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忠
(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
雙語教學調查分析與金融課程考核改革探索
——以“IPS”為例
朱德忠
(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基于長期在高校教學一線從事金融課程教學的實踐經驗和教學方法摸索,并結合雙語課程教學中的新近問卷調查與國際支付與結算課程調研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著重探討了本科生金融雙語教學中現(xiàn)實存在的教學需求與教學效果等主要問題。立足于本科生課程建設目標與高校專業(yè)教育教學規(guī)律,在當今開放教學平臺環(huán)境下,與互聯(lián)網(wǎng)關聯(lián)的教學活動得以在課堂內外一并給予學生專業(yè)的指導,進而以學生為中心,從滿足本科生即期與遠期合理學習需要及提高課程教學效果著眼,提出了改進金融雙語課程教學考核的革新思路。
金融雙語教學;課程考核改革;國際支付與結算;問卷調查
當今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金融實踐日新月異使金融科學與學術成果始終處于一種快速更新的狀態(tài),這對金融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鑒于當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合時宜情形下,金融雙語課程教學中“教什么”“怎么教”“學什么”“怎么學”“考什么”“怎么考”等問題日益凸顯,為此,筆者以“國際支付與結算”(以下簡稱IPS雙語課程教學)為例,根據(jù)長期從教實踐與新近受訪學生信息反饋,擬就專業(yè)課程考核改革問題略抒管見。
在金融雙語課程施教過程中,需要始終以學生為中心,這就有必要多渠道、多方面、多批次展開調研以了解在校本科生學習基礎與接受能力情況,并盡力滿足他們合理的即期與遠期學習需要(如考證、考研之需),并適時、適當?shù)赜枰詣討B(tài)調整金融課程教學具體安排,才能更好地達致提高金融課程一體化教學的效果。以筆者2015年對受教部分班級大三學生(此一大課教學班共231人,非國際金融專業(yè)方向)雙語課程調研情況分析為例。通過近期對所調查學生問卷回收的歸集整理和后續(xù)樣本統(tǒng)計分析中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的學生對雙語教學持認可態(tài)度,只有一小部分人對雙語教學不認可。從調研樣本分析中可見,對目前雙語教學的滿意程度上,絕大部分人對雙語教學是滿意的。在雙語教學目標的看法上,調查中接近一半的學生傾向于首要在于拓寬金融知識視野,較為可取。學生外語水平上,調查發(fā)現(xiàn),英語六級水平的學生占較大部分,比早前有較大改善,進而有利于金融雙語課程教學方案的實施。
圖1 學生受教滿意程度
圖2 雙語教學目標認知情況
由表1可見,對于課堂交流,學生有認為需要英文交流的,也有部分認為不需要。對于是否需要多媒體教學方式并提供豐富的課外學習資源上,絕大部分學生認為還是需要的。對于當前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是教師授課沒什么問題,只是自身的英語水平太差,所以影響了教學效果;也有部分學生認為教師上得很好,自己也能跟上,沒什么大問題。雙語教學存在的最大困難在于,受訪大部分學生認為是純外文教材較難,消化吸收難以及圖書資料少,給學習帶來的極大的困難。
表1 金融類雙語教學需求2015年調查情況統(tǒng)計
注:課堂受訪大三學生(非國際金融專業(yè)方向)231人,其中未明確表達意見者不予統(tǒng)計
從金融類雙語課程教學的長短期需求著眼,為了實現(xiàn)雙語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受教滿意程度,今后有必要以學生為中心,進一步在授課教師業(yè)務素質與教學技能、雙語教材選用及其輔助性課外學習材料供給與持續(xù)推進高校國際化交流辦學等方面滿足在校大學生的合理需要。
圖3 金融類雙語課程教學需求概況
從比較視角而言,安財本科生對于雙語教學的認可程度較高,安財金融學術型研一年級同學對于雙語教學不是太積極。2015級金融學碩班的英語水平總體上較2013級本科生更高,大部分已過了六級,且對于雙語教學效果的滿意度較之于大三本科生普遍更高。面對雙語教學的最大困難,受訪研究生則認為主要是教學計劃不合理,教學模式單一,目標不明確。在調研對比分析中發(fā)現(xiàn),高年級本科生對于雙語教學的目標主要認為在于拓寬金融知識視野,而低年級研究生則著重于鍛煉英語聽說讀寫水平。
圖4 2016年4月安財學術型研一年級30人樣本調查結果
對于雙語教學中的課堂交流的態(tài)度上,金融學碩班的大部分學生對于英文交流持反對意見,而本科生則更偏向于英文交流。這表明,低年級研究生因其長期辛勞后剛步入更高層級門檻而心理上有所懈怠,后續(xù)使用英語意愿與動力嚴重不足;本科生鑒于英語考研壓力抑或出國留學需要以及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等情況考慮,反而更有英語學習動能。
有鑒于此,課程教學應立足于從傳統(tǒng)“知識傳授型”步入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型”的軌道上來,不妨試驗不同的教學與授課形式及內容組合,且教學革新嘗試初始階段的負面影響在所難免,我們亦應根據(jù)信息反饋及時掌握動態(tài)情況并予適時教學調整,通過課堂內外一體化教學互動的科學設計與教學過程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化解其問題,持續(xù)優(yōu)化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使學生能夠更易、更快、更樂地掌握并運用經濟金融領域新知,藉此達致金融雙語課程教學的核心目標。
現(xiàn)實而論,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新環(huán)境,當今在校大學生的眼界見識更為活躍,受教需求與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多樣,相應也要求為師者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思維要與時俱進,從而能夠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的教學信息反饋及其統(tǒng)計分析來切實調整課程施教預案以便“對癥下藥”,及時把握與適當應對從教環(huán)境與學生需求的轉變,進而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課程考核總體方案上積極進行“以變求活促教”“以改求新促學”。經驗表明,一門課程的考核方案是督促學生有效學習并檢驗教學整體成效的重要一環(huán)。以往的雙語課程綜合成績占比中,過于注重期末考核,而對于學生平時的專業(yè)學習情況重視程度與給分占比差強人意,這不利于促進平時師生互動教學、活躍雙語課堂氣氛尤其是推動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這些也直接影響到了金融課程的雙語教學效果。
此外,加拿大瑞爾森大學(Ryerson University)學者Mary Foster等人(2005)的研究結論表明,在高校金融課程的專業(yè)學習方面,大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是一個關鍵因素,其學業(yè)上的行為習慣和學習技巧顯然是重要的成功要素,不容忽視。為此,有必要通過予以開啟與深化金融雙語課程教學考核改革,促進金融雙語課堂教學與課外延伸學習結合。本著夯實基礎、把握理論、重在運用的調整原則,筆者近期所做的國際支付與結算課程雙語教學考核方案嘗試如下(見表2)。
表2 IPS(雙語)課程2015-2016-2學期考核改革前后對比
由于不同專業(yè)方向的本科課程設置類型與具體考核目標要求存在差異,因而筆者在實施IPS雙語課程教學一體化后的考核改革方案擬定及其課程類別差異化操作方面,本著“平戰(zhàn)聯(lián)結,重在平時,厘清主輔,合理處置”的初衷,非國際金融專業(yè)的課程“考查”旨在考核學生平時學習的基礎知識了解與基本運用情況;國際金融專業(yè)的課程“考試”重在考核學生平時學習的專業(yè)知識掌握與原理運用能力以及業(yè)務案例分析情況。通過精選與擴充取材于專業(yè)教科書與鮮活視頻中的經典實務案例,加大案例教學法在“考試”課程教學中的運用力度,借以全面提升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綜合素質。從該雙語課程考核方案改革實施后的平時到課率與課堂內外師生互動,結合課外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平臺的“自學、自測、自評”為主要特征的“三自法”教學情況,以及期末卷面考核結果等諸方面綜合來看,值得繼續(xù)堅持與不斷完善之。
[1] 朱德忠.金融專業(yè)本科課程雙語教學探析[J].北方經貿,2007(4):127-129.
[2] 任康鈺.金融類專業(yè)基礎課程雙語教學探討——基于我院“貨幣金融學”本科教學及調查問卷的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06(6):28-30.
[3] 孫桂芳.金融學課程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與教學方式的互動性——基于現(xiàn)代教學設計理念的探討[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6(6):87-91.
[4] 王欣.提高金融學講課質量的若干因素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上旬,2012(1):115-116.
[5] Mary Foster,Tarun Dewan,Alan Kaplan.Some Influenc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Undergraduate Business Students in Finance Courses[EB/OL].ASAC2005:56-63,http://www.asac.ca.
[6] 王恒.案例教學法在金融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5(2):85-88.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安徽財經大學重點教研項目《“IPS”雙語課程課堂教學與課外延伸學習結合實踐》(項目編號acjyzd201405)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