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隴利
(陜西省寶雞市隴縣東南鎮(zhèn)人民政府,陜西 隴縣 721200)
華支睪吸蟲的形態(tài)及防治措施
葛隴利
(陜西省寶雞市隴縣東南鎮(zhèn)人民政府,陜西 隴縣 721200)
華支睪吸蟲又稱肝吸蟲,是一種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寄生在肝膽管內蟲體運動的機械性刺激和蟲體代謝產物的作用,導致膽管上皮損傷,對膽管產生阻塞,從而引起華支睪吸蟲病。基于此,就華支睪吸蟲的形態(tài)及防治措施等進行分析,以期為華支睪吸蟲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華支睪吸蟲;形態(tài);流行特點;防治措施
華支睪吸蟲(Clonorechis sinensis)又稱肝吸蟲,寄生在人和犬、貓等動物的膽囊和膽管內造成肝膽一系列疾病,是一種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蟲?。?]。人體感染是因為食入含有華支睪吸蟲活囊蚴的魚或蝦所致。華支睪吸蟲主要寄生在肝膽管內,導致膽管上皮受到損傷,膽管阻塞,從而引起華支睪吸蟲病。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膽管膽囊炎、膽石癥和兒童發(fā)育障礙等,重者可發(fā)生肝硬化,危害性非常嚴重[2]。因此,應引起當?shù)卣宛B(yǎng)殖戶的高度重視。
華支睪吸蟲是小型蟲體,較薄,呈半透明狀,長為10~25 mm,寬為3~5 mm,口吸盤位于蟲體前端,腹吸盤在蟲體前20%處,較口吸盤小,有咽,食道較短,腸管分為2支,睪丸呈分支狀,前后排列于蟲體后部,卵巢在睪丸前,有發(fā)達的受精囊。華支睪吸蟲的蟲卵為黃褐色,其大小為27~35 μm,前端狹小,有蓋,蓋兩旁邊有肩峰狀突起,后端圓大,有一小突起,從宿主體內隨糞便排出時其卵內已含有成熟的毛蚴[3]。
成蟲蟲體扁平、柔軟,表面光滑無棘,前端尖細,后端鈍圓,狹長呈柳葉形。蟲體半透明,多為淡紅色,部分為褐色及灰褐色??谖P位于腹面前端,腹吸盤位于蟲體前1/4處,小于口吸盤。鏡下所見,體內結構清晰,子宮內充滿蟲卵。消化系統(tǒng)主要包括口(在口吸盤內)稍呈環(huán)球形的咽、短的食道及沿蟲體兩側直達后端分成兩支盲管狀的腸。排泄系統(tǒng)的排泄囊呈長管狀,位于蟲體后1/3段中央,其前端向左右各發(fā)出一支排泄管,后端以排泄孔開口于蟲體之末。
蟲卵是由梅氏腺分泌的一種形成卵殼的物質包入數(shù)個卵黃泡被卵膜擠壓而成。其形態(tài)略似西瓜子,黃褐色,大小平均為29 μm×17 μm。卵前端狹小,有一小蓋與卵殼相接處增厚突出似肩峰狀;后端鈍圓,有一個不甚明顯的逗點形刺狀物。蟲卵離開宿主時,其內含有一成熟的毛蚴。該蟲卵是人體消化系統(tǒng)寄生蠕蟲之一。
人、豬、雜食動物及野生動物吞食囊蚴的生或半生的魚、蝦等都可感染,感染后約經30 d發(fā)育成成蟲,然后成為傳染源。華支睪吸蟲主要分布于東亞諸國家,在我國分布較為少見,除青海、西藏、甘肅、寧夏等省區(qū)外,其余省市均有報道,其流行與地理環(huán)境、自然條件、生活習慣有密切關系,流行區(qū)內在魚塘上建廁所、生吃魚肉等是造成該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豬感染后一般沒有急性暴發(fā),多數(shù)呈慢性經過,當蟲體大量寄生時,病豬食欲減退、消瘦、腹瀉、水腫等,病程較長,多因并發(fā)其他疾病而死亡。蟲體寄生于膽管和膽囊內,機械性刺激膽管和膽囊發(fā)炎,管壁增厚,蟲體分泌毒素,引起貧血、消瘦和水腫,當大量寄生時,早體阻塞膽管,膽汁分泌障礙,出現(xiàn)黃疸現(xiàn)象,肝細胞變性、萎縮,毛細管栓塞,引起肝硬化。
根據(jù)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主要為糞檢蟲卵;也可使用間接血凝試驗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作為輔助診斷,對患豬進行剖檢,發(fā)現(xiàn)膽管、膽囊中蟲體即可確診。
在流行區(qū)域禁止以生的或未煮熟的魚蝦或下腳料飼喂豬,加強人豬糞便的處理,禁止在魚塘邊蓋側所,不能使用新鮮人豬的糞便來飼喂魚,加強流行區(qū)域豬、狗、貓的普查力度,一旦發(fā)現(xiàn),立即治療或淘汰。治療上1 kg體質量口服10 mg丙硫咪唑+20 mg吡喹酮。
[1]姜平,郭愛珍,邵國青,等.獸醫(yī)全攻略——豬?。跰].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9.
[2]常巧呈,邵志輝,李超.肇源縣淡水魚華支睪吸蟲囊蚴感染情況的調查及分析[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5(13):68-69.
[3]倪興維,猶銀俊,李潔,等.華支睪吸蟲病診斷方法研究進展[J].當代畜牧,2014(12):34-35.
R532.2
B
1674-7909(2016)21-17-1
葛隴利(1983-),男,碩士,助理畜牧師,研究方向:畜牧養(yǎng)殖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