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國人來了》和CCTV《中國人在非洲》對比研究"/>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媒體視角下的新聞客觀性分析
      ——BBC《中國人來了》和CCTV《中國人在非洲》對比研究

      2016-02-28 09:12:29黃錚錚
      新聞研究導刊 2016年10期

      黃錚錚

      (中央電視臺,北京 100859)

      ?

      媒體視角下的新聞客觀性分析
      ——BBC《中國人來了》和CCTV《中國人在非洲》對比研究

      黃錚錚

      (中央電視臺,北京100859)

      摘要:新聞的客觀性是新聞報道中最為基礎(chǔ)的一個原則之一。但是,在記者的實際新聞報道當中,不可避免地對新聞事實有自己的主觀分析和主觀角度。那么,如何在新聞實踐中更好地貫徹新聞客觀性呢?本文選取了兩個題材相近的節(jié)目,即BBC在2011年推出的紀錄片《中國人來了》(Chinesearecoming)和中央電視臺在2016年2月播出的系列片《中國人在非洲》,來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節(jié)目中是如何體現(xiàn)新聞客觀性的,在貫徹新聞客觀性的實踐操作中應避免哪些雷區(qū)。

      關(guān)鍵詞:新聞客觀性;敘事主體;采訪對象;報道手法

      一、引言

      新聞的客觀性是新聞報道中最為基礎(chǔ)的一個原則之一。根據(jù)《新聞學簡明詞典》的敘述,新聞的客觀性原則是指“新聞報道要尊重客觀事實,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來反映它”。我們必須承認新聞是具備客觀性的,它是與新聞的真實性原則相輔相成的概念。但是,在記者的實際新聞報道當中,不可避免地對新聞事實有自己的主觀分析和主觀角度。那么,如何在新聞實踐中更好地貫徹新聞客觀性呢?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客觀性原則,我們選取兩個相近的題材來進行分析,這就是BBC在2011年推出的紀錄片《中國人來了》(Chinesearecoming)和中央電視臺在2016年2月播出的系列片《中國人在非洲》。

      二、內(nèi)容簡介

      BBC的《中國人來了》是英國廣播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2集紀錄片。該紀錄片采用主持人出鏡講述、親歷旅程的方式,探討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經(jīng)濟第一強國會給世界造成什么影響。此處選取的是《中國人來了》的第一集。在這一集時長59分12秒的節(jié)目中,主持人賈斯丁·羅拉特(JustinRowlatt)從非洲的安哥拉出發(fā),沿公路或鐵路穿越贊比亞、剛果金、坦桑尼亞,深入到非洲人民中間,以印證中國如何在非洲開展貿(mào)易活動,以及當?shù)厝藢Υ说膽B(tài)度和反應。

      中央電視臺的《中國人在非洲》則是于2016年2月推出的一部6集系列片,總時長約300分鐘。該節(jié)目通過記錄在非洲工作、生活的有代表性的中國人的故事,展現(xiàn)中國對非洲作出的實實在在的貢獻,講述中非人民跨越文化和種族的局限,共同成長的經(jīng)歷。節(jié)目采用跟蹤紀實拍攝的方法,聚焦人物故事,通過以小見大的表現(xiàn)手法,展現(xiàn)中國人民對非洲人民的幫助和貢獻,也同時展現(xiàn)了非洲人民對此的反應和看法。

      三、報道手法的客觀性

      在《電視新聞節(jié)目研究》一書中,作者葉子認為,堅持新聞的客觀性原則,關(guān)鍵在于報道手法的客觀性。她指出,美國學者博耶在訪問了50家報社編輯之后,歸納出六項客觀報道的要素,即平衡與公正地呈現(xiàn)一個議題中的各方面手法;正確與真實的報道;呈現(xiàn)所有主要的相關(guān)要點;將事實與意見分來,但是將意見視為相關(guān);將記者本身態(tài)度、意見,或涉入的影響減至最低;避免偏頗、怨恨,以及迂回的言論。以這六點客觀報道要素為基礎(chǔ),我們分別對BBC的紀錄片《中國人來了》和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中國人在非洲》進行分析與對比。

      (一)議題選取的客觀性

      這兩部電視節(jié)目,看起來敘述的主題都較為一致,主要記錄了中國人在非洲的投資和貿(mào)易活動,以此來展現(xiàn)這些活動對非洲人的影響。但是,這樣一個宏大的主題要通過怎樣的方式來進行展現(xiàn)?這就體現(xiàn)了兩部電視節(jié)目各自不同的客觀性表現(xiàn)手法。

      BBC的《中國人要來了》在安哥拉的部分,主要選取了修建商場的某中國建筑企業(yè)、在安哥拉翻新鐵路的中國建筑企業(yè),以及一個在安哥拉做摩托車生意的中國小商販的故事。在贊比亞,節(jié)目主要選取了野生動物保護、中國養(yǎng)雞農(nóng)場的故事、盧安夏銅礦企業(yè)的故事。在剛果金,節(jié)目仍然選取了礦業(yè)主題,講述了一家不允許拍攝的中國礦業(yè)公司的故事。在坦桑尼亞,節(jié)目采訪了坦贊鐵路的中國工程師,也探訪了一家小型的以生產(chǎn)碟子為主的企業(yè)。同時,節(jié)目還特別提到了津巴布韋對中國人的看法。由此可以看出,《中國人來了》這一節(jié)目在題材選取上,主要集中在大型建筑企業(yè)、礦業(yè)公司上,對小商販的故事也有一定的興趣。比如全篇講述贊比亞中國人開辦養(yǎng)雞場的故事時長約10分鐘,占篇幅的1/6。此外,提及的津巴布韋部分涉及西方媒體最感興趣的“人權(quán)”話題。

      《中國人在非洲》講述的小故事主要有在肯尼亞做野生動物保護的中國人、在肯尼亞為中國企業(yè)進入非洲提供咨詢工作的年輕人、埃塞俄比亞的中國電信運營商在偏遠山區(qū)架設基站、莫桑比克的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蘇丹煉油廠的建立、坦中友誼紡織公司解決用工危機、贊比亞盧安夏中國有色金屬銅礦融入當?shù)厣鐣墓适隆H肀葋?吉布提鐵路建設、津巴布韋醫(yī)療隊、南蘇丹維和部隊、烏干達頂峰銀行創(chuàng)始人的故事、烏干達的“中國媳婦”的故事、津巴布韋汽車修理廠老板的故事、中國埃及蘇伊士經(jīng)貿(mào)合作區(qū)、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中國電子商務、四達時代的中國電視節(jié)目推廣等。由此可以看出,《中國人在非洲》的節(jié)目題材選取非常廣泛,不僅涉及鐵路建設、石油冶煉、礦產(chǎn)開發(fā)、小商小販這些傳統(tǒng)領(lǐng)域,也涉及電信運營、農(nóng)業(yè)技術(shù)、醫(yī)療援助、和平維護以及新興產(chǎn)業(yè)、野生動物保護等多個方面,更為全面地展現(xiàn)了中國人在非洲的活動情況。

      從題材選取的對比上可以看出,中央電視臺拍攝的《中國人在非洲》的選材更加全面,符合客觀性要素中的“平衡與公正地呈現(xiàn)一個議題中的各方面手法”“呈現(xiàn)所有主要的相關(guān)要點”等要求。而BBC的《中國人來了》則主要集中在建設、礦產(chǎn)等傳統(tǒng)領(lǐng)域,對中國人對非洲的援助活動等視而不見,沒有全面展現(xiàn)事物的全部要點,因此在題材選取方面,《中國人在非洲》比《中國人來了》更具備客觀性。

      (二)敘事主體的客觀性

      《中國人來了》全篇采用主持人出鏡敘述的方式,由主持人賈斯丁進行講述、親歷、串場和采訪。例如,全篇一開始,賈斯丁就采用“記者親歷”的手法,擔任了一天中國建筑企業(yè)的工人,對中國的企業(yè)文化進行體驗。之后,賈斯丁坐上了由中國人翻新的“本格拉鐵路”,他在沿路采訪中,在鐵路沿線做生意的當?shù)厝硕几兄x中國人的工作。但是賈斯丁在最后的出鏡中總結(jié)稱“安哥拉得到了鐵路,中國人得到了石油和利潤豐厚的施工合同”。而這一結(jié)論似乎與他沿路的體驗和采訪毫無關(guān)系,主持人將鐵路和石油這兩個主題生硬地拉在了一起。在《中國人來了》當中,主持人的主觀傾向性最受爭議的是,在講述贊比亞的中國雞販與當?shù)仉u販的競爭中,賈斯丁在現(xiàn)場分別品嘗了兩只雞,最后得出結(jié)論“贊比亞的雞更好吃”,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更具備明顯的主觀判斷。

      《中國人在非洲》則采取了第三人稱視角來進行敘事,全篇未曾出現(xiàn)記者或者主持人的角色。它主要是通過對拍攝對象的跟蹤記錄,真實表達中國人在非洲親歷的各種故事。例如,第2集中講述了埃塞俄比亞中興公司在偏遠地區(qū)架設基站,由于道路泥濘,工程車無法通過,只能靠雇用毛驢來進行設備運輸?shù)墓适隆_@些真實的場景通過電視鏡頭展現(xiàn)在觀眾眼前,比主持人的出鏡報道和結(jié)論闡述更具有說服力。

      由此可以看出,在敘事主體這一方面,BBC的《中國人來了》主要采用主持人講述的手法,對事物的展現(xiàn)和結(jié)論的得出都具有強烈的主觀性。而中央電視臺的《中國人在非洲》則全篇采用第三人稱記錄的手法,更加真實客觀。

      (三)采訪對象的客觀性

      BBC的《中國人來了》在采訪對象的選取上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xiàn)象。他們不在乎采訪對象到底說了什么,無論采訪對象怎么說,他們都有辦法把意思解釋成自己希望的內(nèi)容。例如,在講述中國人潘偉志在贊比亞開辦養(yǎng)雞農(nóng)場一事時,主持人采訪了農(nóng)場的當?shù)毓と?,工人們表示中國老板很好相處。這本來是一段很正常的采訪同期,但是主持人賈斯丁緊接著就用畫外音表示“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會當著老板的面講真話”。很明顯這是因為主持人希望這些工人對中國老板進行批評,但是在采訪中又沒有如愿,因此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逆轉(zhuǎn)”。最為偏頗的采訪對象選取,則是盧安夏銅礦的故事。故事的梗概是英國人廢棄了贊比亞境內(nèi)的盧安夏銅礦,中國人開始進行接手并重建礦區(qū),片中希望討論中國人對礦區(qū)的建設給當?shù)貛淼挠绊?。但是片中的采訪對象,既沒有中國企業(yè)代表,也沒有當?shù)鼐用?,而是選取了一對白人夫婦,主持人與他們一起坐在山頂,對著夕陽回憶起英國人還在礦區(qū)時的美好生活。主持人因此得出結(jié)論,稱中國人可能會對當?shù)丨h(huán)境造成破壞,也不給當?shù)厝司蜆I(yè)機會。

      中央電視臺的《中國人在非洲》第3集中,正好也同樣展現(xiàn)了盧安夏銅礦的故事。片中則選取了中方代表、當?shù)毓と舜?、當?shù)卣賳T等多個采訪對象,從各個角度來還原盧安夏銅礦真實的情況。在采訪中,當?shù)毓賳T稱,英國人的離去使得小城變成鬼城,是中國人使這里恢復了生機。當?shù)毓と艘脖硎?,以前曾?jīng)因為獎金等問題爆發(fā)過罷工和沖突,但是現(xiàn)在公司管理上財務公開,化解了矛盾。在高層管理人員中,當?shù)厝苏?0%,這是對BBC節(jié)目中“不給當?shù)厝司蜆I(yè)機會”結(jié)論的最佳駁斥。中方代表的采訪則集中在回饋當?shù)厣鐣?,中國企業(yè)捐助當?shù)匦W,著眼長遠利益,在當?shù)嘏d辦冶煉加工、建立礦區(qū)工業(yè)體系等。

      由此可以看出,BBC的《中國人來了》在采訪對象的選取上充滿了主觀性,只選擇自己想要的對象和想要的內(nèi)容,在篩選采訪對象同期的時候,也是由主觀性來引導的,只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部分,并存在隨意曲解采訪對象言論的行為。而中央電視臺的《中國人在非洲》則通過選取多角度的采訪對象,全面地展示和還原事情真相,更加具備客觀性。

      四、結(jié)論及建議

      通過對比議題選取、敘事主體和采訪對象選取等三個方面,不難看出,中央電視臺拍攝的《中國人在非洲》具有更強的新聞客觀性。而BBC的《中國人來了》則有失偏頗,有試圖抹黑中國人形象的嫌疑。對于BBC這樣的報道方式,我們應該在日常的新聞報道中引以為戒,在報道中應盡量避免主觀講述和觀點植入等手段,應多用客觀敘事的方式來展開對新聞的報道,堅持新聞的客觀性原則。

      參考文獻:

      [1] 劭志擇.新聞客觀性原則:態(tài)度和方法的悖謬[J].新聞與傳播研究,1997(1):41-44.

      [2] 黃旦,孫藜.新聞客觀性三題[J].新聞大學,2005(2):10-16.

      [3] 王長杰.對新聞客觀性的辯證分析[J].新聞愛好者,2014 (9):70-73.

      [4] 單波.重建新聞客觀性原理[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1999(1):28-35.

      [5] 高金萍.西方新聞客觀性的陷阱與未來[J].新聞記者,2007 (11):49-51.

      [6] 常麗娟.新聞客觀性的局限性及其現(xiàn)實意義[J].新聞愛好者,2012(12):3-4.

      [7] 葉子.電視新聞節(jié)目研究[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71-75.

      中圖分類號:G22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0-0118-02

      作者簡介:黃錚錚(1982—),女,四川大竹人,文學碩士,中級(記者)職稱,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yè),中國中央電視臺駐馬尼拉站首席記者,從事電視國際新聞報道工作。

      始兴县| 株洲县| 丽江市| 长汀县| 古交市| 凤翔县| 西乌珠穆沁旗| 连平县| 武乡县| 景洪市| 西贡区| 晋城| 弥渡县| 基隆市| 义乌市| 景德镇市| 自治县| 策勒县| 康保县| 盱眙县| 永安市| 吉水县| 赤水市| 蒲城县| 呈贡县| 兴仁县| 冕宁县| 远安县| 宜丰县| 永安市| 隆德县| 铜川市| 昭觉县| 景德镇市| 建瓯市| 和林格尔县| 家居| 遵义市| 昔阳县| 柯坪县| 永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