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珺潔
(文縣石雞壩小學 甘肅隴南 746400)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啟用分析
張珺潔
(文縣石雞壩小學 甘肅隴南 746400)
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對于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實際教學需求,迫切的需要選擇更具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全身心參與其中,提升學習成效。應這一需求,情景教學法應運而生,并被廣泛應用在小學教學中。古詩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理解時需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更為深刻的理解記憶。由此,本文主要就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應用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小學語文 古詩教學 情境教學法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由于古詩更多的是描寫景物,表達人物內心情感的表達形式,多采用借景抒情、以景寓情以及情景交融的方法,強調人、景和情之間的交融。故此,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職責,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有重點的開展教學活動,教學效果更為突出?;诖?,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成效,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升教學成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由此看來,加強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情境教學法應用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對于后續(xù)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開展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學習中,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一般情況下,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主要是通過語言、音樂和實物元素,創(chuàng)設一種真實的情境,帶給學生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塑造健全的人格,獲得更多知識的同時,提升綜合能力。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成效,在其他領域中應用同樣具有指導意義[1]。就情境教學法來看,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更加生動現(xiàn)象的展示內心情感,觸動心靈,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切身感受,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此外,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實際教學內容模擬真實情境,幫助學生感受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對比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深入理解和記憶語文知識,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1.明確教學目的,感受古詩中所描述的意境
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由于古詩自身特性具有獨特的意境美,所以在古詩教學中應該注重感受詩人的內在情感和外界生活結合創(chuàng)造出來的意境,刻畫更加生動的人物形象[2]。古詩的意境大多是通過詞語的巧妙結合來展現(xiàn),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通過詞句的組合來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深入感受到古詩中的內涵和主旨。故此,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深入感受詩句中所描述的意境,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來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能夠在無形中感受到熏陶,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諸如,在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中,詩中利用生動形象的詞句描述了一個藝術意境,看似是描述景觀,但是更多的是借景抒情。詩中所蘊含的情感基調帶給人一種更加歡快、輕松的感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更加流暢,帶有一種酣暢淋漓之感。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抓住這點,結合具體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融入情境中去分析和感受,細細品味古詩的具體主題和內容。
2.反復朗讀,在適當?shù)墓?jié)奏中領會古詩意境
古詩由于自身特性,在朗讀時具有一定的節(jié)奏,扣人心弦,這就賦予了古詩自身獨特的音樂審美特點。故此,應該根據(jù)古詩這一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反復朗讀,從節(jié)奏中感受古詩意境,幫助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深入感受古詩中的意境美,加強古詩的藝術渲染能力,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可以獲得更為突出的教學成效[3]。諸如,在白居易《暮江吟》中,全詩音調抑揚頓挫,在朗讀時感到悅耳動聽,帶給人更加歡快的感受。詩人所描述的那種自然景物之美帶可以更好的洗滌身心,帶給人更加歡愉的心情,深深陶醉其中?;蚴窃陉懹蔚摹妒緝骸分?,詩中的節(jié)奏平緩、低沉,帶給人一種悲涼、蕭瑟的感覺,尤其是在最后一句時,抒情節(jié)拍配以緩慢的韻律,可以營造出一種更為真實的情境,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去閱讀和感悟古詩,可以獲得更為突出的教學成效。詩人那種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感如余音繞梁一樣,久久未能散去,回蕩在耳邊和心田。
3.啟迪學生聯(lián)想,營造新的古詩意境
古詩另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形象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思想的釋放,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借助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感染學生,讓學生的想象插上翅膀,深入其中,感受古詩中的形象美,獲得更加深刻的啟迪和教育。諸如,在賀知章的《詠柳》中,詩人通過擬人、比喻的手法生動想象的將春天柳樹特征展現(xiàn)出來,將川田柳樹的美感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切身感受詩人所描述的美景[4]。與此同時,還應該啟迪讀者,在享受詩人所描述美景的同時,還應該深入挖掘詩句中潛在的審美價值,創(chuàng)造新的形象,促使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活動有序開展。
4.整體回味,感受和景物相結合
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詩人所描述的景物更多的是表面意義,借景抒情,需要讀者更深入的去挖掘詩句潛在蘊含的情感思想,從而獲得更加深刻的形象美、意境美和音樂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故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元素,營造更加生動想象的畫面,感染和熏陶學生,實現(xiàn)語言知識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目的,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強調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感受古詩中的意境,提升審美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1] 張世大.淺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22(6):244-245.
[2] 顧文海.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31(z1):78.
[3] 王強.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B版,2014,8(2):99-99.
[4] 江小琴.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法[J].新課程導學,2016,1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