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盧龍縣第三實驗小學 李擁軍
幼苗需要陽光雨露
■河北省盧龍縣第三實驗小學 李擁軍
近年來,我所帶的班中,來自單親家庭、再婚家庭的學生人數(shù)是愈來愈多了。從教育的角度看,相親相愛的父母,和諧的家庭人際關(guān)系對學生健康的心理發(fā)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沒有一個完整的、穩(wěn)固的家庭的學生,其心理的發(fā)展容易產(chǎn)生偏差,思想行為上也就會常常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缺陷。許多觸目驚心的相關(guān)案例給家長、給我們的教育敲響了警鐘——單親家庭小學生的教育工作刻不容緩。
我班有個男孩小華,今年八歲,性格活潑開朗,很招人喜歡。在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就聽其他老師講,這是一個家庭環(huán)境比較特殊的孩子。該生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他被判給了爸爸,可是由于工作的原因,父親長期在外,他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并且,爺爺奶奶也是再婚家庭。他就是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長大的。值得慶幸的是,他并不是一個沒人管的孩子。雖然父母離婚,可是媽媽一直關(guān)心著他。他的媽媽在離學校不遠處開了一家美容院,經(jīng)常會把孩子接到她那兒去。因此,我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他和其他家庭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學校讓班主任統(tǒng)計班里的留守兒童和貧困生人數(shù)。由于低年級的孩子小,對“留守兒童”“貧困生”這些詞不太明白。我就對班里的孩子們說:“誰的父母長期不在家,在外地工作呀?”有幾個孩子舉起了手,小華就是其中一個。我問他:“你的爸爸大約多長時間回家一次?”他眨巴著眼睛看著我,隨即又低下了頭,低聲說:“我爸爸很長時間都不回來,只是在過年的時候和我過生日的時候才回家!”我的心為之一震,本來活潑開朗、整天嘻嘻哈哈的孩子,其實在心底也十分想念他的父母呀!以前,我曾經(jīng)聽孩子們說,小華對父母離婚這個話題一點都不避諱,沒想到今天兩眼流露出的是無盡的傷心與思念!
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發(fā)現(xiàn)這孩子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上課聽講不太認真,思想總在開小差,讓他回答問題也是答非所問,課下作業(yè)完成得更是一塌糊涂。這樣下去不行,我暗下決心:得想辦法幫幫這孩子!
于是,我在課下找到他,和他聊起了家里的一些事情,聊起了他的父母。起初,他不太愿意和我說起這些,我向他解釋,我只是想多了解一下他家里的情況,就像朋友一樣,而且我保證不會向別人說起。慢慢地,他解除了對我的“提防”,我們聊得很投機。
事后,我又找機會和他的爺爺進行了交流。在和他爺爺?shù)慕徽勚辛私獾?,這孩子平常性格開朗,喜歡和小伙伴們一起玩。但總覺得沒有真正的朋友,喜歡把事情埋在心里,不愿講出來,心思很重。為此,爺爺也很擔心。我建議爺爺平時多和孩子說說話,了解孩子的想法,和他要做“知心朋友”。在學校,不僅我盡量多關(guān)心他,還叮囑一些懂事的、愛幫助同學的孩子,讓他們多陪陪他。不管是從生活上、學習上,還是課間活動上,都讓他體會到有許多人在關(guān)心他、愛護他,大家都是他的朋友。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小華變了,又像以前一樣認真聽講了,又和大家一起無憂無慮地玩耍了,我真為他高興!
通過上述案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特殊家庭的學生心理確實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但他們同所有學生一樣,也是全社會的財富,只是他們與完整家庭的學生相比,“處境不利”而已。只要他們銳意進取,變不利為有利,同樣能成為心靈的主宰者,并為社會做貢獻。但是特殊家庭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社會的關(guān)注和重視,尤其是一線的教師,更要密切關(guān)注這部分學生的成長。為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wù)剬@部分學生的教育。
從學校來講,心理教育主要是班主任的教育。對特殊家庭學生的心理輔導(dǎo)、心理教育欠缺,學校不能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措施幫助他們排解心理疑難,矯正心理問題。絕大多數(shù)特殊家庭學生具有自卑、早熟、嫉妒的特點,不愿傾訴心中的痛苦,更不會主動找父母、老師及同學交流、尋求幫助,不會積極宣泄一些不快之事,久而久之,形成不利于他們身心發(fā)展的心理因素,阻礙心理健康成長,甚至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所以,作為學校要健全這方面的制度,在學校專門開設(shè)心理咨詢室,建立特殊家庭學生檔案,密切關(guān)注他們的生活,及時做好這部分學生的思想工作。
班主任及科任教師要全面關(guān)心特殊家庭學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幫這些學生消除不良心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首先,教師要了解與掌握這部分學生的情況,發(fā)揮各方面的力量,加強與他們的交流和溝通。班主任教師要傾注更大心血,通過調(diào)查了解,家庭走訪搜集資料,并且要把所掌握的情況與其他科任教師交流,讓其他教師在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教育時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幫他們樹立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慎用“父母離異”“父母死亡”這些對他們比較敏感的語言,以免他們受到心理傷害。其次,要教育其他學生不歧視來自離異家庭、單親家庭的學生,更不要對其諷刺挖苦。要教育其他學生主動與這部分學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友誼,使特殊家庭學生感到集體的溫暖。平時,教師要多和家長聯(lián)系,互相交流、了解他們在家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關(guān)心他們,要他們認識到:這不是他們的過錯。做到如春風般拂走他們心靈上的陰影,鼓勵他們把不幸轉(zhuǎn)化為力量,給他們精神上的慰籍,幫助他們克服生活上和學習上的困難,使他們獲得父母之外的愛的補償。同時,應(yīng)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的嚴格性,針對他們特殊的心理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個別輔導(dǎo)、談心、家庭訪問等,糾正他們身上可能有的成績不良、遲到、曠課等缺點。
父母離婚,讓孩子在思想上總覺得比別人少了什么。所以,一旦在學習上或生活上需要什么,即使經(jīng)濟條件較差,家長也應(yīng)該盡量滿足孩子,使他覺得除了父母離異之外其他方面我同父母雙全家庭的孩子相差不是太大。如果稍微差些,也應(yīng)該盡量向孩子說明道理,消除其自卑心理。精神上,家長要盡量多與他聊天,了解他的心理需求。這樣,孩子有自信了,別人也更愿接近他。
特殊家庭學生生活在現(xiàn)實的社會環(huán)境中,其中的各種因素(社會風氣、社會文化、社會輿論和社會宣傳工具)時時處處對他們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社會應(yīng)該運用多種手段,如經(jīng)濟控制、行政控制、社會輿論、法律控制等來節(jié)制離異家庭的不正常增長;重視安全、珍愛生命來減少單親家庭的數(shù)量,以保證社會安定。同時,社會必須積極協(xié)調(diào)解決好特殊家庭子女的有關(guān)問題,通過成立一些教育組織,盡可能強化離異父母的責任和愛心,使孩子健康成長。
來自離異家庭、單親家庭的學生占有一定的比例,這樣的家庭影響著他們的健康成長。經(jīng)過分析得出,這部分學生潛力大,可塑性強,只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來教育,給幼苗以充足的陽光雨露,他們也會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責任編輯 韓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