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琰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湖塘實驗中學)
《動能 勢能 機械能》教學設計
許琰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湖塘實驗中學)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包括了動能、勢能、機械能三大知識點,其中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八年級已經(jīng)接觸過一些實例,現(xiàn)在是全面認識它們,能又是與功緊密聯(lián)系的一個物理量,所以本節(jié)具有承上的作用。又由于它為認識內(nèi)能打下了基礎,故它同時也有啟下的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動能、勢能、機械能。
(2)知道動能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2.方法與過程:
(1)通過探究,了解動能、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并能解釋簡單現(xiàn)象。
(2)體驗物理知識的探究過程和研究方法(如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中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演示實驗實例分析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
(2)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在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敢于質疑的科學素養(yǎng)和合作交流的人文素養(yǎng)。
(3)學會自己查找資料,培養(yǎng)自學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探究動能、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2.難點:能的概念的建立,探究動能、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設計。
【教學準備】
自制PPT課件、斜面、小車、砝碼、木塊、鋼尺、彈簧、機械鐘表發(fā)條模型、沙坑、壓力小桌、三個質量不等的木塊。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交流討論法、提問引導法等方法。
【教學過程】
1.播放視頻:子彈擊穿裝滿水的塑料瓶和西瓜的慢鏡頭。提出問題:如何判斷一個物體具有能量?
學生活動:根據(jù)課前預習以及視頻中子彈對水瓶和西瓜的破壞,理解: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做功,就表明這個物體具有能量。
設計意圖:能量對初學者而言是比較抽象的,在學習了功的基礎上利用這個視頻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能量,簡單理解為“能是物體做功的本領”。
2.判斷下列物體是否具有能量?(每一個例子都在PPT上展示對應圖片)
①在水平軌道上滾動的鋼球;②被壓彎的跳板;③天花板上的吊燈;④拉彎的弓;⑤上緊的發(fā)條;⑥被舉高的重錘;⑦在地上滾動的足球;⑧放在課桌上的書本;⑨在水平公路上行駛的小汽車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壓彎的跳板恢復形變時對人做功,使人向上彈起,所以壓彎的跳板具有能量。教師示范引導學生理解這些物體具有能量。
學生討論:請將以上物體具有的能量進行分類。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①⑦⑨是物體運動而具有的能量叫動能;②④⑤是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叫彈性勢能;③⑥⑧是物體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勢能。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jù)課前預習,以及初二對彈性勢能和重力勢能的基本了解,來對能量進行分類,從而進一步加強對能量的理解,并對后面三種能量的研究做好鋪墊。
學生觀察書本圖片:高速路上的限速標志牌,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1: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要規(guī)定汽車的最大行駛速度?
問題2:為什么大小不同的汽車最大行駛速度不同?
教師引導學生猜想:高速路上對汽車限速是防止汽車動能太大,從而引發(fā)交通事故。那么,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動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
實驗: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實驗猜想:動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
2.實驗器材:斜面、小車、砝碼、木塊。
3.設計實驗
引導學生思考:當一個物理量與多個物理量有關時,一般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設計思路:控制_______不變,改變________,比較________。
解決實際問題:如何控制和改變物體的質量?如何控制和改變物體的速度?如何判斷小車動能的大???
學生交流討論:小車質量通過增加砝碼改變。根據(jù)信息快遞內(nèi)容,知道可以通過改變小車在斜面上的高度來控制到達水平面的初速度。小車動能大小可轉化為小車推動水平面上木塊運動距離的大小來判斷。
4.實驗探究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實驗步驟,之后小組上臺大班展示進行實驗操作。
(1)探究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設計思路:控制物體速度不變,改變物體質量,比較小車動能大小。
進行實驗:第一次小車上不加砝碼,第二次小車上加砝碼,兩次都讓小車在斜面的同一高度釋放,從而確保兩次小車到達水平面初速度相同,比較兩次小車推動木塊運動距離的大小,距離大的說明該小車動能大。
學生總結:動能與質量有關,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2)探究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速度有關
設計思路:控制物體質量不變,改變物體速度,比較小車動能大小。
進行實驗:兩次小車上都不加砝碼,讓小車在斜面的不同高度釋放,到達水平面初速度不同,比較兩次小車推動木塊運動距離的大小,距離大的說明該小車動能大。
學生總結:動能與速度有關,質量相同時,中克服重重困難,得到能力和智力的發(fā)展;如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除了知識的傳授之外,教學中,師生情感的交流也非常重要,教師要在學習和生活上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又如營造和諧、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等。
在課堂教學中,激勵式的評價機制能夠有效地保護和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問、闡述自己觀點的勇氣和能力。既不盲從老師,又不盲從課本和同學,憑借自己的經(jīng)驗,給予個性化的判斷。同時,我對于學生勇于回答問題的行為,都會及時給予肯定。至于回答的是否正確、是否全面應則放在第二位考慮;特別關心和保護一些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他們點滴的成長和進步都應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除了學習成績、作業(yè)的評價之外,對于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參與度、交往狀態(tài)、探索過程等都應做出正確的評價。充分發(fā)揮激勵評價的功能,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完善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而化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學習品質和創(chuàng)新思維方面都有著獨特的教學作用。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教學中,只要教師善于深入挖掘,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重視學生主體地位,點撥學生,積極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大膽實踐,那么培養(yǎng)學生擁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品質就不難。
[1]耿素瑞.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學周刊,2014(6).
[2]李玉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性的培養(yǎng)辦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3(1).
[3]李寶英.在自主探究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化學學習能力例談[J].理科教學探索,2014(3).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