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2016-02-24/ 第06版面/關注中國
日本《朝日新聞》2月22日文章,原題:被迷信為可治病的鲾鲼瀕臨滅絕或許是認為切開并晾干的動物尸體可以藥用,在廣州清平中藥材市場,一些被人們認為具有藥用價值的動物干尸隨處可見。其實,市場中許多“藥物”都是以蛇為原料制成。
體長5米以上的鲾鲼的腮,被切開裝入一個個塑料袋中。這種鯊魚的“親戚”在海底生活,很早以來,在市場做生意的人就認為它的腮可以治百病,既解毒又消炎。一名在市場開店的25歲小伙稱:“我不知道為什么,也不清楚它的具體功效,只知道用這種藥沖水喝下病就會好。”在他店里,擺滿用塑料袋裝著的鲾鲼腮藥物,每公斤價格約要900元。
實際上,中醫(yī)從未認定鲾鲼腮具有治病功效。中國科學院從事傳統(tǒng)中醫(yī)研究的李群濤(音)稱,盡管翻閱過許多與鲾鲼腮有關的書籍,但從未見過有關其有藥效的記述。由于坊間篤信鲾鲼腮能治病,使鲾鲼的捕撈量逐年遞增,導致其數量銳減。近十年來中國鲾鲼銷量劇增,且99%都集中在廣州。這不僅是因為傳統(tǒng)中醫(yī)的復活,還因為以喜歡野生動物的中國人為對象、通過各種手段牟取暴利的銷售網絡日益發(fā)達。
而且,鲾鲼保護團體對在清平市場銷售的鲾鲼腮干品進行毒性檢測時發(fā)現,這些干品中含有致命的重金屬和致癌物質。盡管如此,中國鲾鲼腮的銷量近幾年仍直線上升,年銷售額已經接近2億元。研究者認為,鲾鲼腮市場急速增長的背景之一是鯊魚鰭不好賣,走私野生動物的非法分子需尋找新的發(fā)財之道。▲(豐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