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朱秋曉 匡信莉
簡述五年高職音樂欣賞課的建設與實施
江蘇 朱秋曉 匡信莉
本文以《省教育廳關于制定中等職業(yè)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指導意見》為指導思想,根據高職學生年齡階段的特性,建立以音樂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校園文化三方面為“三位一體”的藝術教學理念,三方面探討高職音樂欣賞課在學校的建設與實施辦法,著重于立體化、深入化的音樂教學與音樂活動。
高職學生 音樂欣賞課 “三位一體”
《省教育廳關于制定中等職業(yè)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指導意見》(蘇教職[2012]36號)明確將藝術類課程作為公共基礎必修課的地位,使藝術類課程的開發(fā)成了必須,而音樂欣賞課占其重要環(huán)節(jié)。
高職音樂教育與中小學音樂教育是截然不同的,中小學的音樂素質教育必須強調基礎性,從淺層次的認知目標入手,通過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高職教育就教育主體來說,都是16—20歲的青年人,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知識,但藝術基礎知識不同,成長意識迅速發(fā)展,自我意識、民主意識明顯增強,思想活躍,富于理想,具備了感受時代精神的敏銳性以及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等特征。這樣一個獨特的審美群體,要求我們在音樂素質教育中,必須注重學生對音樂能動的擴展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鑒賞能力,幫助學生進行藝術的感覺、科學地思考,使他們的聰明才智得以最大地施展。因此,結合五年高職學生上課實際情況,建議開設以音樂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校園文化為“三位一體”的藝術教學理念,既滿足學生多方面興趣需要,又可以保證學生在校的五年全面接受藝術的熏陶從而達到身心全面發(fā)展的理想效果。
(一)教學中注重知識的多元化。音樂知識是文化知識的一部分。通過音樂教育,擴大文化視野,樹立文化意識,豐富文化底蘊,提高文化素養(yǎng),使學生了解音樂與人類、音樂與民族、音樂與生活、音樂與情感、音樂與政治、音樂與歷史等方面的聯(lián)系。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注意把音樂與相關的學科綜合起來,不僅豐富了音樂藝術的表現形式,而且對促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和欣賞綜合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會使我們的課更生動活潑。但這也要求我們要轉變舊觀念,不斷探索,不斷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科綜合的優(yōu)勢,為音樂教學服務,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二)教學中用創(chuàng)新性思維活躍音樂課堂。課堂教學中,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是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能愉快學習的重要保證。那么,針對高職校非藝術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傳授式的我講你聽,或放音樂學生聽的形式無疑缺乏新意,應更注重學生的參與性。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簡單講解與灌輸,而要尊重學生,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和批判性,讓高職學生有表現和表演的機會,展現學生的青春風采。在音樂課程中,可以讓學生自己上臺講解、評論歌手的演唱風格,播放他們的代表作,或介紹自己喜歡的音樂會、戲劇、音樂影視作品;讓學生個人或集體上臺演唱演奏本節(jié)課所學歌曲和樂曲,也可進行角色扮演,對音樂戲劇進行模仿;由老師教學生演唱一些優(yōu)秀的聲樂作品,做模唱訓練;做聽曲辨音的游戲,要求學生通過認真聽曲,說出樂曲的名稱、樂曲表現的主題、演奏所用的樂器或演唱者的名字等。音樂欣賞課會因為學生的積極參與,變得更生動、活潑,課堂的氣氛也會更加的活躍。
在音樂課外,各系部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設音樂興趣小組作為課堂的教學延伸和補充,給學生提供既適合自己又貼近社會的多種選擇,諸如合唱、器樂演奏、歌曲演唱、戲曲表演、指揮等培養(yǎng)和提高個人技能的課程。音樂興趣小組最好能建在一個設施完備、音響效果出色的專門教室里進行,適宜小班教學,器樂演奏以10人左右最佳,歌唱訓練則以30人為宜,便于師生的討論和互動。為把音樂熏陶滲入到學生的日常,每周可安排一首勵志、青春、愛國的歌曲作為“每周一歌”,早自習各班教唱,全體學生齊唱,既讓學生參與了音樂實踐,又拓寬曲庫量,讓朝氣蓬勃的一天從歌聲開始。
音樂教育不僅要在小范圍有愛好的學生內進行,還要覆蓋整個校園素質文化教育建設,積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諸如經常組織校內學生各類音樂比賽;開設音樂廣播,經常播放中外名曲,制作音樂節(jié)目;定期引進一些專業(yè)文藝團體來校演出,更大范圍地提高高職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為學生校外觀摩各種文藝演出聯(lián)系優(yōu)惠的票源;建設特色校園音樂文化,定期舉辦音樂類比賽、演出,為全校學生搭建展示音樂風采的舞臺,積極有效促進學生對音樂的熱情,推動音樂課程設置的完整性,更好帶動起學校的音樂文化建設。
高職院校的音樂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校園文化為“三位一體”的藝術教學理念,既是高職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塑造現代應用型高級人才、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完美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其對于提高校園文化品位、提高學生內在素質有著顯著效果。在提高高職院校音樂教學水平的同時才能真正實施高職類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通過對學生審美水平的提高,豐富學生課程外的生活以及打開學生思維,讓學生走出專業(yè)性知識的束縛,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及自我潛能的挖掘。同時也進一步的推動教育模式和教育體制的改革,不斷地推動整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進步。
[1]項艷.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教學初探[J],期刊論文藝苑, 2007(12):52-54(一作者)
[2]李麗珍.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模式初探[J],期刊論文戲劇之家.2013(11):273-273(一作者)
[3]袁媛.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程改革初探[J],期刊論文音樂時空, 2015(15):146-147(一作者)
(作者單位:連云港工貿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