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霞
(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學)
2015年高考新課標Ⅰ卷政治試卷分析和應對策略
蔡明霞
(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學)
全國新課標Ⅰ卷(文綜)政治試卷與福建卷相比,無論是命題者考查的角度還是試卷特點、試卷結構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全國新課標Ⅰ卷政治試卷更強調知識的綜合性,注重開放性試題,突出考查學生學科理論功底和抽象思維能力、綜合探究能力。而且,高一的教學可謂“任重而道遠”,教師落實好高一的課堂教學工作和課后的預習、復習引導必將直接決定三年后“國檢”的成績。
新高考;學科素養(yǎng);思維能力;探究能力
隨著高考改革的到來,2016年福建省高考將采用全國新課標Ⅰ卷,不再自主命題。究竟新課標Ⅰ卷為“何方神圣”,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其廬山真面目吧。下面我將著重從試題特點、試題結構和高一年段的備考策略等方面來分析全國新課標Ⅰ卷(文綜)政治試卷。
從總體上講,全國新課標Ⅰ卷(文綜)政治試卷(以下均簡稱為“全國Ⅰ卷”)以考綱為依據,面向全體考生,注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其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試題的選材關注民生,貼近生活,反映正能量
整份試卷貫穿了科學發(fā)展的思想,選擇和非選擇都以當今社會生活中的熱點來創(chuàng)設情境,考查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如選擇第13題關于價格的改革;選擇第16~17題關于依法治國;選擇第21題關于安全生產;非選擇第39題關于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傳統(tǒng)美德等。
2.借助主干知識,強調能力立意
全國Ⅰ卷一直踐行著“能力立意”的思想,以學科的主干知識為支撐,創(chuàng)設情境,重視考查學生學科的理論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如非選擇第38題以“政府應該如何強化預算管理?”該題命題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解答此問需要考生先理解“政府應該如何做某件事”這個考點,再結合背景材料分析,提升知識,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理論基礎、抽象思維能力和分析實際問題能力。
3.組合型選擇題(四選二)居霸主地位
在一份試卷中,如何更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科理論功底?組合式選擇題應該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它的特點是知識的容量大,并盡可能擴大知識點的覆蓋范圍,凸顯考查考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的綜合比較、分析判斷能力。2015年全國Ⅰ卷政治選擇題有12題,其中組合型選擇題(四選二)有11道題,居試卷的“霸主”地位。
4.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是現(xiàn)代教學觀的重要內容,也是歷年來全國新課標Ⅰ卷的顯著特點。今年的試題仍注重對探究式學習的考查,如非選擇第39(3)題“在城鎮(zhèn)化快速發(fā)展的今天,請就如何記住鄉(xiāng)愁提出兩條建議”,該問沒有固定的答案,考生如果思考角度單一,沒有創(chuàng)新的表達能力,此問將無法得高分。
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學生活選修開放性題目福建卷選擇題題目31、32、33 25、26、27 28、29、30 34、35、36 42(1)0分數(shù)12 12 12 12 4 0非選擇題目39(1)39(2)39(4)39(3)42(2)0分數(shù)12 9 12 9 6 0總分24 21 24 21 10 0新課標Ⅰ卷選擇題題目12、13、14、15 17、18、19 20 16、21、22、23 0 0分數(shù)16 12 4 16 0 0非選擇題目38(2)38(1)39(1)39(2)0 39(3)分數(shù)14 12 12 10 0 4總分30 24 16 26 0 4
由上表我們可以看出,在試卷結構上,全國Ⅰ卷與福建卷的差異相對較大,主要表現(xiàn)在:
1.知識范圍
我省考試內容是4個必修模塊,時事政治和選修的知識。全國Ⅰ卷只考查4個必修模塊和時事政治,沒有選修內容。
2.分值比例
我省政治卷4個必修模塊知識的分值比較均衡。全國Ⅰ卷《經濟生活》的分值占比相對較大,《文化生活》的分值占比相對較小。
3.題型結構
全國Ⅰ卷有選擇和非選擇兩種題型,與我省試卷是相一致的,其主要不同在于:
(1)科目排序
全國新課標Ⅰ卷(文綜)選擇題的順序是地理、政治、歷史;我省文綜選擇題的順序是地理、歷史、政治。
(2)非選擇的題量
全國新課標Ⅰ卷政治非選擇題只有必考題,有2大題共52分,每大題一般都是兩個模塊的綜合題。如第38題,兩小題考查了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知識;第39題有三小題,側重考查文化生活和哲學生活的知識,其中第三小題是開放性的試題。而我省試卷政治非選擇題由必考和選考組成,必考部分42分,只有一大題,4小題,每個必修模塊各占一小題;選考部分10分。
1.打好學科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高一是高中的起始年段,學生是否有扎實的基礎,將直接決定三年后“國檢”的成績。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每個知識是怎樣形成的,這個知識能解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深入淺出地處理知識。比如,在講解企業(yè)經營發(fā)展的知識時,教師可以手機為例,列舉學生熟悉的品牌,如諾基亞、三星、蘋果,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諾基亞手機會從輝煌走向衰落,三星卻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而蘋果手機竟能在短短10年的時間里受到大家的追捧,成為流行文化的偶像。教師通過事例的比較分析,引導學生剝絲抽繭,從而概括出影響企業(yè)經營與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根據我校學生的特點,我們備課組在命制高一學年單元考試試卷時,特意出一些相對基礎的題目,主要是引導學生回歸書本的理論知識。這些題目學生的解答率會較高,將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通過長期的訓練,還可以幫助學生準確地記憶和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識,并且對解答非選擇題也大有幫助,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引導學生準確表達學科的專業(yè)術語和完整闡述學科的相關理論,從而提高非選擇題的分數(shù)。
2.優(yōu)化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1)個體探究法
這種教學方式重在引導學生,調用已有的知識理解新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其實施過程為“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向導—師生探討—練習反饋?!痹谶@一過程中,學生是知識探究的主體,教師則是“引路人”。如在講解消費心理時,我根據平常的所見所聞,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新學期到了,母女三人一起到文具店購買學習用品的對話”。通過母女三人的對話,讓學生思考她們分別存在什么樣的消費心理,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及時進行點評和解釋,最后再配以適量的選擇題加以鞏固。
(2)小組討論法
該教學方法主要是由教師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方式。實施步驟是“指導預習—提出問題—開展討論—點撥小結”。如在布置預習“做理智消費者”時,關于“量入為出,適度消費”的原則,可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適度消費,反對兩種錯誤的消費行為分別是什么?再深入引導學生思考,在上框題我們所學的貸款消費是適度消費嗎?我們是否要提倡貸款消費?通過這三個問題的設置,逐層遞進,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3.重視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主要是以學生探究能力為主,由學生自主選題,自主組建課題研究小組,自主聘請指導教師的學習模式。高一的學生對經濟生活有著濃厚的興趣,成立了很多研究性學習小組,就身邊的經濟現(xiàn)象展開調查研究,如家庭的投資理財;“雙十二”營銷策略的思考;實體店將何去何從;微信營銷的效益分析等等,每一個課題均具有典型的學科性、時代性、實踐性。其中有組學生就家庭的投資理財方式展開研究,他們先從自己家庭的收入和理財方式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有個共性,理財方式相對單一,投資方式存在兩種極端:要么比較保守,要么比較冒進。然后再設計調查問卷,收集身邊親戚朋友投資理財?shù)乃枷牒头绞降认嚓P信息。該組學生將收集到的信息從兩個不同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一是將調查的對象根據年齡段分成青、中、老年人三個不同群體展開比較;二是將調查對象的收入分成三個不同層次展開對比分析。最后,他們還根據自己調查的結果,運用所學知識,針對不同的年齡層次、不同的收入群體,設計了投資理財?shù)挠媱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完全都是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只是其中的指路人,學生確確實實明白了知識與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當學生經歷了一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后,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探究問題的能力都能得到顯著提高。
[1]楊陽.近兩年新課標全國高考政治試題的特點和啟示[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12.
[2]沈紹輝.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人才開發(fā),2004.
[3]張雨.淺談政治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及學習動機的激發(fā)[J].金色年華:下,2011.
[4]張春雷.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課程與教學論,2006.
·編輯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