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燃燃
(重慶第二十三中學)
激趣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譚燃燃
(重慶第二十三中學)
亞里士多德說:“古往今來,人們開始探索,都應起源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通過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基礎上,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初中教育階段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中,通過充分利用激趣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作為當前緩解初中語文課堂僵局,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主要途徑。基于此,主要結合教學經驗,對激趣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激趣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分析
初中語文課程教學標準中強調:“教師需要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多元化的教學情境,圍繞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展開課堂教學?!边@對于初中語文教師而言不僅是一種發(fā)展,同時也是一種教學挑戰(zhàn)。文章主要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內容為例,深入分析激趣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一堂優(yōu)質的語文課堂,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課堂教學導入。在正式教學前,學生若是可以對本節(jié)課堂知識內容產生學習興趣,那么教師的教學講解將會十分順暢。因此,一個優(yōu)質的導語就好似打開語文課堂新世界的鑰匙,教師需要運用最為新穎的導入方式,以形式多樣的知識呈現方式吸引班級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將學生有效帶入課堂教學活動中。
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社戲》這一課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可以說童年是我們每個人最美好的記憶,老師想知道你們童年有什么有趣而特別的事情。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叫做《社戲》,我相信當我們學完這篇文章后或許你童年的記憶會歷歷在目?!背酥猓處熯€可以借助列舉學生生活中較為熟悉的風俗習慣,使學生充分感受民族風俗的個性化與差異性,然后請學生簡單舉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充分集中學習精力,進而有效開放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隨著課程教學進程的不斷加深,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教師需要及時將其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將情境教學法視作開展課堂激趣的一種主要途徑,結合課本教材內容自主構建學習情境,并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展示,深化學生學習印象的同時,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水調歌頭》這一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明月圖片,并播放背景音樂?!罢f起月亮,幾乎沒有人不喜歡。中國古代文人更是喜歡。有人說,中國人隨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詩集,抖一抖,叮叮當當地會掉下好多‘月’字來?!蓖ㄟ^有效出示李白、王建、張九齡等人的關于明月的詩句,適時提出學習問題:見到明月就會引起人們的無限感慨,那么中秋的明月又會添置什么樣的情愫呢?在學生了解文章情感后,播放王菲演唱的《千里共嬋娟》,要求學生在優(yōu)美的樂聲中再次體會詞文表達的情懷。此種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并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學習意境中迅速掌握知識。
懸念激趣法,主要就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故事設置學習懸念,以此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進而有效擴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一種課堂教學方法。借助故事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時,突然拋出一句“欲知后事,敬請期待下次解說”,以此來有效引導學生關注課堂學習活動。
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皇帝的新裝》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如下的學習懸念。如“同學們,你看我們每個人身上都穿著色彩艷麗的衣服,有紅色、有橙色、有黃色等,那么你們猜想一下一國之君會穿著什么華麗的衣服呢?高高在上的皇帝具有不可置疑的無上權力,那么他的新裝必定也會與我們的新衣服有所不同。接下來我們進入故事中看看這個孤傲的皇帝到底穿了什么樣的新裝?”以此形式有效引入課文閱讀,引導學生帶著學習問題展開閱讀,進而全面掌握課文教學知識。
再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泥人張》這一課時,同學們,縱觀中華史書,大多只給帝王將相、偉人名人樹碑立傳,其實,生活于市井里的凡夫俗子中間也不乏奇人高手,現在我們通常稱為“達人”,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位清朝的生活達人,他就是馮驥才筆下的“俗世奇人”泥人張。為什么叫“泥人張”?泥人張有什么絕活?借助學習疑問,有效幫助學生理解“俗世奇人”的大本領、大智慧,進而學習勞動人民勤勞智慧、自尊自愛的高尚品格。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有效應用激趣法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在實際利用教學方法時,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課程教學目標,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1]曹文娟.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激趣法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5(30):81.
[2]于曉平.語文課堂興趣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