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麗芳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楊汛橋鎮(zhèn)中心小學實驗校區(qū))
追求真切體驗實施有效閱讀
——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為例
◆薛麗芳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楊汛橋鎮(zhèn)中心小學實驗校區(qū))
閱讀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抓好學生的閱讀,使學生從閱讀中加深對課文的記憶和理解,從而受到美的熏陶,有美的欣賞能力,能生成美,創(chuàng)造美。
體驗 有效閱讀 閱讀方法
閱讀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如何抓好學生的閱讀,使學生從閱讀中加深對課文的記憶和理解,從而受到美的熏陶,有美的欣賞能力,能生成美,創(chuàng)造美呢?現(xiàn)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為例,談談幾點看法:
在教學之前,學生有一個廣泛的閱讀基礎,激發(fā)學習興趣,為讀通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由于文本的時代距離學生較遠,學生對魯迅和當時的社會都不甚了解,為了不斷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于是課前我讓學生搜集有關(guān)魯迅的資料及他的作品,并進行閱讀,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魯迅的生平、家庭背景、童年的故事等以便加深對魯迅的了解,這對學習本課學習奠定了基礎。
課前讓學生自由組合朗讀魯迅的故事,讓學生充分熟讀課文,觀看有關(guān)魯迅的視頻資料,逐漸加深對魯迅的認識,了解他是浙江紹興人,就是我們家門口的大師,了解魯迅小時候也是特別調(diào)皮搗蛋的,了解“早”的故事,知曉魯迅原先的志愿是當一名能救死扶傷的醫(yī)生,但后來棄筆從戎,學生有了自主感悟。以便教師了解學情、以學定教,課前教師預設一張預讀單。
預讀單:
1.我看過的關(guān)于魯迅的文章有( )、( )、( )。
2.魯迅是哪里人?( )
3.在我的印象中,魯迅是個怎樣的人?( )
4.我觀看過哪些關(guān)于他的影視作品?( )( )( )
5.收集其他關(guān)于魯迅的資料。
教師在此基礎上提出明確的預習時的朗讀要求,要讀好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打好朗讀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復,不唱讀,不讀破句子。學生通過預習,讀書逐漸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學生能達到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那么把課文讀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語文課上如果沒有讀書的聲音,就像是沒有歌聲的樂譜,就沒了音樂之美。筆者在教學時抓住情感主線,反復導讀,激發(fā)學生對魯迅的懷念之情。讓學生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教師過渡語務必準確、清晰,做到應抑揚頓挫、緩急有致,不斷激起語感和美感,才能引導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
例如,教學完第一個小故事,筆者就飽含深情地導讀:“親切的話語還在耳邊回響,可是今天,伯父卻躺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回憶往昔,周曄更加悲痛,那怎么讀這句話呢?”此時,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共鳴,沉浸在悲痛之中,朗讀也水到渠成。
在讀完第二個小故事時,老師引導:“就是這樣一位幽默詼諧、富有斗爭精神的伯父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我們怎樣能不傷心呢?誰把這樣的感受讀出來?”學生聽著老師的講述,看著畫面,朗讀的情感進一步積淀,無聲的語言轉(zhuǎn)化為有聲的表達。
有感情地朗讀的前提是學生是對文字內(nèi)容的深刻理解,對語言文字內(nèi)在含義的有效感悟,對文字所描寫的人物、事件的真切體會。有感情地朗讀作為外在的表達,一定是源于內(nèi)在的感悟。語言感悟到位,朗讀的情感才能到位。教師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及其所描寫內(nèi)容的感悟。通過反復引導朗讀從而有體會周曄的悲痛心情,遷移到學生對這樣一位伯父的愛戴與懷念的體驗,因而在角色轉(zhuǎn)換中體驗感情,在反復品讀中流露真情。
閱讀之美,美在字里行間,美在思想內(nèi)涵,筆者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品讀、體驗。筆者引導學生抓住伯父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的關(guān)鍵詞句來感悟伯父高貴品質(zhì)和人格魅力。
例如,在教學“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個重點句子時,借助資料,理解重點句。先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自由讀,老師出示的魯迅搬家的次數(shù),在極其困難的環(huán)境下,還是高質(zhì)量高產(chǎn)量的寫文章等資料同桌互讀互說,交流感悟,最后全班交流,教師適當引導整合,加深學生對魯迅的印象,他富有斗爭精神的、不屈不撓的、但又不失幽默風趣。
在教學“飽經(jīng)風霜”一詞時,筆者讓學生結(jié)合語境和背景想象黃包車夫那一張飽經(jīng)風霜的臉。有一個學生說:“那個車夫大概三十多歲,可看起來卻像是四五十歲的人了,蒼白的臉上刻上了深深的皺紋,我想他肯定受了很多磨難……”還有同學說:“這么冷的天,他卻光著腳,那雙腳又紅又腫。他穿著非常單薄的衣服,衣服上滿是破洞,應該好幾天沒有吃飯了吧……”其他同學各有各的體會,同學們想象豐富。
在理解了“飽經(jīng)風霜”這個詞后,進而理解伯父的神情變化時,又把這個詞作為一個窗口,讓學生往車夫身后看,往遠處看,看到了什么呢?有的同學說:“看到這個飽經(jīng)風霜的車夫身后,還有許多和他一樣可憐的車夫。”從而體會到魯迅救了一個車夫,卻救不了勞苦大眾的無奈、沉重的心情,于是“神情由慈祥的、愉快的變得嚴肅了?!边@樣,同學們不但理解了“飽經(jīng)風霜”,也感受到了這節(jié)課中作為一介書生,無法改變現(xiàn)實的痛苦。
通過反復品讀抓住關(guān)鍵詞,學生不但體會到魯迅的人格魅力,還激發(fā)了他們對魯迅的愛戴與懷念之情。品讀,讓學生放飛思想,展示個性閱讀,使語文課堂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聲情引讀,有味品讀,在讀上做足了功夫,把一行行看似平淡、冰冷的文字轉(zhuǎn)換成有血有肉的文字,傾心閱讀,才能抓住生命閱讀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