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斌
(山西省鄉(xiāng)寧縣第一中學校)
生本教育理念下關于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的研究
段斌
(山西省鄉(xiāng)寧縣第一中學校)
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為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發(fā)展。因而,新課標教學理念下,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進而合理地改善課堂教學模式。而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也應如此,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發(fā)展。所以,高中化學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時,應合理研究構建策略,并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化學素養(yǎng)。
生本教育;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當高中化學教師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構建高效課堂時,教師對生本教育產生了充分的理解和認知,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結合實際的課堂教學情況,產生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進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這樣,才有助于教師構建高效課堂,并改善課堂教學質量。
1.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根據對當前高中化學教學現狀的分析,高中課堂教學模式過于單一。盡管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師應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適當改善課堂教學模式,但仍有部分教師在教學時依舊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這不僅使得教學模式單一,也使得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對學生沒有任何吸引力。
2.教學氛圍沉悶
由于部分教師沒有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占據主體地位,并不斷向學生灌輸大量理論性的知識,使學生只能被動學習化學知識,這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并且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與此同時,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缺乏互動交流,致使課堂氣氛沉悶,缺乏活力和生機。
3.教師整體素質有待提升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所以,教師對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幫助作用。然而,部分教師缺乏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精神,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并沒有充分地將重要內容教授給學生,此外,對學生也缺少管理,進而導致課堂教學過程混亂,沒有秩序性和規(guī)范性,這影響了學生的學習。
1.轉變課堂教學模式
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和學習特點,制訂科學的教學方案,并將其大力實施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從而有效地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才能構建高效的課堂,并引發(fā)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索欲望。例如:在學習必修二第二章化學反應與能量時,教師通過小組合作實驗探究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學生獨立提出化學能與熱能的探究性問題,這樣,學生會獲得化學能與熱能化學實驗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并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小組合作探究習慣。
2.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利用有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時教師就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化學教學內容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地探究。因而,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例如:在研究必修一中金屬及其化合物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播放相關的文字和圖片、視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再利用幻燈片課件展開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而提升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和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
3.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想有效地因材施教,就應與學生構建良好的關系,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與學生交流互動,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然后采用合理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并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例如:在學習保護生存環(huán)境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明確活動的主題,并圍繞這個主題參加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適當地指導和幫助學生,解決學生在研究活動主題時產生的問題。此外,學校應加強教師培訓,讓教師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只有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才能構建出高效的化學課堂教學,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總而言之,高中化學教師要認識到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性,在生本理念下合理地研究教學方案,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帶動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并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才能有效地改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并在此過程中,科學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化學素養(yǎng),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
[1]索朗.我區(qū)高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J].西藏科技,2015(1):12-23.
[2]陳懷.高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J].考試周刊,2014(20):67-78.
[3]蔡兵.化學新課程導入與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及處理辦法[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4(5):89-90.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