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珍
(吉林省輝南縣杉松崗鎮(zhèn)中心小學 吉林通化 135114)
淺析小學生數感培養(yǎng)
王秀珍
(吉林省輝南縣杉松崗鎮(zhèn)中心小學 吉林通化 135114)
數感在人們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數可以用來表達和交流,可以幫助人們認識身邊的事物,可以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在數學學習中貫穿始終,影響著學生的各科學習,也為數學的后繼學習奠定了基礎。因而,培養(yǎng)小學生數感是一項重要的也是嶄新的任務。
數學 數感 小學生
“數感”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個概念。在人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經常要和各種各樣的數打交道。人們常常會有意識地將一些現象與數量建立聯系,例如有一個空盒,有一堆糖,有人就會有意識地對兩者進行比較,這堆糖裝在盒子里能不能裝下,能不能裝滿,這就是數感在起作用。建立數感可以理解為會“數學地”思考,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我們沒有必要讓人人成為數學家,但應當使每個公民都在一定程度上會數學地思考,數感是人的一種基本素養(yǎng)。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感的培養(yǎng)也離不開學生的生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采擷“生活實例”,積極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習情景,從室內擴展到室外,校內延伸到社會,讓學生在現實生活背景中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的作用,加深對數的認識,在認識數的過程中讓學生說說自己身邊的數,生活中用到的數,如何用數表示周圍的事物等,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自己的生活實際中積累數感。[1]
“要從學生的生活中發(fā)現并創(chuàng)造數學?!奔磸娬{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經驗出發(fā)進行教學,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他們又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必須放開小教室,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到數學教學的大課堂中。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善于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讓學生發(fā)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的語言來表達和交流,以此讓學生建立數感。
數感具有它特殊的品味,既打上了直覺思維的悟性印記,又飄逸出形象思維的可感色彩,還剪接出邏輯思維的縝密縮影,它是支撐在學生諳熟的數學經驗基礎之上的綜合教學素質的外顯。然而數感雖有理性的潛伏和沉淀,但并不是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憑借“表象”和“概念”充當思維材料,這是它明顯區(qū)別于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此外,數感雖是轉瞬即成,數感對象與結果幾乎同時出現,但它又不同于直覺思維建立在長期積聚后的頓悟或靈感。
引導學生對最反映事物本質特征的某一個或幾個關鍵方面作細致的觀察,將靜態(tài)的、結論性的數學轉化為動態(tài)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使學生有充分的機會從事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意義和作用,從而優(yōu)化數感。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數學活動又是學生經歷數學化并自我建構數學知識過程的活動,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以及人的認知、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動中匯合并得到表現。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臺,始終把兒童的活動作為主體發(fā)展的基礎與載體,提供開闊的活動時空,讓學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等活動的空間,使學生的數感真正得到發(fā)展。
數感說到底是一種心智技能。如果說動作技能主要靠肌肉運動,表現于外部行動,那么心智技能主要是意識活動,它存在于人的頭腦之中,有良好數感的人在需要數感發(fā)揮作用的時候,它便會自然出現,仿佛不需要人有意識地去探索一般。要達到這機樣的境界,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yǎng)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讓現實問題數學化,使學生在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中建立數感。
質疑和反思是人的思維在探索數學規(guī)律、本質時的一種策略,是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一種有效方法。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在學習活動中往往對主動探究的過程充滿樂趣,而忽略了對活動之后的反思。作為教師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適時設疑,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質疑和反思,使學生逐步形成自覺反思的習慣;讓學生通過觀察、類比、反思等獲得數學猜想,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學生通過質疑、反思,很自然地就能判斷出結果正確與否,同時也提高了解題的正確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精心設計質疑、反思方面的練習,讓學生在質疑和反思中增強辨別能力和估算意識,從而增強學生的數感。
數感源于科學訓練,數學基礎知識在職能發(fā)展過程中始終起著奠基和主導作用,沒有知識,就無法形成數感;反之,數感越健全,知識也就越扎實,而且知識更易活化。因此,課堂教學應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擴充和加深練習內容。因為,必要的科學性的練習是學生行程數感的重要途徑。
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用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前提,“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熱愛了才會努力去學習,去克服困難,才能堅持下去?!边@也是學習數學的根本目的。
[1]許和英.小學生數感培養(yǎng)要做到“四關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