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順
(甘肅省隴西縣王莊小學)
淺析儒家思想在當代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陳平順
(甘肅省隴西縣王莊小學)
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以孔子儒家思想為核心,強調(diào)了儒家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論述了一線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心得,闡述了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師生平等、啟發(fā)教學等教學思想在當下小學語文基礎性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儒家思想 教學理念 小學語文
語文是小學基礎教育的重要課堂講授科目,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科學和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的紐帶,也是開啟智慧的金鑰匙、交流思想的工具。“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币虼?,學好小學語文這一基礎性學科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古今中外,許多文學大家、一線教師在研究儒家思想在當代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上付出了大量心血。葉圣陶[1]以學生素質(zhì)發(fā)展為目標提出小學語文基礎性教學的富有內(nèi)涵的生本思想體系;李廉方[2]主張國語與常識結合,倡導在情景中識字,由“義”到“形”再到“音”等。圍繞孔子儒家思想中的核心理念,闡述了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師生平等、啟發(fā)式教學等教學理念在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旨在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提供強有力的教學實戰(zhàn)經(jīng)驗。
儒家思想以其博大精深的精旨對中國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可謂中華文明之精髓。孔子之教育倡導在小學語文教學上仍有應用,主要表現(xiàn)如下:
1.因材施教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不同學習場合、不同類型、不同水平的孩子的表現(xiàn)能力也是極不相同的,因而出現(xiàn)成績優(yōu)劣之分。這就需要教師憑借人生智慧,靈活設計教學方式,關注學生性格差異和不同學習要求,鼓勵學生擇善而從之,使其具備良好的語文學習素養(yǎng)。眾所周知,在中國教育史上長期秉承的是一種“齊步走”的方式,不僅是家長,教師也是恨鐵不成鋼,生怕孩子學不會、學不懂或者少學了知識,往往不顧孩子自身特點而硬性灌輸,結果卻事與愿違,不但抹殺了孩子的體化差異,還形成了優(yōu)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的現(xiàn)象,這絕不是我們一線教育者所希望的。如果我們只顧眼前的單一目標,就沒有時間去展望,塑造整個的生命[3]?!耙灰曂省笔俏覀兩钪谐S玫降脑~匯,在小學語文基礎性教學中,我們也要用關懷生命、塑造全人的教學理念來區(qū)別對待所謂優(yōu)生和后進生,切不可抹煞了孩子的自尊心?!败豢蓚}卒而成,威名不可一朝而立?!钡粸樽非蟪煽?、追求所謂教學質(zhì)量而在充滿陽光、青春活力的生命中一謂的堆砌理智與知識,進行“填鴨式”教學并以卷面成績評判孩子的優(yōu)劣,無異于欲速而達、急功近利、伐根以求木茂、賽源而欲流長也。摧枯拉朽,其成事乎?
2.有教無類
孔子明確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口號,打破了“學在官府”的舊格局。打破了氏族宗法制的限制,擴大了教育對象,而順應了宗法制崩潰的必然趨勢。雖然世人對“有教無類”的見解不同,但并不能遏制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的地位,穿越了25個世紀的歷史長河,在崢嶸歲月里見證了教育史的浪濤幾簸,閃爍著耀眼的人文光輝。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有教無類,平等為先?!彪m然我們一直吶喊著倡導教育資源公平,孩子們受教育機會平等,但透視當下中國的教育,并沒有很好地繼承和發(fā)展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取而代之的是“有教有類”。教育在城鄉(xiāng)間、地區(qū)間有擴大的趨勢,有些小學教師甚至因“分”施教,因“財”施教。為此,應統(tǒng)籌區(qū)域資源,促進不同地域間教育的均衡發(fā)展,有計劃、分步驟地逐步消解城鄉(xiāng)教育的二元結構,大力提高基層農(nóng)村、邊遠地區(qū)中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和業(yè)務水平。當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孩子,提高其文化素質(zhì)水準,切不可違背教學原則只青睞優(yōu)生而摒棄劣生,讓每個孩子都動態(tài)學習、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扎根在“有教無類”中間,一名小學教師也能獲得精神上的營養(yǎng)和心靈、情感上的震撼,這種與儒家思想骨肉相連的理念同樣是對學生的最好滋養(yǎng)。
3.師生平等
孔子重“禮”,孔子也重“仁”,長期以來以禮為基礎的師道尊嚴與以仁為基礎的師生平等理念就打的不可開交。師生平等,不僅指教師與學生人格地位相等,還包括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之間始終處于和諧氛圍。教與學的過程并非教師居高臨下的“傳道、授業(yè)、解惑”,學生被動接受,其實質(zhì)是師生在精神上的交融、思維上的碰撞。
打開孩子心結,改變教學方式,走出講臺這一狹小領地,積極引導孩子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勤于學習,給予孩子以積極的情感支撐。這樣,孩子就有感于“我”才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教學的上帝。孩子在心理上有了隨和感、安全感,精神上得到了鼓舞,積極性便可得到調(diào)動,思維便更加活躍,敢于挑戰(zhàn)困難的信心更加充足。扎根在“師生平等”的小學語文教學理念之中,與孩子打成一片,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認同孩子的主體地位,這種民主、平等、寬松、友愛、自然、和諧和合作的教學方式解決了教學中長期以來采用灌輸式、填鴨式、機械式教學所帶來的缺憾!
4.啟發(fā)教學
啟發(fā)教學是孔子教學思想中一種具有重要價值的原則,同時也是相生相長、無休止的學習過程。啟發(fā)教學即教師啟迪式和激發(fā)式教學,指導孩子勤于學,主動學并參與到課堂教學進程。教為不教,自求而得是啟發(fā)教學的最高境界,靠自己的力,端自己的碗,在學習過程中自力更生、自能、自問、自解、自會、自知、自樂。古往今來,許多具有遠見卓識的大家都長期致力于啟發(fā)誘導式教學的探究中。蔡元培倡導啟發(fā)教學,闡釋了啟發(fā)教學理論,踐履啟發(fā)教學實踐;葉圣陶提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啟發(fā)式教學方式。
小學語文教師是語文基礎性教學的靈魂,傳播的是科學真諦,弘揚的是真善美,引領的是師德道德,若能始終不渝地在教學實踐中貫徹啟發(fā)教學思想,能令孩子思維處于巔峰狀態(tài),與孩子思維共振、情感共鳴、智慧交相輝映,以啟發(fā)性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精神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素養(yǎng)。無論從教育者還是被教育者身上,都能清楚地看到此教學精旨之所在。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特別是其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師生平等、啟發(fā)教學等教學思想得到了教育界同仁的共識。研究其精神實質(zhì),可以深化人們對素質(zhì)教育的理解并用以指導教學實踐活動,也能很好地解決一直困擾著小學語文一線教師如何教好孩子,促進其為社會主義藍圖發(fā)展進程貢獻力量的問題。
[1]曹茂才.論葉圣陶語文教育的生本思想[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8,10(02):54-56.
[2]陳來.考論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J].北京大學學報,2005,(05):198-204.
[3]馬群仁.對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的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02,(01):30-33.
[4]李啟謙.孔子的政治思想和在教育上的成就.
[5]王本全.小學教師現(xiàn)代人格形成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教學科學研究,2004,(02):41-44.
[6]王玉生.蔡元培啟發(fā)教學思想探析[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2,(0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