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潔
?
肢體語言在小兒護理中的運用研究
王靜潔
【摘要】目的 探究小兒護理中應(yīng)用肢體語言的具體措施和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小兒患者,用隨機的方法將其分成兩組,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jié)果 和對照組比較,實驗組患者的治療依從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針對小兒患者在護理中給予肢體語言的溝通,可以提高醫(yī)囑的依從性以及護理治療,減少不必要的護患糾紛和矛盾。
【關(guān)鍵詞】小兒護理;肢體語言;護理效果
患兒由于年齡較小,缺乏語言表達能力,不能將自己的想法準確表達出來,無法和護理人員保持良好溝通,為此會產(chǎn)生較多的護患糾紛[1-3]。而且患兒對治療的依從性也較低。在護理操作中護理人員給予患兒有效的肢體語言溝通,可以較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小兒感染科于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5例小兒患者進行護理,實驗組患者48例,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齡1~10歲,平均年齡為:(6.1±1.9)歲,對照組患者37例,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齡1~11歲,平均年齡為:(6.0±1.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模式的基礎(chǔ)上給予肢體語言的溝通,具體如下。
1.2.1 面部表情 護理人員不僅要注重自身形象的美感,還要保持良好的面部表情,護理操作中患者有時會因為護理人員的微笑而產(chǎn)生安全感和溫暖,效果會好于過多的語言[4]。
1.2.2 肢體接觸 在護理操作中,護士可采取適當?shù)闹w接觸,如撫摸孩子的頭部或小臉,拉拉孩子的手等動作,與孩子溫柔地進行語言交流,緩解或消除患者的恐懼和緊張等不良情緒[5]。
1.2.3 環(huán)境護理 在兒童就診及治療區(qū)可設(shè)置一些卡通貼畫的提示語和小玩具,讓患兒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仍舊有一種樂園的感覺,從而通過轉(zhuǎn)移注意的方式讓患兒順利完成診治,保持兒童門診區(qū)的整潔,定時消毒,避免出現(xiàn)交叉感染等情況[6]。
1.3 療效標準
在護理操作的全程中患兒沒有哭鬧等情況,而且能積極主動地配合為完全依從;在護理中患兒有哭鬧,但是可以克服,完成所有護理和治療的為部分依從;在護理操作中患兒有持續(xù)哭鬧和強烈抵觸,不能完成護理和治療操作,要在家長強制的幫助下進行屬于不依從。治療依從率=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文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患者,28例非常滿意,占58.3%,19例比較滿意,占39.6%,1例不滿意,占2.1%,護理滿意度為97.92%。對照組患者中13例非常滿意,占35.1%,18例比較滿意,占48.6%,6例不滿意,占16.2%,護理滿意度為83.78%。實驗組患者獲得了更高的護理滿意度,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治療依從性
實驗組患者中19例完全依從,占39.6%,21例為部分依從,占43.8%,8例為不依從,占16.7%,治療的依從率為83.3%。對照組患者中9例完全依從,占24.3%,18例為部分依從,占48.6%,10例為不依從,占27.0%,治療的依從率為72.97%。實驗組患者的治療依從率更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肢體語言是特定環(huán)境下對語言溝通的補充,以面部表情、肢體動作來表達一定的情感和信息,小兒患者因為年齡較小,沒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因此在護理操作中肢體語言的溝通就顯得極為重要[7]?;颊咭驗榧膊е碌耐纯嗪蛯χ委熎餍档目謶?,會有煩躁、焦慮等負面情緒,在接受治療和護理操作時也會有嚴重的抵觸情緒,嚴重者還會哭鬧,配合程度低。部分家長因為心疼孩子,會把怒氣轉(zhuǎn)移到醫(yī)護人員,產(chǎn)生護患糾紛。護理人員在護理操作中注重肢體語言的溝通,給予患者精神支持,可以使其更加信任護理人員,消除隔閡,建立良好的護患關(guān)系,有助于患者提高治療的依從性,早日恢復(fù)身體健康。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通過對實驗組患兒應(yīng)用肢體語言護理,患兒的護理滿意度較高,而且病情改善較快。
參考文獻
[1]王春紅. 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工作中的應(yīng)用探析[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33):6871-6872.
[2]王小梅,陳芳,李莉. 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的臨床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6,13(3):379-380.
[3]鄧慧芳. 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應(yīng)用分析[J]. 當代醫(yī)學,2014(6):130-131.
[4]劉昕玲. 肢體語言溝通應(yīng)用于小兒護理工作的臨床分析[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5(9):92-93.
[5]唐敦英. 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工作中的應(yīng)用探析[J]. 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30):4074-4075.
[6]黃燕. 肢體語言在38例小兒護理中的應(yīng)用[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4(18):119,121.
[7]俞秀琴. 肢體語言在36例小兒護理中的應(yīng)用[J]. 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3):201.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08(2016)09-0208-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09.145
作者單位:青島市婦女兒童醫(yī)院感染科,山東 青島 266000
The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 in Pediatric Nursing
WANG Jingjie, Infectious Disease Department,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of Qingdao, Qingdao Shandong 266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pediatric nursing body language specific measures and results. Methods Pediatric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ith a random approach will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of care, nursing effect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reatment adherence rate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pediatric patients give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nursing, you can improve compliance and treatment doctor's care, nurses and patients to reduce unnecessary disputes and conflicts.
[Key words]Pediatric nursing, Body language, Care benef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