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濱 遼寧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遼寧沈陽 110005
小型展覽建筑的設計手法研究
文/張濱 遼寧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遼寧沈陽 110005
從小型展覽建筑本身的特點出發(fā),對其設計手法進行探討,試圖歸納出適于該類型建筑設計的幾點要素。
小型展覽建筑;空間布局;互動關系
經過幾十年經濟的高速發(fā)展,我國人民在生活水平上有了本質的提高。相對于物質需求得到的極大滿足,人民精神層面的供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心理學家馬洛斯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層,除第一層級,其余四層均為精神層面的需求。人文關懷可以有效的滿足精神層面的需求,促進完全人格的建立。展覽建筑作為人文關懷的實質性的載體,在現(xiàn)代人類文化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展覽建筑定義
“展覽”一詞的中文詞條釋義:展示實物圖片,以供觀覽欣賞。故展覽建筑為提供特定的空間,使其可以向公眾展示圖片、實物、聲音,公眾可以在其中自由地觀覽及其交流。日常的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如美術館、紀念館、博物館、會展中心等均可劃分為展覽建筑。
2.2展覽建筑的發(fā)展。
早期的展覽建筑多為奴隸主和貴族所有,有簡單的收藏和部分研究功能,例如亞歷山大圖書館。到了中世紀,隨著西方教廷將財富集中在教廷手中,展覽建筑規(guī)模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但此時,展覽建筑還沒有脫離純收藏的范圍,其面向的公眾也有著極大的局限性例,例如教廷控制下的各大教堂。一直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在人文精神的感召及人性光輝的照耀下。展覽建筑逐漸脫離了僅有單一收藏功能的枷鎖,不僅增加了展示的多樣性,而且具備了相當?shù)莫毩⒀芯抗δ堋?/p>
公元十八世紀后,快速的資本主義發(fā)展席卷了整個歐洲大陸。這一時期,人們對知識的渴求空前強烈,展覽建筑正式登上歷史舞臺,開始陸續(xù)向民眾開放,例如這一時期各個國家博物館的建立。展覽建筑也成為了現(xiàn)代歐洲民眾人文素質相對較高的基石。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百廢待興,展覽建筑展開了全新的篇章。不僅很快恢復到戰(zhàn)前的水平,而且爆發(fā)了極其頑強的生命力,對戰(zhàn)后創(chuàng)傷的修復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開始正式反哺人民。此時的展覽建筑不僅要在功能上滿足基本的收藏需求,形態(tài)上體現(xiàn)當時科學技術的風貌,還要在空間上營造出有利于公眾交往交流的氛圍,本身也要成為現(xiàn)代大眾文化的符號。蓬皮杜藝術中心,古根海姆博物館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2.3展覽建筑的類型
根據(jù)其展示的內容以及規(guī)模大小,展覽建筑可以分為若干種類型,我們這里僅以規(guī)模大小來討論。其中大型的如綜合類博物館,國家級的藝術、自然博物館。其展品種類多、時間跨度大、保存要求高。故承載展品的展覽建筑多為大體量的公共建筑。而與其相對的是展品類單一、時間跨度小、保存難度低的地區(qū)級小型主題展示館。這類公共建筑,相對于體量較小、功能單一、受周邊環(huán)境影響大,所以在設計手法上與大型展覽館有所不同,具有獨特性。
3.1小型展覽建筑的空間布局
展覽建筑的空間組織多以復雜而著稱,其包括基本的功能使用空間,交通過渡空間,以及公共交流空間。大型的展覽建筑可以有更大的空間來對其細分,空間布局上可分為單線序列布局,多線序列布局,復合布局等。而小型展覽建筑,由于本身使用面積的限制。并不適宜組織多條復雜流線。使用單線序列布局,既可以將各個使用空間有效地串聯(lián)起來,又可以使整個觀展流線簡潔連續(xù),目標性明確。同時,一根有序的單線觀展流線,可以通過科學的布展比較容易的營造出漸入佳境的觀展效果。而一般單線序列布局所令人詬病的展廳靈活度差,不易于調整布展,一旦調整布展便對整個觀展流程有較大的影響等缺點。對于某一主題的小型展覽建筑來說,由于其展品的種類單一,同時展品的更新率較低,很難出現(xiàn)大規(guī)模更換展品的情況,故可以把該缺點降至最低。所以對于小型展覽建筑來說,簡潔的單線序列布局是較為理想的空間布局方案。
同時由于面積的限制,小型展示建筑可以將空間進行多功能化和邊界模糊化,展陳空間和過渡空間相結合,這樣一方面使得展覽流線銜接更為流暢,觀眾觀展體驗更好。另一方面空間利用率更高,在有限的空間內可以展出更多的展品。
3.2小型展覽建筑的表皮處理
大型的展覽建筑,由于其本身較大的體量,在建筑表皮的處理上主要講究其統(tǒng)一的特點,避免將大體量的建筑做碎。同時對于環(huán)境而言,由于本身體量大。相對于自身所受環(huán)境的影響來說,對環(huán)境的影響更為明顯。而小型展覽建筑由于其體量小,環(huán)境對其影響更大。因而相對于體量來說,要更注重其選用材料本身傳遞的精神文化。從顏色上來說可以選用當?shù)靥赜械囊恍┎牧希蛘呤钱數(shù)仄毡檫x用的建筑顏色來進行表皮的處理,使建筑更容易融入當?shù)丨h(huán)境,或代表了其展示所在地的特色。例如上海世博會的澳大利亞國家館的部分材料選用。而在細部材質質感的處理上,則可以選用一些與當?shù)夭牧霞±硐嘟?,但本質完全不同的材料來進行點綴。例如寧波歷史博物館的外墻處理。毛竹制成的模板在最后的混凝土外墻留下的痕跡既體現(xiàn)了設計者的對材料的了如指掌,又反映出了設計者對當?shù)氐赜蛭幕睦斫狻?/p>
不同的材料顯示出建筑不同的特性。木材、磚石、金屬、玻璃、混凝土、高分子材料等都可以作為小型展覽建筑表皮處理的利器。與大型展覽建筑相比。小型展覽建筑的表皮處理在建筑選材上要更為精致,要更加講求細部的處理。不同材料的特性及其所反映的內涵要運用得更加得當。例如:磚石與混凝土材料相對于其他材料來說耐久度要更高,所表現(xiàn)的精神也更為的質樸和有歷史感,但容易給人帶以沉悶的感覺。對于小體量的建筑來說,使用面積要適當,要以其它材料恰當?shù)倪M行點綴。
3.3小型展覽建筑與人的互動
小型展覽建筑的空間相對大型展覽建筑空間而言較為簡潔。但并不意味著其空間簡單、單一、無層次。以蘇州園林為例,相較北方的皇家園林而言,其園林內部的空間組織更為的靈動多彩。小型展覽建筑空間的組織亦是如此,除去利用其內部空間層高的變化,以及對景、借景等經典手法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之外,建筑還可以從視覺、嗅覺、觸覺、心理感受等方面與觀展人群進行互動。空間內部材料的改變,不同的肌理帶給人不同的觸覺感受。建筑內部燈光的改變,材料顏色的改變,帶給人視覺上不同的感受。開敞空間、封閉空間和半封閉空間交替出現(xiàn),使得室內外空氣循環(huán)流通,清新的空氣會帶給人在嗅覺上的變化。展廳空間的人工光線與過渡空間的自然光線的交替出現(xiàn),也可以使人感受到陽光給人帶來的溫度的變化。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建筑與觀展人之間在進行互動,小型展覽建筑對于觀展人來說不僅僅是展品的載體,其本身也是展品。
小型展覽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在設計手法上主要突出空間的連續(xù)性和多功能性,深挖材料的地域性和內涵性,強調與人互動的多樣性。這樣才能突破其自身的局限性,更好的滿足這一類建筑的精神屬性。
[1]楊.蓋爾(丹麥).交往與空間(第四版)[M].何人可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2]商開洋,胡英.展覽建筑的主題表達探索[J] 設計,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