空格隔開。
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6.3條規(guī)定,“個人著者,其姓全部著錄,字母全大寫,名可縮寫為首字母(見8.1.1);如用首字母無法識別該人名時,則用全名。”8.1.1條規(guī)定,“個人著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錄形式。歐美著者的名可用縮寫字母,縮寫名后省略縮寫點。歐美著者的中譯名只著錄其姓;同姓不同名的歐美著者,其中譯名不僅要著錄其姓,還需著錄其名的首字母?!盵3]而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8.1.1中規(guī)定,“個人著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錄形式。歐美著者的名可以用縮寫字母,縮寫名后省略縮寫點。歐美著者的中譯名可以只著錄其姓;同姓不同名的歐美著者,其中譯名不僅要著錄其姓,還需著錄其名?!盵4]新版將同姓不同名的歐美著者需著錄其名變?yōu)橹浧涿氖鬃帜?,可以認為,參考文獻中可統(tǒng)一將名縮寫。此外,對于首字大寫或全部大寫及名縮寫時有無縮寫點的問題,已經(jīng)給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即姓字母全大寫,名省略縮寫點。對于姓與名間用逗號或空格隔開的問題,《規(guī)則》未作明確規(guī)定,但從示例中可以看出,是傾向于要求姓與名間用空格隔開的。如8.1.1節(jié)的“示例7:EINSTEIN A(原題:Albert Einstein)”;8.1.2節(jié)的“示例4:FORDHAM E W, ALI A,TURNER D A,et al(原題“Evenst W.Fordham Amiad Ali David A.Turner John R.Charters”)”。
此外,ISO 690《信息和文獻 參考文獻和信息資源引用指南》也采用全大寫字母,而《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shù)據(jù)規(guī)范》(1998、2006)中明確規(guī)定參考文獻中主要著作責任者一項“不得出現(xiàn)縮寫點”。
3.1 間隔號和縮寫點
與參考文獻中外國人名格式有規(guī)則可依據(jù)的情況相比,正文中外國人名格式的問題情況較為復雜,尚無定論。存在爭議的問題主要在名縮寫時,是使用間隔號、縮寫點還是省略縮寫點。
GB/T 15834—2011《標點符號用法》4.14.3.1中,將間隔號的基本用法規(guī)定為“標示外國人名或少數(shù)民族人名內(nèi)部的分界。”5.1.7則規(guī)定,“間隔號標在需要隔開的項目之間,占半個字位置,上下居中,不出現(xiàn)在一行之首?!卑凑?.1.7的規(guī)定,間隔號應為半角。但4.14.2中給出的間隔號形式為全角的“·”,4.14.3.1的“示例1:克里絲蒂娜·羅塞蒂”中同樣為全角。[5]此外,GB/T 18030—2005《信息技術 中文編碼字符集》中規(guī)定了包括標點符號在內(nèi)的中文編碼字符集,其中關于中英文標點符號的編碼從A1A2~A977,所有標點符號均按照普通漢字的編碼規(guī)則,使用了兩字節(jié)編碼,排版時每個標點符號均占用1個漢字的空間(全角)。由此也可證明,間隔號應為全角。[6]
但是,間隔號是中文標點符號,英文中沒有這個標點符號,英文縮寫時用縮寫點“.”表示。這一點從《中文出版物夾用英文的編輯規(guī)范》(草案)中可以得到證明。反觀該規(guī)范對其他標點符號的規(guī)定,如5.2.2.2“中文句子中夾用了英文疑問句,將夾用的英文疑問句用中文引號標示,并保留英文問號。中文句末以中文標點結尾?!?.3.2.2“中文句子中夾用英文感嘆句,所夾用的英文感嘆句用中文引號標示,并保留英文嘆號?!比绻赜眠@一思路,外文人名縮寫時,應視為中文句子中夾用英文,保留英文縮寫點。
這樣就與參考文獻省略縮寫點的規(guī)定有了不同。可以針對不同情況遵守不同的規(guī)范,在正文中采用縮寫點,參考文獻中省略縮寫點,但筆者認為,全文統(tǒng)一均省略縮寫點,也是一種較為簡單易操作的方法。
3.2 人名中的附加成分
在國外,有時子孫完全襲用父輩之名,這時須在姓名后加Junior(晚輩的身份)或羅馬數(shù)字,以示輩分。Junior的簡寫形式為Jr。應注意識別其全稱和簡寫姓氏,從而正確著錄。例如John Ford Junior,應改為Ford J Jr。另外,歐美人姓名中常常帶有前綴,如d-、van、von、du、de、le、la、am、vom等,放在姓的前面。書寫這些前綴時,字母大小寫應尊重原文種的習慣。在文獻表中,姓的字母采用全大寫時,前綴字母也全大寫。此外,英語姓名中常常帶有前綴Mac,如Douglas MacArthur,表明MacArthur是Arthur的兒子。書寫時,Mac、Mc后的首字母也要大寫。[7]
此外,國外期刊要求作者署名后給出作者學位和加入的學會,學位與學會名也是縮寫。學位常見的有PhD(哲學博士)、SM(理科碩士)、MBA(管理學碩士)等,學會名稱的縮寫一般采用首字母縮寫,如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縮寫為RSC等。一篇論文作者署名為Edward J.Huth,MD,PhD,ICMJE則表示Edward J.Huth是作者名,MD和PhD表示該作者是醫(yī)學博士和哲學碩士,ICMJE表示該作者是國際醫(y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委員。該作者應縮寫為Huth E J。[8]
外國人名的正確著錄建立在對外國人名的姓與名的確切辨別的基礎上,編輯有必要了解外國人名結構常識,同時記住常用的和特殊形式的姓與名。如英語姓名的一般結構為教名+中間名+姓,英國人習慣將教名和中間名全部縮寫或只縮寫教名,美國人則習慣只縮寫中間名。記住常用的姓和名,如James、John、Mary、Elizabeth等常用名,Smith、Brown等常用姓,就能在編輯加工時迅速分辨出哪部分需要大寫,哪部分可以縮寫。
此外,可以利用網(wǎng)絡搜索引擎和高校研究所的門戶網(wǎng)站查找原文,或參考其他論文引用該參考文獻的情況,對科技論文中的外國人名進行核查。
在以上分析討論基礎上,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① 科技論文中出現(xiàn)外文作者,如有約定俗成的中文譯名,可以使用中文譯名,否則建議按照原文使用外文原名,或在譯名之后加注原文。
② 文末參考文獻中,外文人名建議按照姓前名后,姓全部大寫,名縮寫并省略縮寫點的格式標注。
③ 正文中出現(xiàn)外文人名,如果為中譯名,建議在姓名之間加間隔號,如果為外文原文,是否省略縮寫點可依照實際情況,本期刊中統(tǒng)一規(guī)范即可。此外還需注意附加成分。
④ 目次表中采用“姓前名后”的著錄順序,著錄全部責任者?!?/p>
參考文獻
[1] 曾建林. 論中文出版物外國人名翻譯中字母后的標點使用[J]. 中國出版,2015(11):52-49.
[2] 高本輝. 科技書刊中外國人名的處理[J]. 科技與出版,1997(5):27.
[3] GB/T 7714—2015. 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S].
[4] GB/T 7714—2005. 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S].
[5] GB/T 15834—2011. 標點符號用法[S].
[6] 許書道. 科技出版物中、英文標點符號使用的問題[J].編輯學報,2013,25(6):547-548.
[7] 張琳. 科技論文中人名的編輯加工[J]. 編輯學報,2013,25(1):32-33.
[8] 馬奮華,馮懷瑩,倪東鴻,等. 科技期刊中縮寫的應用[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6,17(1):151-153.
[9] 陳愛萍,余溢文,趙惠祥,等. 提高參考文獻中外國人名著錄準確性的途徑[J]. 編輯學報,2012(5):441-442.
Standardization of Foreign Names in Sci-tech Journals
MAO Xing,LI Yanna,DONG Li
(Editorial Office of 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Fi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MPS,Tianjin 300381,China)
Focusing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foreign names in sci-tech journals,related standards and codes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were summarized.In whether using the translation version or its original text,format of foreign name in references and format of foreign name in main body,the standardization of foreign names in Chinese sci-tech journals was investigated.Suggestions were made that,the accepted Chinese translation can be used if a foreign name has one,or the original text should be used;in reference,family name should be capitalized and placed in the front,while the first name should be abbreviated and the abbreviation point should be omitted;Chinese translation in the text should have an interval symbol;in the table of contents,the family name should be placed in front,and all authors should be written down.
sci-tech journal;editing;name format;standardization
G23
:A
:1006-8945(2016)12-0088-03
天津消防研究所所級科研計劃項目“《消防科學與技術》審稿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2016SJ-A-05)。
201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