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鳳(廣西桂林市陽朔縣外語實驗中學)
活用八字方針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黃素鳳
(廣西桂林市陽朔縣外語實驗中學)
“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是在我國出現(xiàn)“三年嚴重經(jīng)濟困難”的背景下,八屆九中全會于1960年提出來的。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對國民經(jīng)濟進行了全面的調整,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許多方面都得到了迅速恢復。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這一針對經(jīng)濟建設的八字方針也可以運用到學生的學習當中,特別是每一次重要考試后,用它來指導學生進行階段性的反思和總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學習的不斷進步。
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這說明了進行反思和總結的重要性,只有反思才能總結經(jīng)驗教訓,我們的學習才有針對性。當學習到一定階段或者在階段性的重要考試后,都應引導學生回顧和反思一下過去一個階段的學習,根據(jù)學習的效果或者考試反映出的問題作階段性的調整。
首先,調整心理狀態(tài)。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競技狀態(tài)是堅持學習和正常甚至超常發(fā)揮水平的重要條件。有一定的壓力和適度的緊張感是正常的,它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和水平的發(fā)揮。如果思想上不重視,過于松弛,或者過分重視、過度緊張以至于影響正常的思維和休息,這些都是不利于學習和考試的。如何才能調整好心態(tài)呢?可以借鑒下面的做法:心態(tài)過于松弛——戰(zhàn)術上重視學習和考試;給自己定下較高目標,有目標才有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增強競爭意識。心理壓力大,過分緊張——多與家人、同學、老師、朋友交流和傾訴;動筆寫下自己的想法,自己向自己傾訴宣泄;可散步、聽輕音樂、聊聊輕松愉快的話題、做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以轉移注意力;運用反向心理調節(jié)法,遇事要多往好處想;適當運用阿Q精神勝利法,給自己的精神松綁;進行深呼吸……實在太嚴重就去看看心理醫(yī)生。
其次,調整和完善學習方法、方式。學習到一定階段后,一般應該根據(jù)學習效果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效果好的要堅持,效果不理想的要調整和完善。調整和完善應該注意:可以借鑒別人的學習方法,但一定要結合自身特點,不要盲目照搬;任何一種方法都要有一個較長時期的艱苦實踐和學習周期才能見成效,不要淺嘗輒止。現(xiàn)代社會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要重視和培養(yǎng)這些意識和能力。
再次,調整好各科目的學習時間和學習計劃。調整的原則:一是要充分利用時間,建議以10分鐘為一個時間單位,對作息時間作出周密的計劃安排。二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統(tǒng)籌兼顧,長計劃與短安排結合,合理分配時間,要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薄弱的科目或章節(jié)學習中。三是要注意勞逸結合,要安排鍛煉身體的時間。四是制訂計劃一定要與老師的教學計劃不沖突,在緊跟教學進度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計劃安排。比如,將記憶效果最好的時間用來學習記憶量大的科目;用好上課時間,提高聽課效率;將課余時間集中突破薄弱的科目;將看書與練習、語英政史與數(shù)理化科目復習時間間隔安排;將學習效果不好的時間用來鍛煉身體等等。
最后,調整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既有遠期目標,也有近期目標;既有總成績的目標,也要有單科目標;既有知識掌握的目標,也應該有能力提高的目標;既有較低目標,還要有較高的目標。確定目標一定要適當,定得太低不利于充分地激發(fā)自己的潛能,好高騖遠;將目標定得太高卻實現(xiàn)不了,會打擊自信心。因此,學生要結合自身實際進行階段性的調整,這樣才能促進自己的發(fā)展。
主要是指鞏固優(yōu)勢科目和已經(jīng)學到的知識。不要讓前期取得的學習成果在后面的學習中喪失,造成某些薄弱科目提高了,原來的優(yōu)勢科目反而降下來了,“按下了葫蘆浮起了瓢”,永遠不能比較平衡地發(fā)展。要避免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必須對優(yōu)勢科目和已經(jīng)學到的知識進行定期復習鞏固。比如每天抽20~30分鐘復習優(yōu)勢科目,然后再將多余的時間集中突破薄弱科目和章節(jié)。
主要是查缺補漏,充實薄弱環(huán)節(jié),完善知識結構,實現(xiàn)平衡發(fā)展。當發(fā)現(xiàn)學生發(fā)展不平衡時,一定要指導學生查缺補漏,充實薄弱環(huán)節(jié)。發(fā)展不平衡一般有這么幾種情況:一是科目發(fā)展不平衡,某些科目分數(shù)太低;二是科目內部章節(jié)發(fā)展不平衡,某些章節(jié)知識點存在記憶或理解的死角;三是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得分不平衡,非選擇題得分很少;四是某些類型的題目如材料閱讀理解題得分總是很少甚至不得分。第一種情況很容易發(fā)現(xiàn),只要與各科平均分比較就能看出哪些科目拖了后腿。第二、三、四種情況,需要細心觀察,仔細批改作業(yè)或評卷才能發(fā)現(xiàn)。學生自身如果不對平時作業(yè)和考試卷進行收集和對比歸類分析,一般很難發(fā)現(xiàn)。因此,要指導學生對考試卷等資料歸類保存,并定期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自己丟分的規(guī)律性原因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然后采取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如果是科目發(fā)展不平衡,就應該集中力量加強薄弱科目的學習,抓好基礎。如果是科目內部存在知識缺陷,就應該在平時看書的時候注意全面性,不留知識死角。如果存在某些題型丟分嚴重的情況,就應該多研究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歸納解題思路,提高解題能力。
主要是提高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科的基本思維能力,提高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能力,提高解題技能,最終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
現(xiàn)代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的主體,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不是真正的有效教學。因此,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教學不僅要求老師樹立新的教育理念,采用各種現(xiàn)代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更需要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主動地參與教學,善于思考,大膽質疑,樹立“我的課堂我做主”的觀念。
任何學科都有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特點,都有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科思維能力要求,比如,政治學科重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歷史學科重在史論結合、縱橫聯(lián)系能力。只有掌握了該學科的特點和基本學科思維能力,才能擁有打開該學科知識寶庫的鑰匙。因此,不要忽視對學生進行各學科的基本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文科的大量科目記憶量較大,沒有較好的記憶能力要想學好文科是比較困難的。平時要指導學生注意歸納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提高記憶能力。遺忘是記憶的大敵,遺忘的規(guī)律是先快后慢,因此,要加強記憶,一定要求學生對剛學過的知識及時復習,然后再定期復習鞏固。復習的方法很多,可以看書,可以相互交流和質疑探討,也可以做相關鞏固練習,還可以進行知識的專題歸類整理。理解了的知識很難忘記,因此,要求學生認真聽課、做筆記,善于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查找學習資源,以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學以致用的方式很多,比如做課后練習題就是一種;還可以用已學知識來理解和解決以后學習中所面臨的新問題;也可以用某一學科的知識來思考和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還可以將所學知識與社會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去思考、理解或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面臨的問題等等。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甚至可以學到很多新知識、新技能。
成績主要是通過考試體現(xiàn)出來的,引導學生提高解題技能十分重要。解題技能主要包含答題順序、審題、提取題目和材料的有效信息、組織答案、文字表達、檢查修改等幾個方面。答題順序一般要遵循瀏覽試卷、先選擇題后非選擇題、先易后難的原則,遇到實在不懂的題目要果斷跳題,不要在一個題目上浪費太多時間。審題一般要審出題目所給的限制條件、中心主旨、題目類型等有效信息,排除干擾信息,審題要細心,否則很容易造成“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情況。組織答案做到符合題意、邏輯嚴密,要點全面、言簡意賅,多用學科術語作答。文字表達要字跡工整、層次清楚,做到條理化、序號化。在做題時,遇到?jīng)]有把握的題目可以在題目上做記號,以便利用剩余時間進行檢查,沒有把握一般不要輕易修改答案。
總之,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來指導學生的學習實踐,使學生善于反思總結,必將會開創(chuàng)學生學習的新局面,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王瑞鳳.新課程背景下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效率的思考與實踐[D].西北師范大學,2007.
·編輯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