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顧志文
特級教師“特”在哪里
——江蘇省第五屆“蘇派語文教育論壇”名師研究課觀感
江蘇 顧志文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地處江南靈秀腹地的無錫錫山高級中學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全省語文盛會——第五屆“蘇派語文教育論壇”。來自全省初高中的語文骨干教師歡聚一堂,聆聽語文大咖的報告,觀摩名師研究課,參與“語文教學新視野”的主題研討。我有幸參加了此次盛會的初中分會,感觸最深的是兩節(jié)特級教師執(zhí)教的研究課。南通通州育才中學的丁衛(wèi)軍老師執(zhí)教的《在阿加西斯教授的實驗室》,鎮(zhèn)江外國語學校的王益民老師執(zhí)教的作文課《寫“豆腐干”文章》。不同的演繹,同樣的精彩;爭妍斗艷,技撼全場。與會老師由衷贊嘆,特級教師就是不一樣,確有過人之處,“特”別于常人。
思想是先導,決定著行為;教學思想是教學的靈魂。三位特級教師的課堂教學均很好體現了他們自己的語文教學主張,展現了他們的教學思想。
丁衛(wèi)軍老師的課思想鮮明——“聚焦語用”。因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言文字運用”是語文課程的核心價值目標。丁老師牢牢把抓住語文課程的這一牛鼻子,在“語用”思想指導下,設計教學,組織活動。如“從阿加西斯角度說說他的想法”并寫下來,“用第一人稱以阿加西斯身份改說最后一節(jié)”;再如,“把剛才同學的發(fā)言完整地連貫地再說一遍”等。以訓練語言為核心,緊扣運用這一主線,進行聽說讀寫思綜合訓練,上出了語文味,語言味,語用味。
王益民老師的作文課,是他“三三三作文系列訓練”中“主題活動式”作文,體現他“在捕魚中學會捕魚”的作文訓練思想。他以精心設計的活動來激發(fā)學生興趣,又以活動過程為素材進行寫作訓練,解決下鍋之“米”。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在活動過程中進行寫作,在修改比較中完善習作,在方法指導下完成寫作。引領著學生興味盎然地在“捕魚”前先觀摩捕魚,再歸納總結得到“捕魚”方法,接著帶領學生下水“捕魚”。把作文與生活結合,作文與實踐結合,作文與活動結合,作文與課堂內容結合。
教學設計是教材、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媒介、紐帶、橋梁,它是師生課堂行為的策劃書,是師生對話交流的舞臺說明,是課堂戲劇沖突的腳本。兩位特級教師的教學設計各用一字來概括,可以用“妙”、“巧”來形容。
丁老師的課可謂“妙”。他緊扣語言訓練,設計了這樣一些板塊。(一)在課文標題后加逗號,請結合課文內容,說完整一句話。(二)在寫好的阿加西斯心情詞語前,用“因為”什么“所以”什么說完整一句話。(三)從第三者角度說說阿加西斯做了什么,使我怎么樣,并動筆寫下這句話。(四)以第一人稱從阿加西斯角度改說十九節(jié)。這些板塊設計,不停變換角度,緊扣文本,訓練語言,著眼于運用,也訓練了思維。這種訓練的設計,匠心獨運,不蔓不枝,層層推進,可謂“妙”不可言。
再說王老師的“巧”,他讓學生觀察屏幕上的字母圖表然后回答問題。這一活動的創(chuàng)新設計,既激發(fā)興趣,使學生情緒高漲,熱情參與,又解決作文訓練的寫作素材問題和內容問題。更“巧”在三次訓練寫“豆腐干”文是逐層深入,與游戲活動同步,且這一游戲活動三次用到,每次又有變化,寫作素材三次不變,寫作內容卻越來越豐富,圍繞“豆腐干”文章的寫作要求不斷提高。游戲設計又先慢后快,節(jié)奏有變化,漸次推向課堂高潮。“時間短反而觀察更清楚”是學生的發(fā)現,也是“豆腐干”文“深刻”的要求,從這一組游戲中得出“做事要有目標,才能成功”的道理就水到渠成。可以說是小文“巧”做,小文“巧”導。
細節(jié)展現教學理念,體現教學智慧。數個精彩的教學細節(jié),構成成功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精典的教學案例,取決于課中精典教學細節(jié)。觀課中,我們應更關注細節(jié),因為精美藝術品是需要放大鏡觀察的,這樣才有心動、感動、撼動之后的領悟。
丁衛(wèi)軍老師的課堂,精雕細琢,很多設計均有匠心,更讓人心動的是教學生成中的引導點撥。如課堂最后一環(huán)節(jié),“你讀了本文后有什么啟發(fā),請用格言警句的形式寫下來?!币笤诟裱院笞⒚鲊妥髡?。有一學生讀了自己寫的格言,忘了讀自己名字前的國籍——“中國”了,丁老師在另兩名同學回答后又折返回來讓這名同學讀自己姓名和國籍。這一細節(jié),不知是丁老師有意為之還是無意忘記,再折返回來,無疑起到了強化作用。我相信該生一定很難忘記,自己在全省公開課上,老師對自己的垂愛,重讀了自己所寫“格言”的國籍和姓名,做了一回“名人”,而且是被關注的“名人”。
這樣機智的處理,課上很多,丁老師駕輕就熟,信口點撥、引導、啟發(fā),處處顯示功底,時時看到智慧。
王老師的課幽默、詼諧、睿智,大氣而不忘精細,雕琢而流暢自然。尤其是其生活化、口語化語言,簡樸、通俗、風趣。如在“活動一,觀察下面圖十五秒鐘,然后回答問題”中問,“圖中共有幾個字母D?”學生懵了,不知道,王老師卻說,“我也不知道,你們就大膽猜猜,俗說就是蒙一個唄!”多么逗趣的語言,意在激趣,豐富課堂內容,“言在此,意在彼”,為下面寫作積累展示素材的。真是高明的設計,精彩的細節(jié)。再如,學生寫“豆腐干”文章過于簡略,他隨口說道:“要把這個游戲經過寫清楚,回去讓你爸媽讀后知道這游戲是具體怎么回事就行。”一語破的,勝過多句指導。
王老師的指導大多隨興,自然無痕,看似漫不經心,實質多有奇巧在里面。
當然,特級教師之“特”不僅體現在以上幾方面,特級教師教學素養(yǎng),業(yè)務能力,課堂駕馭,口頭表達等均顯示出非一般老師可比的功底,沒有大量的理論學習,多年的課堂歷練,孤燈面壁的思考,長期的知識積累;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刻苦拼搏的毅力是達不到的。
此次學習,我感受到了特級教師教學的魅力與藝術,這美麗的背后是特級教師幾十年“特別”的付出,才成就今天課堂上的“特”的。
(作者單位:濱??h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