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瑋 黃亦男 韓玉敏 趙輝
?
兒童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療法臨床分析
趙小瑋黃亦男韓玉敏趙輝
【摘要】目的 探討兒童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治療的治療方法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兒童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治療方法資料進行分析。結(jié)果 治療后的空腹血糖(5.35±0.52)mmol/L;餐后2 h血糖(7.65±0.95)mmol/L;血糖達標時間(5±1.5)d;胰島素使用量(37.20±2.10)U/d。結(jié)論 采取胰島素注射治療能更有效的降低血糖,縮短達標時間。
【關(guān)鍵詞】糖尿?。粌和?;胰島素治療;
兒童期糖尿病一般是指15歲以前發(fā)病的糖尿病,其中絕大多數(shù)屬1型糖尿病,少數(shù)為兒童期發(fā)病的成年發(fā)病型糖尿病(MODY)。胰島素治療是維持1型糖尿病生命的主要治療方法。除蜜月期可以減量或停用外,必須終身替代補充,絕不可中途停用或不適當減量,否則常導致酮癥酸中毒,威脅生命[1]。
1.1一般資料
本組兒童糖尿病患者39例,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齡3~14歲,平均年齡(8±2.5)歲??崭寡牵?1.95±4.86)mmol/L;餐后兩小時血糖(16.30±3.1)mmol/L。
1.2方法
普通胰島素:0.4~1.0 U/(kg·d)[首日以0.5~0.6 U/(kg·d)為安全],平均分為3~4次,分別于三餐前及睡前的加餐前20~30 min皮下注射。此種短效胰島素制劑適于初治病例[2]。劑量穩(wěn)定后可改用每日2次混合NPH注射。NPH:60%或70%,PI:40%或30%,混合,分2次,于早餐前20~30 min注射2/3量,晚餐前注射1/3量,以防止夜間低血糖。
1.3療效判定標準
對治療前后血糖變化、血糖達標時間和胰島素用量進行分析。
治療前空腹血糖(11.95±4.86)mmol/L;餐后2 h血糖(16.30±3.1)mmol/L。治療后的空腹血糖(5.35±0.52)mmol/L;餐后2 h血糖(7.65±0.95)mmol/L;血糖達標時間(5±1.5)d;胰島素使用量(37.20±2.10)U/d。
高純度的“單峰胰島素”及“單組分胰島素”,以及用重組DNA技術(shù)或半合成法制成的“人胰島素”均已問世。胰島素栓劑、鼻用胰島素及胰島素泵(人工胰島)也已在臨床上試用,可改進胰島素應用方法,較好地保持血糖穩(wěn)定。便攜式胰島素泵,可將每日總量的30%~40%的胰島素持續(xù)皮下輸注,余量于餐前皮下注射,以模擬生理的胰島素釋放。閉環(huán)式胰島素泵在少數(shù)單位也已試用。
開始治療后,于每日早、午、晚餐前及睡前留4次尿查尿糖(次尿)。急性紊亂期還需查4段尿糖(段尿),這四段為早餐后至午餐前、午餐后至晚餐前、晚餐后至睡前、睡后至次日早餐前[3]。根據(jù)前一日第一段尿糖和午餐前的次尿糖或血糖,調(diào)整當日早餐前的胰島素用量;根據(jù)晚餐前的尿糖或血糖,調(diào)整次日午餐前的胰島素用量;根據(jù)睡前的尿糖或血糖,調(diào)整次日晚餐前的胰島素用量。在飲食、運動量不變的條件下,如連續(xù)數(shù)日同一時間的段尿及次尿尿糖增多,可調(diào)整此期間的胰島素劑量。除急需外,一般應觀察2~3 d調(diào)量一次。一次增減劑量的10%左右,避免劑量大幅度變動。年齡因素:嬰幼兒劑量宜偏小,<2歲者,一般<0.5 U/(kg·d)[4]。隨年齡增大,需要量逐漸增大;2~10歲(或12歲),0.7~1.0 U/(kg·d);青春期快速生長前>1 U/(kg·d);青春期代謝穩(wěn)定后注意適當減量。病情及病期:輕癥早期0.2~0.5 U/(kg·d);酮癥酸中毒恢復期1.5 U/(kg·d)或更高。隨著臨床癥狀的改善,酮體消失,尿糖轉(zhuǎn)陰,進入緩解期,胰島素用量可逐漸減少。若減至<0.1 U/(kg·d)仍有低血糖時則需停藥。緩解期結(jié)束后需要量又應加大。病程及殘存β細胞功能:隨著病程延長,血漿C-肽值進行性減低。5年以上病程者C-肽值常測不出,胰島素需要量加大,可達1.5~2.0 U/(kg·d)。應及早加用混合NPH。但對那些病程雖長,而血C-肽值不低,仍殘存β細胞功能者,則胰島素用量不宜過度加大,須根據(jù)血C-肽值靈活掌握。感染、手術(shù)或其它應激狀態(tài)時(勞累、情緒及天氣變化),需加量10%~15%或更多;嘔吐或其它原因不能進食時,只用平日量的1/2[5]。
皮下注射部位:上臂前外側(cè)、大腿前側(cè)、臀部、腹壁均可,腹及臀部較四肢吸收快。應有計劃將注射部位排列成行或格狀,間隔2 cm,或繪成小方格,按序注射,以保證1個月內(nèi)不重復注射同一部位。配制混合胰島素時,須先抽RI,后抽PZI,以防PZI混入瓶中。應用胰島素者均應填寫觀察表,詳細記錄進食時間及食量,胰島素注射時間、劑量,尿糖或血糖測定時間及結(jié)果,以便調(diào)整胰島素用量。
胰島素治療的副反應及并發(fā)癥,過敏反應小兒少見,表現(xiàn)為注射部位紅斑、蕁麻疹、灼熱或癢感。多在繼續(xù)注射后消失[6]。必要時加用抗組胺藥。當注射部位出現(xiàn)皮下脂肪萎縮時,多由于制劑中雜質(zhì)引起的過敏反應。應改用其它高純度胰島素制劑(單峰、單組分或人胰島素)。低血糖反應:小兒輕癥可無癥狀。重者出現(xiàn)蒼白、冷汗、心動過速,更重者可突然驚叫后呈現(xiàn)驚厥、昏迷。對驚厥昏迷者可立即靜脈注射5%~10%葡萄糖100 ml,忌用高滲葡萄糖注射??善は伦⑸湟雀哐撬?,<3歲用0.5 mg;>3歲用1 mg。清醒后可喂以葡萄糖水。索莫吉效應: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素過量而誘發(fā)低血糖后,造成反跳性血糖升高。此類患兒多于午夜時血糖降低,并無明顯癥狀,但由于低血糖應激反應使糖皮質(zhì)激素分泌增多 ,使血糖升高,遂于清晨出現(xiàn)高血糖現(xiàn)象[7]。若誤認為胰島素量不足而加大劑量,常致病情加重。臨床上遇下列情況時,必須警惕Somogyi效應:(1)24 h尿糖增高,同時又出現(xiàn)難以解釋的低血糖癥狀,胰島素用量加至>1.5 U/(kg·d)后,尿糖仍不能穩(wěn)定下降,在(+++)或(++++)與(-)間波動較大 ;(2)患者夜間惡夢、盜汗,醒后頭痛、惡心等。處理:應減少胰島素劑量,每2~3 d減少10%,避免驟減,以免誘發(fā)酸中毒。慢性胰島素劑量不足,當長期胰島素全日用量偏底,代謝紊亂不能及時控制時,由于慢性胰島素劑量不足致患兒生長緩慢,肝臟顯著增大,肝功可正?;騼H轉(zhuǎn)氨酶輕度增高,高血脂,持久性高血糖,糖尿病癥狀不消失,24 h尿糖>25 g。此時應增加胰島素量(將 RI改為每日注射4次,加用NPH或PZI混合注射),并加強飲食調(diào)整[8]。
參考文獻
[1] 張惠芬,遲宗敏,王瑞萍,等. 實用糖尿病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52-267.
[2]胡亞美,江載芳.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 7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042-2051.
[3]楊曉妍,吳先萍,胡筱楓,等. 1989~2000年四川省自貢市兒童1型糖尿病發(fā)病率調(diào)查[J]. 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04,20(3):235-238.
[4]閆潔,鞏純秀,桑艷悔,等. 1型糖尿病患兒反復發(fā)生酮癥酸中毒的原因[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4,19(4):255-256.
[5]張秀珍,錢閑鋒. 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酸中毒[J]. 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4,25(10):1144-1145.
[6]羅飛宏,沈水仙. 兒童1型糖尿病診治新進展[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21(20):1365-1367.
[7]劉霞,陳壽康,陸小霞,等. 以酮癥酸中毒為首發(fā)癥狀的小兒糖尿病20例分析[J].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0,2(1):4850.
[8]辛穎. 兒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診治新進展[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9,24(8):563-564.
醫(yī)學論著的寫作要求
論著是醫(yī)學論文體裁中常見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具有特定的概念。它是作者將自己的科研、臨床、教學的成果、經(jīng)驗、體會,以嚴密的邏輯論證、規(guī)范形成的文字作品,是醫(yī)學論文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文體。醫(yī)學論著應具有四大特點:
一、在寫作的形式上有比較規(guī)范的要求,包括文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屬地、郵編,符合問題內(nèi)容要求的中文摘要、英文摘要、關(guān)鍵詞(3~8個)、前言(引言)、資料(材料)與方法、結(jié)果、討論(體會)和參考文獻等各項內(nèi)容(論著字數(shù)應在2500~3000字)。
二、醫(yī)學論著是作者從自己已占有的基本素材(第一性資料)出發(fā),經(jīng)過科學、嚴謹?shù)卣?、加工、分析、論證,得出論點并形成規(guī)范性的文字作品。
三、醫(yī)學論著所表達的結(jié)論比較明確、可信,論文質(zhì)量與學術(shù)價值較高。
四、醫(yī)學論著應為一次性文獻(含循證醫(yī)學的系統(tǒng)評價)。
Clinical Analysis of Insulin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Diabetes
ZHAO Xiaowei HUANG Yi'nan HAN Yumin ZHAO Hui, The Second Hospital of Qiqihar City, Qiqihar 161006,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iect of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insulin-treated patients. Methods Analysed the data of children with diabetes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4 to March 2015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Results Fasting blood glucose after treatment was (5.35±0.52) mmol/L,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was (7.65±0.95) mmol/L, blood glucose time was (5±1.5) d, insulin usage was (37.20±2.10) U/d. Conclusion Insulin injections can efiectively reduce blood sugar, short the compliance time.
[Key words]Diabetes, Insulin therapy, Child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03.117
【文章編號】1674-9308(2016)03-0166-02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作者單位:161006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二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