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璐
摘 ? 要:生活是美術的源泉,生活中處處有美術,引導學生關注、感知、認識生活中的美術要素,通過美術“雙基”訓練和初中美術四大學習領域學習欣賞,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描繪美、謳歌美的能力。
關鍵詞:美術 ? ?生活 ? ?教學
生活是美術的源泉,初中學生對美術的認識離不開其生活世界,學生的生活世界會能動地反映在其美術作品中,并潛移默化地影響其對美術的感知與欣賞。魯迅在《擬播布美術意見書》中指出,美術有三要素:“一曰天物,二曰思理,三曰美化?!彼^“天物”,是指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長的東西,引伸為生活真實,人世間的材料;“思理”是指構思設計。所以,初中美術教學引導學生感受“天物”,引導學生用生活中不同的媒材進行創(chuàng)意和設計,從而使其獲得審美經(jīng)驗和審美能力,是發(fā)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激發(fā)初中學生美化生活能力的需求所在。
一、尋美——培養(yǎng)學生認識生活中的美術要素
學生生活主要包括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不同時期,學生對生活的感受不同,對美術的認識也不同。學生對生活中的美術要素認識一般會經(jīng)歷三個過程:①關注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生活情景,認識、辨別其中的美術要素;②發(fā)現(xiàn)并感知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生活中的美,認識某些美術要素及其組合方式;③認識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生活中的美術要素和組織原理。即經(jīng)歷了從關注到發(fā)現(xiàn)感知再到認識的過程,圍繞這三個過程,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引導組織教學,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家庭中整潔大方的家具布置、清新優(yōu)雅的房屋裝飾、綠意盎然的庭園花草可使學生發(fā)現(xiàn)認識和諧統(tǒng)一之美、簡約大方之美、富麗華貴之美。學校生活中芳草遍地、柳綠花紅、布局合理的校園,會使學生感到生機盎然之美;整齊清潔的教室、色調和諧的美術館、富有節(jié)奏和韻律的體育館等既能使學生舒暢,又能使學生感知發(fā)現(xiàn)整齊、均衡、協(xié)調之美。課堂教學是學生最重要的學校生活,課程設置中蘊含著大量豐富的美術要素,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領悟其中的美,是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如音樂、美術課程可引領學生尋找到音符、旋律、色彩、線條之美;文史類課程可引領學生尋找到人類長河中人性的善良、勤奮、勞動、奮斗之美以及山川、河流、名勝古跡之美;理工類課程可引領學生認識到美麗的幾何圖形、變幻莫測的光學色彩。社會是美的源泉,大自然是美的寶庫,生活中更不缺乏美,山泉、大海、森林、花海、梯田等美麗自然,亭院樓閣、摩天大樓、高橋大壩等古今建筑,勤勞善良、無私奉獻、愛國愛家的勞動者等生活中的美是最好的美術素材。
二、創(chuàng)美——培養(yǎng)學生用美術的方式美化生活
學生通過生活發(fā)現(xiàn)了美術要素,這只是為美術創(chuàng)造積累了素材,要把眼中、心中的美通過美術表達出來,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美術創(chuàng)造能力。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造能力離不開其掌握的美術語言、設計意識和美術技能。學生對美術語言、美術技能的掌握和運用,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自己的感悟。教師引導的主陣地在課堂,主抓手在教材。教材是根據(jù)“課標”編寫,是美術教師的“綱”,用好用活教材,方能使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用好美術教材,加強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初中美術分為“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美術學習活動大致分為創(chuàng)作和欣賞兩類。教師要將教材、學生研究透徹,教學設計過程中各領域學生需掌握的基本知識、技能、情感目標,要與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相結合,注意教學過程的循序漸進和趣味性。教師要將每個學習領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分解到每一堂課中,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對學生加以訓練。如“設計·應用”領域中,標志設計、環(huán)境設計、產品設計、海報設計、生活記錄冊設計等都涉及有創(chuàng)意的圖文,美術字、幾何圖形是基礎,創(chuàng)意是靈魂,教師可將教材《有創(chuàng)意的字》《標志設計》中的三角形、正方形、圓等作為抓手,用一段較長時間訓練學生美術字基本寫法,并使學生基本做到對黑體、仿宋體等字體特點了解、書寫自如,對幾何圖形可徒手畫好;同樣對自然山水的“欣賞·評述”,可將教材樹石畫法中的基本功,同樣用一段時間訓練,使學生能熟練掌握蟹爪技、鹿角技、點葉畫法、夾葉畫法、對勾、皴、擦、染、點等技巧,達到運筆自如。而手繪線條圖像、色彩搭配,以及紙工藝制作等要持之以恒加強訓練,使學生具有終身受益的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
其次,用活教材,激發(fā)學生美化生活的欲望?!睹佬g》教材中有大量的篇幅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如標志設計、室內裝飾品的設計與創(chuàng)作、快餐盒和塑料瓶造型設計等,教師在駕馭這類教材時,要處理好兩點:一是興趣比技能更重要,二是設計的歸宿是為了應用。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關注藝術節(jié)、校園、生活小區(qū)、街道、山水園林等的標志設計,指導學生收集各種會標、徽章、警示標志,收集生活中廢棄的飲料瓶、小擺件等,啟發(fā)學生用生活中的各種媒材,制作創(chuàng)意作品,并展示交流欣賞各自作品,激發(fā)學生用美術的手法美化生活的欲望,提升學生學習美術的興奮點,增強學生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并培養(yǎng)學生“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
最后,延伸教材,啟迪學生悟性。教與學是一個互動過程,用好用活教材是手段,目的是使教材中的美術知識內化成學生美術構思與創(chuàng)作的能力,認識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差異性能力,辨別生活中的真善美的能力。學生這些能力的內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離不開教材的引領,更需要學生從實際生活中領悟,這就需要教師拓展延伸教材,要在拓展內容和創(chuàng)作手法上下功夫。如教材“在校園中健康成長”“裝點我的居室”“實用又美觀的生活用品”等可以延伸到學生校園生活、家居生活中,“春天的暢想”“中國民間美術”“中國美術的輝煌歷程與文化價值”等可以延伸到學生所在地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中。
三、頌美——提升學生謳歌美好生活的能力
用美術語言構成的藝術世界對學生充滿著神奇的吸引力。美術作品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包含著特定的情感和思想,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中外優(yōu)秀美術作品時,要盡可能剖析其文化內涵,既要欣賞美術語言,更要分析美術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培養(yǎng)學生鑒別真善美的能力。如通過“生動的小泥人”教學,使學生在感受到民間藝術的簡練、夸張的同時,學習歌頌勞動人民純真、熱烈、樂觀向上的感情和濃厚的生活情趣;“設計吉祥物”的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制喜歡的吉祥物的過程,感受生活的美好,學會表達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的健康情感;欣賞、講授“勞動——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通過精選典型的中外勞動場景作品,如《拾禾穗》《在激流中前進》《勞動者》《清明上河圖》等,欣賞作品的構圖之美、力量之美、色彩之美等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文化內涵,使學生學會謳歌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勞動是最美的。健康的美術作品總會顯露其美的魅力,它能啟迪學生歌頌美好生活的情懷,引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簦ㄗ髡邌挝唬航魇钒部h第二中學)
□責任編輯: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