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玉
(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大廟中學)
淺談新課改下的政治教學
◆陳亞玉
(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大廟中學)
隨著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的深入,政治課程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給學生灌輸知識,而是要求學生會結合現(xiàn)實生活提高自身修養(yǎng),和對生活的適應性。在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互動中來。
新課程改革 政治教學 學生興趣
作為政治教師要創(chuàng)造生活課堂,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調、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下面結合我的教學,談一下教學所得。
要結合政治新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xiàn)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xiàn)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將當今國內外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會到我們政治課堂就在社會生活中。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談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讓大家一起討論研究問題之所在,并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作為當代中學生,在金錢面前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學生中存在很多看法,教師可采取自主學習、綜合探究等活動,一方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充分反映學生對金錢的思想狀況;另一方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流價值觀的引導作用,在注重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價值判斷的同時,為學生提供鮮明的基本價值標準,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學習。
培養(yǎng)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我們教師以前在講課時,對學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夠,總怕學生聽不懂。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于對學生潛力估計不足,所以教師講道理多,而學生說的不多,更不要說自學了。有些學生在長期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下,自身的自學能力已經被埋沒。對此,我的體會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才是讓學生成為課堂主宰者的真正解決之道。讓學生由“要我學”“我要學”變成“我會學”“輕松學”。教會學生“看”書?;谡螌W科的特點和近年來中考發(fā)展的趨勢,我認為學生首先應該學會“看”書。千萬不可忽視閱讀課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學生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把聽起來空洞乏味的內容變成自己的閱讀體驗。學生在閱讀時,首先從宏觀上把握當天所學內容,在心中構建出基本框架。讓學生知道今天要學習的有那些內容,以及這些內容之間有何內在聯(lián)系。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理應在適當的時候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將學生一步步的領向真理。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學生不斷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很多學生在考試時,面對題目和材料往往無從下手,這說明他們平時缺乏這方面的鍛煉。學生在政治學習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凡事問個為什么”,學會提問。無論是書本上的材料,報紙上的時事,都可以作為學生提問的素材。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提問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政治學科的中考命題,題型多樣,既有選擇題,又有辨析題,分析題,各類試題,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現(xiàn),有的以漫畫、圖表的形式出現(xiàn)??v觀近幾年政治學科的中考情況,學生在答題時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不會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過多。
轉變教師角色,新課標的課改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教師只是導演、配角,學生才是演員、主角。學生能否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是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使學生能夠真正動起來,暢所欲言,大膽說出自己所思所想,同時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做到活而不亂。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和舒暢、合作的教學氛圍,意味著承認學生的主體作用和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意味著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改變。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作為引導者,教師要記住自己的職責是教育所有的學生。因而,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應該尊重學生,誘導學生內在的主動性,放手讓學生表現(xiàn)自己的獨立性。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座位交流、小組間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采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新課程中,師生關系應從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轉變成新型的伙伴關系、朋友關系。教師要以親切的言談,優(yōu)雅的舉止,甚至每一次和學生目光的對視來實現(xiàn)交流。
著眼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本著“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這一理念,新的政治課程標準強化了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式的被動學習方式。同時,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尊重學生個性和獨特發(fā)展需要的基礎上,著眼于每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斷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幫助他們形成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鼓勵大膽、合理地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鼓勵學生提出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通過討論、調查、訪談、查閱資料等活動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追求和諧的課堂活動,在師生交流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離不開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xiàn)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更應該承擔起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責任,創(chuàng)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例如:在初三政治課中,依法治國和思想道德建設是兩個重要的內容,在課堂上我采用辯論的方式,辯題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哪個更重要”。把學生分為兩組,正方觀點是依法治國更重要,反方則認為現(xiàn)代社會更需要以德治國。班里的每個同學為了辯論比賽,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準備充分,許多同學能拿出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還有些同學能很好的聯(lián)系初二學習的法律與道德的關系,通過交流與討論,同學們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還真正體味到了主人翁的樂趣。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政治課必須結合新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現(xiàn)有教材、光碟、軟件、網絡資料等多媒體資源。多媒體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而逐漸發(fā)展壯大的,多媒體技術與教學的結合大大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了教育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同樣,將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于初中政治教學既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初中政治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教學質量高標準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政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在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的前提下,以信息技術手段的利用為切入點,把政治教學和實施網絡化教學作為教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進一步推進政治教學的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總之,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是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在教學中,時刻都要關注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只有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并著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吳從慶.淺談新課標下的初中政治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1,(27).
[2]溫惠紅.新課標下政治教學之新穎性探微[J].科教新報,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