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桂霞遼寧省綏中縣種子管理站
?
花生高產(chǎn)栽培技術
畢桂霞
遼寧省綏中縣種子管理站
花生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內含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具有控制食欲、有助減鹽、穩(wěn)定血糖、保持心臟健康、減少結腸癌風險。近年來在我地區(qū)大面積種植,經(jīng)農戶多年種植,總結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如下:
播前要帶殼曬種,選晴天上午,攤厚10厘米左右,每隔1~2小時翻動一次,曬2~3天。剝殼時間以播種前10~15天為好。剝殼后選種仁大而整齊、籽粒飽滿、色澤好,沒有機械損傷的一級、二級大粒作種,淘汰三級小粒。
花生是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作物,根系發(fā)達,要求土層深厚,上松下實,因此要在冬前或早春適當深耕深刨。對于粘質土壤,可以加適量細沙,改善土層的通透性。對沙層過厚的地,進行深翻,在犁底下壓10~15厘米厚的粘土,創(chuàng)造蓄水保肥的土層。
由于花生生長前期根瘤數(shù)量少,固氮能力弱,中后期果針已入土,不宜施肥,因此,花生施足基肥很重要。一般在播種前結合耕翻整地,一次性施足基肥,以滿足全生育期對肥料的需求。有條件地區(qū)盡量多施農家肥,中產(chǎn)田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2000~3000千克,45%復合肥30~40千克,硼肥1千克;高產(chǎn)田每畝施農家肥3000~4000千克,45%復合肥40~50千克,硼肥1~1.5千克。另外,花生不提倡施用種肥,特別是硼肥作基肥時,嚴禁施入播種溝內,避免燒種燒苗。
5厘米土層地溫穩(wěn)定在12℃時,一般可比裸地栽培提早半月。我地區(qū)播種時間為4月20日至5月5日。大壟雙行,穴距16~18厘米,每畝8000~10000穴,每穴播2粒;深3~4厘米。清棵蹲苗:在花生出苗后,把幼苗基部的泥土向四周扒開,讓兩片子葉露出地面。這樣可使花生第一對側枝早發(fā),莖部節(jié)間縮短,達到苗壯,提早花芽分化,有利于高產(chǎn)。據(jù)各地試驗表明:一般比不清棵蹲苗的增產(chǎn)10%~20%左右。清棵必須掌握好時間和深度。時間在基本齊苗,主莖可見兩片真葉時進行,過早苗嫩,對外界環(huán)境抵抗力弱;過遲側枝細弱達不到清棵的目的。深度以兩片子葉露出土面為準,過淺第一對側枝仍埋于土中,起不到清棵的作用;過深,則易將胚芽扒出,造成幼苗倒伏,不利于生長發(fā)育,清棵15天后才能中耕松土。
前期(苗期)應加強管理,扎好根,防治病蟲害,促苗早發(fā)。整株壓圈:在始花期結合鋤地清棵,用土(最好用濕土)壓在花生秧基部,使每窩花生秧朝向三個方向,使花生傾斜于地表定向生長。到花生封行前后和始花期,用一直徑30厘米左右的圓圈,套壓在每窩花生的中央部分,使其向三個不同方向匍匐于地面生長。這樣,可比常規(guī)栽培減少病害。分枝長勢好,結果范圍增大,一般可使花生增產(chǎn)10%~15%左右。
中期(花針-結果期)主要是控制地上面枝葉生長,促進下面果針和幼果發(fā)育。
1.及時撒土
花生在大量果針入土之際,有部分果針不能入土,還有部分果針接觸土壤就停止生長了,在這關鍵時刻,就地捧細濕土從頂部撒下,就可提高果針入土率、坐果率和飽果率。據(jù)試驗表明:花生在盛花期后及時撒土,可畝增產(chǎn)5千克以上。
2.追施鈣肥
花生結實期需要大量的鈣和磷,施石膏和過磷酸鈣有利果殼的形成,增加飽果率,提高種子含油量。方法是:果針入土后結合灌水,如堿性土壤畝施石膏5~15千克,中性土壤施過磷酸鈣。如果再用2%的過磷酸鈣液進行葉面噴施效果更好。
生產(chǎn)實踐證明:花生施硼肥和鉬肥,一般可增產(chǎn)10%以上。施用方法:在初花期畝用0.3%的硼砂溶液50~60千克進行葉面噴施,生長期畝用0.15%的鉬酸銨溶液50千克葉面噴施。
后期(成熟期)是莢果膨大籽仁充實期,主要體現(xiàn)“后保”兩個字,注重抗旱排澇防爛果,治蟲保果奪豐產(chǎn),防病保葉促果飽。在花生生長中后期,最易感染葉斑病和花生銹病,要及時防治。
花生葉斑?。河谑蓟ㄇ皣姙⑾铝械投練⒕鷦?,或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每畝70~80克,400~600倍液,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每畝70~100克,1000~1500倍液,任選一種。
花生銹病:發(fā)病初期,每畝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125克,對水60~75千克噴霧。或用硫酸銅、生石灰和水比例為1∶2∶200的波爾多液噴霧。嚴重時兩種殺菌劑交替使用,每隔8~10天噴一次。
花生根腐?。航梦娑馕娑训幕ㄉ鞣N。播前經(jīng)曬種后,每100千克種子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克拌種。
蠐螬:在7月份,90%敵百蟲1000倍液灌根。
花生蚜:每畝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18克,對水制成2000~2500倍液;40%樂果乳油50毫升對水60千克,配成1000~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