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艷
(遼寧省大連瓦房店市第45初級中學)
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李明艷
(遼寧省大連瓦房店市第45初級中學)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的推進,一些地方農村勞動力為改善家庭經濟狀況,尋求更好的發(fā)展,他們走出家鄉(xiāng)務工、創(chuàng)業(yè),但受工作不穩(wěn)定、居住、教育、照料等客觀條件限制,有的選擇將未成年子女留在家鄉(xiāng)交由他人監(jiān)護照料,導致大量農村留守兒童出現。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導致部分兒童與父母長期分離,缺乏親情關愛和有效監(jiān)護,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影響社會和諧穩(wěn)定。
人口流動;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結構;教育狀況;社會問題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qū),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全國婦聯(lián)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已達2000萬人,并呈繼續(xù)增長的趨勢。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占比例已高達18%至22%。
留守兒童監(jiān)護情況為絕大多數由爺爺奶奶照顧;其次由平輩親屬監(jiān)護;再次是初中學生寄宿在學校由學校管理;個別的家長委托鄰居照顧。留守兒童因為缺少父母在生活上的照顧,部分留守兒童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一些留守兒童因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因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由于他們缺失親情,缺少情感和心理的關懷,有的留守兒童表現出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征,他們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另外,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為偏差,留守兒童違法、違紀案件呈現上升趨勢。這些未來的花朵因為缺乏父母的陽光雨露,盛放得倍加艱難。
黨中央、國務院對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高度重視。在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為我國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對改善自身家庭經濟狀況起到了重要作用,客觀上為子女的教育和成長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和條件,但也導致部分兒童與父母長期分離,缺乏親情關愛和有效監(jiān)護,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甚至極端行為,遭受意外傷害甚至不法侵害。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兒童健康成長,影響社會和諧穩(wěn)定,各方高度關注,社會反響強烈。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為廣大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更好的環(huán)境,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家庭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家庭是人類社會的第一塊基石,是兒童健康人格培養(yǎng)的搖籃。然而,留守兒童缺失父母的早期教育和關愛,使其在思想、道德、情感、心理等多方面都存在偏差。所以,增強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識尤為重要。如果父母不得已必須出門打工,必須增加與子女的聯(lián)系,不僅要關心子女的生活、學習方面,也要著重關心子女的思想情感、心理健康、意識教育等方面。如果夫妻雙方同時外出務工,其父母要十分重視監(jiān)護人的選定問題,一定要選擇文化素養(yǎng)較高并且有一定責任感,能更好地監(jiān)督和指導自己孩子的親朋好友作為監(jiān)護人,并且要多與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讓子女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學校教育方面要立足于解決農村的教育教學問題,優(yōu)化學校教育功能。完善留守兒童的管理措施,嚴格責任追究,校領導為第一責任人,班主任為直接責任人,切實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兒童的責任。構建關愛留守兒童組織機構,建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制度,結合留守學生的現狀和心理特點,運用課堂教學資源促使留守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利用榜樣的力量影響留守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對留守兒童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強留守兒童在雙休和寒暑假期間的安全教育,解決留守兒童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保障的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fā)展形成的消極影響。農村學校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改善學習環(huán)境,讓留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都得到關懷與體恤。
留守兒童沉溺于娛樂場所的現象也比較普遍,且?guī)缀醵汲两诰W絡游戲當中,針對這種現象,當地政府對網吧、游戲廳、酒吧等娛樂場所需加強排查力度。同時要加大社會媒體宣傳力度,充分發(fā)揮共青團組織的積極作用,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發(fā)展目標,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加大對留守學生的關愛力度。建立關愛留守兒童幫扶目標責任制,如成立專門的留守兒童學習的助學基金會,匯聚全社會有愛份子的力量等方式資助農村留守兒童。
總之,加強農村留守兒童人格教育,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健全人格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要調動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關愛留守兒童,把更多的關愛與呵護帶給這些孩子。努力形成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營造出濃厚的關愛留守兒童的氛圍。從細微處做起,用心去愛他們,用情去感化他們,給他們的思想注入積極健康的生活熱情,使他們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和自信心,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