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曉杰 陳春雪
說“簿領”
□殷曉杰陳春雪
“簿領”一詞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稍顯陌生,而在中古漢語中,“簿領”卻是一個極其常見的新詞。本文從《洛陽伽藍記》卷三《景明寺》“法吏疑獄,簿領成山”出發(fā),對“簿領”“簿領書”“領簿”“領簿書”進行考釋,并厘清這組詞的關系和脈絡。
《洛陽伽藍記》簿領領簿簿領書領簿書
(1)暨皇居徙鄴,民訟殷繁,前格后詔,自相與奪,法吏疑獄,簿領成山。(洛陽伽藍記·卷三·景明寺)
“簿領成山”,到底是什么成山?大多數(shù)人只知道“簿籍、簿冊、簿帳(賬簿)”等,而對“簿領”很是陌生。這一系列詞中都有一個相同的語素“簿”,不妨推測其義類似于“本簿”之類的記錄本。而學術研究不可只是妄加推測,需要通過傳世史料文獻來加以考釋。
“簿領”一詞,東漢始見,這與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有著很大的關系,隨著紙張的大力推廣,新事物的出現(xiàn)必然會產(chǎn)生新的詞匯去指代它們,這是語言發(fā)展的必然?!短浇?jīng)》甲部:“詳慎所言,勿為神所記,各慎所部,文書簿領,自有期度,勿相逾越,見善進之,見惡當改,勿有所疑。”其中“文書”“簿領”相連成言,其意稍明。又,“各相為使,各有簿領,各有其職,宜有其心,持志不違,明其所為?!敝泄藕阋姡逗鬂h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列傳》:“呼衍氏為左,蘭氏、須卜氏為右,主斷獄聽訟,當決輕重,口白單于,無文書簿領焉。”
《文選》卷二十九《劉楨<雜詩>》:“沈迷簿領書,回回自昏亂。”李善注:“簿領,謂文簿而記錄之?!蓖踉坡贰⒎揭恍隆吨泄艥h語語詞例釋》“簿領”條云:“李注未確?!倍韭N先生在《中土佛教文獻詞語零札》中對《例釋》“薄領”條提出質疑:“語素‘簿’為文書,其意甚明,而‘領’為文書,其理據(jù)何在?”董先生認為李善之說未必不妥,董說極是?!安绢I”并非兩個名詞語素的組合,而是“名詞+動詞”的構詞方式。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賈利青在《走馬樓吳簡中的“領”義辨析》一文中,統(tǒng)計得出“領”在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中出現(xiàn)885次,主要作動詞“記錄、登記”講,如“定領”(經(jīng)核查后實際記錄的總數(shù))、“別領”(對所記錢米的情況分開記錄)、“正領”(核查確定無誤后記錄下來)等?!安尽保臅?。《漢書·李廣傳》:“廣未對,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顏師古注:“簿,謂文狀也?!薄稄V韻·靜韻》:“領,錄也?!薄痘茨献印ぬ┳濉罚骸爸帘?,非數(shù)之所能領也?!庇?,《資治通鑒·梁紀十七·武帝太清二年》:“既而景至朱雀航,遣徐思玉入啟,乞帶甲入朝,除君側之惡,請遣了事舍人出相領解,實欲觀城中虛實。”胡三省注:“領,總錄也。解,分判也。領解,言總錄景所欲言之事而分判是非也?!薄邦I”有“記錄”義,其意了然。
“簿錄”與“簿領”結構相同,語義相似,《北齊書·慕容儼傳》:“積年賜物,藏在別庫,遣侍婢一人專(得輒用?!潦遣句洠w天府。”《漢語大詞典》收錄“簿錄”一詞,將此例釋作“登記財物的賬目”。雖和“簿領”釋義有別,但意義有互通之處,只是將義項范圍縮小到更詳細了。正如李善所言“薄領,謂文簿而記錄之?!?/p>
“簿領書”表“官府記事的文書”,后又略作“簿領”,且后世一直沿用?!读簳し鳌罚骸暗碛酗L咳,遘茲虛眩,瘠類士安,羸同長孺,簿領沈廢,臺閣未理。”《全唐文》卷九百七十六《對孔目判》:“案牘墳委,簿領殷繁,剖析是憑,準繩斯在?!薄短K軾集》卷二十六《用定國韻贈其侄震》:“王猷修潤色,亦有簿領煩。”
“薄領”亦可作“領簿”,屬于同素逆序詞,且始見年代至少不晚于唐。李善先生在對《文選》作注之時,卷四十三《與陳伯之書》中“沈迷猖獗以止于此”注解“沈迷”曰:“劉公幹雜詩曰:‘沈迷領簿書,回回自昏亂?!迸c卷二十九劉楨《雜詩》原文并非全然一樣,把“薄領”說成“領簿”,可見“領簿”一詞在唐代已習見。又,杜甫詩《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領所憂,因寄此詩,用寬其意》:“舍弟卑棲邑,防川領簿曹。”這首詩題名說“簿領”,而詩文卻作“領簿”,亦說明“簿領”“領簿”通用。又作“領簿書”,蘇轍《欒城集》卷五十《北京謝韓丞相啟二首》:“右某啟:頃違軒闥,尋至北門,自領簿書,復將期月?!薄睹饕拇L錄·取士下》:“登第者聽宰相鑒別,分置六部各衙門為吏,管領簿書?!睓z索語料庫,“領簿”一詞自唐以來俯拾皆是,而《漢語大詞典》“領簿”“領簿書”二詞均未收,可補,與“簿領”“簿領書”互參看。
“簿領書”“簿領”“領簿”“領簿書”實際上是一組異形同義詞,皆指“(官府)記事的文書”。
[1]董志翹.中土佛教文獻詞語零札[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
[2]賈利青.走馬樓吳簡中的“領”義辨析[J].龍巖學院學報,2015,(4).
[3]李明龍.《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賬戶詞語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4]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漢語語詞例釋[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殷曉杰陳春雪浙江金華 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