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西北軍委”記述問題的考證

      2016-02-29 07:06:27宋紹松
      上海黨史與黨建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中革軍委軍委中央軍委

      宋紹松

      [摘 要]

      對1935年11月3日成立的“西北軍委”,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兩種記述方式,一種主要存在于軍方的軍戰(zhàn)史著述,對其進行了“中革軍委”或“中央軍委”類似的注釋或說明;另一種為中央權(quán)威黨史部門和部分軍方著述,采取直接記述方式,通過客觀記述其活動凸顯其歷史地位。通過考證梳理,筆者認為,后一種記述方式與歷史原貌更為符合,在今后的歷史著述中宜采用這種記述方式。

      [關(guān)鍵詞]

      西北軍委;記述;考證

      [中圖分類號] D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928X(2016)2-0008-03

      我們在編寫歷史資料叢書《總參謀部·大事記》時,有專家提出,應對1935年11月3日成立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北革命委員會(簡稱“西北軍委”,下同)進行注釋,以體現(xiàn)其“中革軍委”或“中央軍委”的地位作用。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即從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究竟有沒有中革軍委?有幾個中革軍委?誰代表中革軍委?有無中央軍委?中央軍委和中革軍委是什么關(guān)系?西北軍委與中革軍委、中央軍委又是什么關(guān)系?如何準確地記述西北軍委,是研究民主革命時期黨史、軍史不可回避的問題。

      要搞清這個問題,必須首先考察不同記述出現(xiàn)的演變過程。據(jù)我們現(xiàn)在掌握的文獻資料,無論是當年的通令原文,或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出版物,都沒有西北軍委就是中革軍委或?qū)嶋H上是中革軍委、中央軍委的說法,均采取了直接記述方式,未加任何注釋。1987年春以后,在部分軍隊書刊上出現(xiàn)了對西北軍委進行注釋性的記述,進而對此問題逐漸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記述方式。

      最早把西北軍委與“中央軍委”或“中革軍委”聯(lián)系起來記述的是王健英,其在1986年撰文說:“‘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如同黨中央當時曾稱‘西北中央局一樣,只是名義上的暫時改稱,實際上,它同時即是中共‘中央局軍委會,并不是只指揮西北地區(qū)的紅軍?!盵1]在這里,“中央局軍委會”[2]采用了1935年11月30日毛澤東的《直羅戰(zhàn)役同目前的形勢與任務(wù)》的提法,這段記述對西北軍委的性質(zhì)任務(wù)作了闡述,但說西北軍委是“暫時改稱”則無法回答是由哪個機構(gòu)暫時改稱的。而最后一句“并不是只指揮西北地區(qū)的紅軍”論斷也與當時的歷史情況不相符合,直到1936年8月,在西北軍委參謀部致共產(chǎn)國際電中,仍然明確表示,西北軍委實際指揮的主要是西北方面的紅軍。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局軍委會”與中央軍委、中革軍委是有著明顯區(qū)別的,中央局只是代表中央指導和幫助當?shù)刈罡唿h組織的機構(gòu)[3],因此,從組織架構(gòu)上看,與中央軍委、中革軍委是不同的。

      1987年3月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史(第1卷)》對西北軍委加了頁下注“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當時在中共中央直接領(lǐng)導下,是實際上的中央軍事委員會。”[4]這個注釋,依據(jù)西北軍委受中共中央直接領(lǐng)導的事實進行了推斷定位,并不是歷史真實。

      1987年7月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沿革和各級領(lǐng)導成員名錄》記述是“中華蘇維埃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即中革軍委)”[5],這是我們所見的最早的把西北軍委與“中革軍委”等同起來的記述。1989年2月出版的《土地革命戰(zhàn)爭紀事》的記述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決定成立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即中革軍委)”[6]。同年11月出版的《紅軍長征·綜述·大事記·表冊》對西北軍委有兩處注,綜述部分是頁下注,記述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當時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領(lǐng)導下,行使中革軍委的職權(quán),是實際上的中革軍委”[7]。大事記部分為括注,記述為“實際上即‘中革軍委”[8]。而隨后出版的《周恩來年譜》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則未加任何注釋。

      1993年10月出版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方面軍史》在記述西北軍委成立時,在頁下注:“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由中共中央直接領(lǐng)導,實際上是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9]。1994年1月出版的《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史資料》(第一卷)的記述是:“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領(lǐng)導下,行使中革軍委的職權(quán)”[10]。

      2006年5月出版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全史(五)》對西北軍委的記述是:“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實際上是在中共中央直接領(lǐng)導和指揮下行使著中央軍委的職能”[11],并對此觀點進行了論證分析,其結(jié)論是西北軍委“行使的職權(quán)是中共中央直接賦予的,而不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直接賦予的。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應該確認為中央軍委,而不是中革軍委”[12]。對這樣的結(jié)論有兩點是值得商榷的,一是11月3日的通令明確西北軍委是“奉蘇維埃中央政府命令”[13]成立的,其職權(quán)的來源是明確的;二是在當時的中央組織機構(gòu)的架構(gòu)上,根本就不存在“中央軍委”的組織機構(gòu),“確認為中央軍委”一說與史實相悖。

      2010年王建強撰文提出了在1936年10月至12月初期間“西北軍委演變而成為中央軍委”的觀點[14],其提出的觀點是對將西北軍委注釋和說明為“中革軍委”、“中央軍委”的又一次修正,但這是值得商榷的。王文闡述其觀點的論據(jù)是,在這兩個月里的部分電文中曾出現(xiàn)過“中央軍委”字詞的電報。其實,考慮到戰(zhàn)爭年代電報文稿均為手抄稿,將其理解為“中央、軍委”也許更為恰當。1936年9月27日,張國燾等曾致電陜北方面,明確提出“提議請洛甫等同志即以中央名義指導我們”[15]。在該電之后的10月開始,“中央軍委”才出現(xiàn)在陜北方面發(fā)出的電報中,而此時中央軍事領(lǐng)導機構(gòu)的組織架構(gòu)里,只有“中革軍委”,根本就沒有“中央軍委”,因此將“中央軍委”理解為“中央、軍委”更符合當時的情況。

      通過上述考察,可以得到的結(jié)論是:

      一、中央級黨史研究部門均采用

      直接記述方式得到了檔案文獻的支持

      筆者曾到中央檔案館查閱了1935年11月3日中央政治局的會議記錄。檔案顯示,這次會議主題是討論西北地區(qū)的黨政軍領(lǐng)導組織問題,議題中根本沒有中央的軍事領(lǐng)導組織變動問題,在成立軍事領(lǐng)導組織方面,明確記錄的是“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和組成人員名單及討論情況。[16]

      一個值得注意的情況是,從西北軍委組成人員看,西北軍委的通令明確由“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王稼祥、聶洪鈞、林彪、徐海東、程子華、郭洪濤”[17]為西北軍委委員,即使在后來增補葉劍英、聶榮臻、劉志丹為委員后,也不包括未隨紅軍北上的其他軍事領(lǐng)導人,如在第四方面軍的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張國燾,以及在二、六軍團的賀龍、任弼時、關(guān)向應等人,也不包括中央紅軍長征后留下的項英、陳毅等人,時任西北軍委委員的除中央領(lǐng)導人外,幾乎都是紅一、十五軍團領(lǐng)導人和西北地區(qū)軍事領(lǐng)導人。

      考察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自1931年11月中革軍委成立起,其成員構(gòu)成就具有“五湖四?!钡奶攸c,一般由各根據(jù)地和各地區(qū)紅軍的主要領(lǐng)導人組成。對比在此前后的中革軍委與西北軍委的人員構(gòu)成是有明顯區(qū)別的。應該說,中央級黨史研究機構(gòu)的記述與檔案文獻的記錄是相符合的。

      二、西北軍委加注為“中革軍委”或“中央軍委”只是學術(shù)觀點而非歷史事實

      在西北軍委即“中革軍委”或“中央軍委”等說法形成過程中,并不是有新的歷史史料和歷史文獻支持,這種觀點只是一種“合理”的推測,或者說是一種學術(shù)研究結(jié)論。歷史事實是,一、四方面軍分別北上、南下后,此前選舉產(chǎn)生的“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革軍委”領(lǐng)導成員也分別行動,中共中央政治局領(lǐng)導成員、中央政府領(lǐng)導成員的多數(shù)北上了,而1935年7月18日中央政治局決定的中革軍委5名常委中,南下的有朱德、張國燾、陳昌浩3人,北上的有周恩來、王稼祥2人。在此期間,根本就不存在“中央軍委”這樣的組織機構(gòu),中革軍委是受到各方承認的合法的最高軍事領(lǐng)導組織,如在1936年7月5日,組成第二方面軍及其領(lǐng)導人任職這類大事,其命令是朱德、張國燾、周恩來、王稼祥共同頒布的[18],因此,西北軍委是實際上的“中央軍委”說法也就無從談起。

      在西北軍委成立后,即使在張國燾成立“第二中央”后,中共中央始終堅持此前所形成的“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革軍委”三個中央組織機構(gòu)的正當性、合法性和權(quán)威性,多次以中革軍委主席朱德名義發(fā)出通電、宣言,而這種維護三個中央組織合法性的堅定態(tài)度,更加凸現(xiàn)了張國燾分裂中央的錯誤。迄今為止,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中央決定或文字通知等歷史文獻,改組或撤消以朱德為主席的中革軍委,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中央決定或文字通知等歷史文獻,提出西北軍委就是中革軍委或“中央軍委”。

      就學術(shù)研究而言,我們可以相對合理的進行推測。對西北軍委一個機構(gòu)之所以會出現(xiàn)“中革軍委”或“中央軍委”兩個機構(gòu)的注釋或說明,是與對其地位作用有不同的學術(shù)認識相聯(lián)系的。像《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全史(五)》那樣進行闡述是可以理解的,也應該是允許的,因為該書是一種學術(shù)研究,作者當然可以把自己的學術(shù)觀點展示出來,但對編寫歷史資料叢書這樣的史書而言,對西北軍委進行注釋則是不妥當?shù)?,組織修史的目的之一就是“存史”,只把一種學術(shù)觀點寫入其中,顯然是不合適的,最好的處理辦法應當如同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那樣,如實記述即可,在對其活動的具體闡述中,展示其在歷史上發(fā)揮的作用。

      三、西北軍委即“中革軍委”或“中央軍委”

      是學術(shù)觀點而不是組織決定

      就西北軍委而言,對從1935年11月西北軍委成立到1936年10月中革軍委主席團成立期間,西北軍委和中革軍委的關(guān)系,應該尊重歷史事實,客觀地記述西北軍委成立時間、領(lǐng)導成員、重要活動,通過西北軍委完成的歷史性活動體現(xiàn)出其特殊的地位作用,并非一定要加注釋。否則,不僅不能體現(xiàn)西北軍委的歷史地位,反而有可能在政治上帶來負面作用,把一件正常的、合法的歷史事件披上一件“灰色”的外衣。如果一定要吸收這個“合理”推測的學術(shù)觀點,或許可以這樣記述:由于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錯誤,造成一年間中革軍委主要成員分處兩地的事實,部分成員南下,并在北上問題上未按中共中央的指示行動;部分成員隨中共中央北上,到達陜甘根據(jù)地后,成立了西北軍委,為西北方面軍事組織系統(tǒng)的最高軍事指揮機關(guān)。至1936年10月組成中革軍委主席團,才基本上統(tǒng)一了三個方面軍的指揮。同年12月7日,擴大中革軍委組織,毛澤東任中革軍委主席后,才真正形成統(tǒng)一集權(quán)的最高軍事領(lǐng)導。

      四、結(jié)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在對“西北軍委”問題上存在軍地兩種記述方式,部分軍隊的黨史軍史著述為凸顯“西北軍委”的歷史作用,有意明確其“中革軍委”或“中央軍委”的地位,在涉及“西北軍委”時往往采用注釋方式加以說明;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及地方黨史軍史著述均采用了直接記述方法,未加任何注釋,但通過對其活動有重點的闡述,客觀地凸顯出了其歷史地位。我們認為,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著述的記述更加符合歷史原貌,在今后的研究著述中,不應再對西北軍委進行“中革軍委”或“中央軍委”的注釋或闡述,以免造成史實上的混亂。在研究著述中,如確認為有必要,可采用《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全史(五)》的處理辦法,在正文中予以客觀性的適當?shù)慕忉屨f明。

      參考文獻

      [1]王健英.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央軍委和中革軍委的組織演變情況[J].軍史資料,1986(1)(2).

      [2]毛澤東軍事文集(第1卷)[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404.

      [3]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7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268-269.

      [4]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史(第1卷)[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7.278.

      [5]軍事科學院軍事圖書館.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沿革和各級領(lǐng)導成員名錄[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7.17.

      [6]蔣鳳波,徐占權(quán):土地革命戰(zhàn)爭紀事[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513.

      [7][8]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紅軍長征·綜述·大事記·表冊[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66.136.

      [9]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方面軍史(上)[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3.587.

      [10]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史資料(第一卷)[M].北京:長征出版社,1994.8.

      [11][12][13]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全史(五)[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34.35.33.

      [14]王建強.略論一九三五年九月中旬至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初的紅軍最高領(lǐng)導機關(guān)[J].中共黨史研究,2010(4).

      [15]程中原.張聞天傳[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206.

      [16]中央檔案館件.中央政治局會議記錄[Z].1935-11-3.

      [17][18]周恩來軍事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427.482.

      作者系解放軍總參辦公廳編研局副編審

      責任編輯:卞吉賦

      猜你喜歡
      中革軍委軍委中央軍委
      Lower bound on the spread of valley splitting in Si/SiGe quantum wells induced by atomic rearrangement at the interface
      重慶談判期間的軍委通訊工作
      中央軍委慰問駐京部隊老干部迎新春文藝演出掠影
      中革軍委的由來及其與中央軍委的關(guān)系
      試論周恩來與我黨早期中央軍事領(lǐng)導機構(gòu)職能的演變
      紅廣角(2014年6期)2014-07-01 15:37:20
      為什么說“中央軍委”和“中革軍委”不屬于同一個系統(tǒng)?
      黨史文苑(2013年7期)2013-08-15 00:45:53
      長征途中是否有“中央軍委”?
      人文雜志(2004年4期)2004-04-29 00:44:03
      1975年軍委擴大會議的歷史意義
      軍事歷史(2001年6期)2001-08-21 06:50:32
      中央軍委決定編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
      軍事歷史(1998年3期)1998-08-21 02:59:28
      毛澤東在抗戰(zhàn)初期曾兼代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主任
      軍事歷史(1992年2期)1992-01-18 02:08:03
      靖江市| 丁青县| 五常市| 岳池县| 抚顺县| 化州市| 永胜县| 乌拉特前旗| 揭阳市| 玉山县| 阳春市| 孟村| 龙州县| 思南县| 安国市| 体育| 翼城县| 五常市| 长阳| 中西区| 霍州市| 临汾市| 富源县| 钟山县| 溆浦县| 广河县| 永兴县| 商城县| 宾阳县| 龙泉市| 新建县| 石家庄市| 大兴区| 泰州市| 修文县| 池州市| 阿图什市| 桑植县| 崇信县| 茂名市| 普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