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瑋
(河北石家莊市第三十五中學)
以生本理念打造高中歷史高效課堂
顧瑋
(河北石家莊市第三十五中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傳統的課堂模式已不再適應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需求,“生本理念”應運而生。簡單來說,生本即以學生為本,打造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教育,并且生本理念在我國的中小學課堂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生本理念;高中歷史;高效課堂
在以往傳統的高中歷史課堂上,無論是課堂主體,還是教學設計,更多都側重于教師層面,認為教師是整節(jié)課的主宰和領導者,是課堂的中心,因此出現了很多誤區(qū)。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成為“低頭族”,偏離了教師的初衷。那么,該如何運用生本理念來打造高中歷史高效課堂呢?以下是筆者的幾點看法。
貫徹生本理念的前提是教師做最好的自己,這本身就是對學生負責的一種表現。學生原本就是課堂的主人,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以往我們本末倒置是偏離了正確的軌道,如今只是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是在情理之中的,而很多教師認識不到這一點,或者在潛移默化中下意識地將自己置于主動的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從自身做起,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思想,積極參加專業(yè)培訓活動,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的理論建構,不滿足于現狀,勇于打破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勇于接受新知識、新思想,勇于對自己的課堂做出改變,這本身就是生本理念的一種體現,是對學生負責任的一種表現。高中歷史課堂不僅是教育學生了解歷史、銘記歷史的平臺,更起著塑造學生人格的作用,以深厚的歷史文化修養(yǎng)來影響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任重而道遠。
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師高高在上,與學生之間是存在一定距離的,這對高中歷史的學習并無益處。很多歷史知識本身由于年代比較遙遠,學生接受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一味地將自己定位在單純的傳道、授業(yè)、解惑層面上的話,無形中增添了距離感,再次為歷史學科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為了融化學生與歷史之間的這一層冰,教師不妨首先放下自己的身段,與學生和平相處,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讓教學在輕松、溫和的環(huán)境下進行,這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和基礎。更何況對于歷史這一類的人文學科,任課教師本身就是最好的發(fā)言人,一舉一動都散發(fā)著人格魅力,是學生最好的教科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言傳身教的重要作用,讓學生愛上歷史學習。
如今人人強調“存在感”,其實在高中歷史課堂上也是如此。很多時候學生不愛學歷史、不愛上課就是因為沒有在課堂上找到自己的存在感。高中階段的學生要學習的科目有很多,在高考的重壓之下,課業(yè)負擔十分繁重。我了解到很多學生還是十分熱愛歷史的,但由于教師自顧自地講授,使課堂教學變得枯燥無趣,讓學生原本對于歷史的期待也一點點地消耗殆盡,原本期望在除了語文、數學、英語等主科之外的歷史課堂上展現自我的小愿望也逐漸落空。為此,教師不妨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安排一些突顯學生地位的環(huán)節(jié)和活動,比如,小組學習能夠把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彼此分工協作,集思廣益,在學習中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集體意識;歷史重現、辯論風云等各種各樣的活動能夠為有才華的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讓老師和同學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滿足他們小小的虛榮心和成就感……例如,《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這一單元學完,我會布置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將不同時期的政治制度匯總到一個表格里,從不同方面進行比較,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和概括,而不是傳統的課堂中教師代替學生去完成這個任務,再將結果灌輸給他們。其實學生的能力很強,教師要充分相信他們。
比傳授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國人在對待歷史時存在很多誤區(qū),比如不買日本貨、不去日本旅游就是真的愛國了嗎?作為歷史教師,應教育學生在不忘國恥的前提下正視歷史,不要走極端。一個國家是由很多個個體組成的,這個個體包括你、包括我,只要每個人都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我們的國家自然而然就會變強大,讓歷史不再重演。例如,在講授《抗日戰(zhàn)爭》這節(jié)課之后,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紀念抗戰(zhàn)勝利七十周年的大閱兵儀式,在強烈的對比之下,每個人心中的愛國情都在沸騰,有的學生還默默地捏緊了拳頭,在歷史課本的扉頁寫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覺得這節(jié)課的教育是成功的。很多時候,情商教育要比知識的傳授更加重要,我希望我的學生德才兼?zhèn)洹?/p>
總而言之,無論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其宗旨都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希望所有的教師都能夠把生本理念落到實處,打造高中歷史的高效課堂,讓每一名學生都健康發(fā)展,發(fā)揮歷史學習的真正作用!
[1]孫小軍.以生本理念打造高中歷史高效課堂[J].成功:教育版,2012(10).
[2]徐有能,以生本理念打造高中歷史高效課堂[J].考試周刊,2013(41).
·編輯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