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白居易退居渭上后的思想轉變

      2016-03-04 09:25:09馮麗娟
      現(xiàn)代語文 2016年31期
      關鍵詞:白居易詩人思想

      ○馮麗娟

      論白居易退居渭上后的思想轉變

      ○馮麗娟

      白居易于元和六年(811)退居渭上后,由于家庭變故、自身變化以及當時政局的影響,傳統(tǒng)的儒家主導思想體系中滲進了佛家思想,表現(xiàn)出了鮮明的嘆老嗟卑、及時行樂的思想;從注重自我內心情感及自身變化的自我意識轉變到關心民瘼、同情廣大勞動者的疾苦而引起的自我反思與批判;從早期的民本主義思想轉為厭惡官場、譴責時政,想要退居抽身的思想。

      白居易 退居渭上 思想轉變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中唐著名詩人。他才華橫溢、思想豐富,是唐代詩歌史上繼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文藝理論家和新樂府運動的領袖,也是一位亦仕亦儒亦道亦釋的學者和思想家。北宋文學家錢易曾評價:“李白為天才絕,白居易為人才絕,李賀為鬼才絕?!?(《南部新書七則》)

      白居易于貞元十六年(790)中進士,貞元十八年應拔萃科考試,入甲等,授秘書省校書郎。宣宗元和元年(806),參加“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試,入第四等,后補盩厔縣(今陜西周至縣)縣尉。元和二年(807)秋,詔回長安,授翰林學士,次年五月拜左拾遺。元和六年(811)四月三日至元和九年(814)冬一直退居渭上。元和十年(815)貶為江州司馬,元和十五年(820)夏任杭州刺史。唐敬宗寶歷元年(825)三月,任蘇州刺史,此后又歷任秘書監(jiān)、河南尹、太子少侍等職。唐武宗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會昌六年(846)卒,享年75歲,遺命葬于洛陽龍門山。粗觀白居易的一生,他是老來得官、仕途暢達。青中年時期,雖然一腔熱血、才華橫溢,但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長久不得重用,無法一展抱負。最為重要的是,元和六年(811)四月三日,白居易任京兆府戶曹參軍充翰林學士,因母親陳白氏在長安宣平里第逝世而遵制丁憂,自動離職,率家人回渭上料理喪事。這一偶然性的不幸遭遇,使他離開朝廷將近四年。從唐朝當時的政局看,若白居易在這段時間(811-814年)不離開朝廷,憑他的才華和抱負,完全有可能擢居要職,在政治上有所作為。這也正是白居易在退居渭上這段時間內苦悶、彷徨,以及各種思想意識復雜呈現(xiàn)的重要原因。本文重點結合白居易退居渭上后的詩作,分析他這段時期內的思想轉變。

      一、對待生命及自我的態(tài)度

      1.更深入地關注生死問題、注重生命意識,并自覺地接觸佛教,禪宗思想漸趨浸入。

      白居易是一位具有強烈生命意識的詩人。他從小體弱多病、性情敏感,對生死、衰亡、病痛等有著比常人更切身的體會和感悟。據粗略統(tǒng)計,他的詩作中僅“病”字的出現(xiàn)次數就達400多次,他的詩還因“好記年歲”的特點而備受矚目。從“此生知負少年心,不展愁眉欲三十”到“壽及七十五,俸霑五十千”的40多年間,白居易約在78首詩中記下了自己的年紀。(洪邁《榮齋隨筆五卷·卷八》)這種對于生命的異常關注,常常牽動著詩人易感的情思。元和六年(801)因母逝子喪,這種關注生死問題、注重生命意識的思想在他的詩作中得到最深刻的體現(xiàn)。詩人回到渭上料理喪事,因不堪承受喪母的哀傷,本來身體羸弱的他,因料理喪事的勞累而病倒。禍不單行,詩人不到三歲的愛女金鑾子在這時也患了重病,因醫(yī)治無效,不到十天便夭折了。白居易屬晚婚,年近四十膝下尚且無子,如今連僅有的一個愛女也先他而去,從此天人永隔,此時的詩人精神世界幾乎瀕于崩潰也在情理之中。

      沉溺于個人狹小的感情世界里無法掙脫,使得詩人不得不去找一個釋放的窗口,有感于生死的悲痛和強烈的生命意識,白居易產生了覺悟向佛的思想。尤其是禪宗思想漸趨侵入。元和九年(814)他在《眼暗》一詩中寫道:

      早年勤卷看書苦,晚歲悲傷出淚多。眼損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晝夜乍似燈將滅,朝暗長疑鏡未磨。千藥萬方治不得,為應閉目學頭陀。

      詩的前兩句表面看起來是詩人在寫自己早年奮發(fā)苦讀導致眼暗淚多的狀況,實則是借眼暗的這一生理疾病暗指自己的心理“疾病”,唯有心里的“疾病”才是困擾詩人的罪魁禍首,所以才以“閉目學頭陀”來治愈。在《夜雨》和《早梳頭》中“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不學空門法,老病何由了”等詩句,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覺悟向佛的思想傾向相當明顯,以至于感嘆“不學坐忘心,寂寞安可過。”(《冬夜》)最后,詩人終于進入佛家“求空破執(zhí),頓悟禪悅”的境地,親身去體悟:“回念入坐忘,轉憂作禪悅?!保ā端托值芑匮┮埂罚┑亩U宗思想,從而在其中尋求解脫。

      禪宗思想的漸趨浸入激發(fā)了白居易對自身生命主體意識的自覺,并深化了他對佛理的體悟。在母逝子喪這一悲痛的大背景的渲染下,詩人的詩作也透漏出只有中唐時代才出現(xiàn)的“這一新的、更具主觀性的詮釋的自覺意識”[1]。在《念金鑾子二首》中詩人寫到:

      衰病四十身,嬌癡三歲女。非男猶勝無,慰情時一撫。一朝舍我去,魂影無處所。況念夭化時,嘔啞初學語。始知骨肉愛,乃是憂悲聚。忘懷日已久,三度移寒暑。今日一傷心,因逢舊乳母。

      與爾為父子,八十有六旬。忽然又不見,邇來三四春。形質本非實,氣聚偶成身。恩愛原是妄,緣合暫為親。念茲庶有悟,聊以遣悲辛。慚將理自奪,不是忘情人。

      面對失去愛女的沉重打擊,詩人“唯思未有前,以理遺傷苦?!钡牵袄怼辈⒉荒苷嬲膽?zhàn)勝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這種欲罷不能、痛不能言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愁思時刻牽引著詩人,終因“因逢舊乳母”而重又傷心,漸趨平靜的表面又被無法掙脫的痛苦的思緒所打破。但我們說,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為他不是“忘情人”。

      當然,詩人在念金鑾子的這兩首詩中已經對自己所洞察到的情勝理的事實做出了自己的詮釋,從某種程度上標志著詩人對主體意識的自覺。“在白居易的詩中我們看到,主體被感情所打動,對這些感情來說,僅僅識‘理’(理性原則或自然法則)是不夠的。”[1]表面來看,詩人似乎是表達了無法抑制的失女之痛。但細細品味,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以情為主的背后,暗藏著“理”的自覺性。這種對情“理”的個性化的詮釋和他在詩中所表現(xiàn)出的這種“主體意識的自覺”與佛學思想密切相關?!胺鸾淌且环N人文精神,是一種主體性的哲學。佛教往往不是在主體和客體的分離和對立中,而是在兩者的統(tǒng)一和融合中,并以人為主導來論述外部世界的問題?!盵2]中唐時期,佛家中禪宗影響比較大,以解說心性極大提高了人的生命本體地位。白居易很早就對佛教博大精深和助人解脫的思想特點有所了解,甚至與當時的禪宗四大支都有密切接觸。耳濡目染,進一步強化了詩人的生命主體意識,并自覺地深入探索,在詩中表現(xiàn)出來。

      2.更注重反觀自我形貌;感嘆年華易逝、人生易老的嘆老嗟卑思想明顯;同時,又感恩既在的年華、珍惜生命,甚至主張及時行樂。

      白居易在“職為學士,官是拾遺”之時,多寫政治諷喻詩,功利色彩濃重,很少觸及個人形貌問題。如《答何詩十首·和陽城驛》:“誓心除國蠹,決死犯天威?!比欢斔司游忌现H,卻因意緒頹唐“有心作衰颯之詩”(洪吉亮《北江詩話》卷五)。這里筆者認為意緒頹唐的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作者內心無限的愁苦郁積而不得釋放,欲罷不能的憤懣充斥而不得宣泄,而這種愁苦和憤懣因作者自身的形貌變化將其推向了極致。

      據粗略統(tǒng)計,白居易詩中僅白發(fā)一詞就出現(xiàn)了大約74次,這種情況在其他詩人的詩中是少有的。尤其在痛失愛女之后,詩人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變化:“前年生兩毛,今日一齒落?!保ā蹲杂X二首》之一)“老色頭鬢白,病形支體虛。衣寬有勝帶,發(fā)少不勝梳。”(《沐浴》)面對“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發(fā)”(《送兄弟回雪夜》)的自己,詩人不禁苦悶惆悵。尤其是注意到自己“悲來四肢緩,泣盡雙眸昏?!保ā蹲杂X二首》之二)時,更加感嘆自己“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保ā蹲杂X二首》之二)一方面,我們對于詩人的悲痛有了更為深切的體會;另一方面,也使我們對于詩人的這種遭際充滿了憐愛和同情。

      從外部形貌的變化進而關注自我內心的細致描寫,將其中的嘆老嗟卑思想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在《九月登西原晚望》中,詩人又對自己的人生年華提出了質疑:“天地自久長,斯人幾時活?”不禁感慨:“我生日日老,春色年年有。且作來歲期,不知身健否?”(《同友人尋澗花》),最后詩人竟在嘆老嗟卑的同時也感嘆大自然的衰老:“花少鶯亦稀,年年春暗老?!保ā兜谴逯泄炮!罚┰娙说男木w在春色中也漸漸衰老。

      然而作者在感嘆惆悵的同時,也意識到生命本身正是由于它的易逝而讓人覺得倍加珍貴,所以要珍惜年華,在有限的年歲里及時享樂,這樣人生才不會留有遺憾。如《嘆老三首》之三:“去歲新嬰兒,今年已學步。但驚物成長,不覺身衰暮。去矣欲何如,少年留不住。因書今日意,遍寄諸親故。 壯歲不歡娛,長年當悔悟。”一種新人與舊人相比更嘆時光荏苒、歲月易逝、倡導人生在世及時行樂的思想清晰可見。“勸君且強笑一面,勸君且強飲一杯。人生不得常歡樂,年少須臾老到來!”(《短歌行》)一種爽朗、灑脫之狀躍然紙上,及時行樂的思想也表露無遺。

      二、對待人民大眾的態(tài)度

      這一時期,白居易從注重自我內心情感、外部身體變化的自我意識逐漸轉變?yōu)殛P心民瘼、同情勞動人民而引起的自我反思與批判,并且“憫農”思想及其“推己及人”的人道主義光輝熠熠閃現(xiàn)。

      白居易退居渭上后,最初處于一種沉痛、苦悶和惆悵的思緒當中,抒寫的多是自我內心情感及自我內心形貌的變化,強調自我的主體意識。但從元和七年(812)的《納粟》和元和八年(813)所作的《村居苦寒》等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已將關注的視角放在了一個大背景下,站在一個嶄新的視角去看待問題:由體悟到勞苦大眾的疾苦到反思自我。

      渭河之濱恬靜的農村生活,使白居易有機會接觸社會底層,更真切的了解農民的疾苦,親身體驗農事的艱辛。通過對農民和農業(yè)勞動的直接接觸和體驗,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他的靈魂得到了凈化,因此,這一時期的詩作閃現(xiàn)著人道主義的熠熠光輝?!都{粟》一詩,通過描繪自己在家中迫于:“有吏夜扣門,高聲催納粟。家人不待曉,場上張燈燭。揚簸凈如珠,一車三十斛。猶憂納不中,鞭責及童仆?!钡幕体峋跋螅鷦拥慕衣读酥刑仆菩泻图e政策,程限苛急,農民不堪其憂的真實境況;《采地黃者》寫災荒年景,掙扎在死亡線上的災民,靠采拾地黃換取富家兒喂馬的“殘粟”,以“解此苦饑腸”的慘象。而《村居苦寒》則紀實性的揭示了農人居住的自然環(huán)境之艱苦:“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北風利如劍,布絮不散身?!庇谑遣坏貌皇沟迷娙税l(fā)出了:“乃知大寒歲,唯農最辛苦”的時代最強音,有力的凸顯了詩人對饑寒交迫的農民的深切同情。

      然而單是有同情是不夠的,詩人同時也批判了那些在其位,不謀其政,尸位素餐的官員們的可恥行徑以及自己對勞苦大眾受苦受難的強烈負罪感。作于元和七年(812)的《觀稼》,詩人以一個旁觀者的角色觀看田間晚景的同時將自己坐食俸祿的行為與衛(wèi)人鶴放在一個地位上進行批判,將農民的“勞而不獲”與自己的“不勞而獲”放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比,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剖析與反省,這正是詩人愛民、重民的民本主義思想的體現(xiàn),也是白詩深厚的人民性和人道主義精神的思想基礎。

      當詩人熱愛農人、農田生活的感情達到一定的程度時,便也熱切地期盼著“躬耕于野”的實際操作:“賣馬賣犢使,徒步歸田廬。迎春治耒耜,侯雨辟菑畬。策杖田頭立,躬親課仆夫。學農未為鄙,親友勿笑余。更待明年后,自擬執(zhí)犁鋤?!币徊揭徊?,詩人竟也下定決心去體驗農耕,真正獨立起來做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用實際行動來凸顯其思想的真正轉變。這對于一個士大夫來說是難能可貴的,從而也體現(xiàn)了詩人“憫農”之真、之切,以及“推己及人”的反思與批判的徹底性。

      三、對待官場的態(tài)度

      這一時期詩人對待官場的態(tài)度由之前的民本主義兼濟思想轉變?yōu)樽l責朝廷、厭惡官場的獨善傾向,且退居抽身的念頭也不時閃現(xiàn)。

      目前對白居易的思想變化分期,學術界大致有三種觀點:即“卸任左拾遺之際”[3],任杭州刺史時[4]和被貶江州司馬時。筆者采用“被貶江州司馬”這一觀點將白居易的思想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以民本主義為主,“志在兼濟”,積極用世;后期是知足保和的中庸主義,“行在獨善”,消極退攖。

      “在元和前期,白居易任翰林學士、左拾遺時,其思想基礎是以儒家重民愛民思想為核心的民本主義?!盵5]他本著“有闕必規(guī),有違必諫,朝廷得失無不察,天下利弊無不言”的高度責任感,抨擊權豪的貪暴、反對宦官專權、憫恤生民疾苦、“但傷民病痛”,同宦官等腐朽勢力進行堅定的斗爭,其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為減輕下層人民所承受的剝削和痛苦。這種思想除了在《策林》中有較為集中的體現(xiàn)外,還散見于早期所作的《百道判》《為上宰相書》等作品中。

      “元和五年四月,白氏拾遺制滿,例當改官,憲宗曾著宦官梁守謙征詢白氏本人的意見。白氏援姜公輔例,請授予京兆府戶曹參軍,蓋亦出于省份知足,有所不得已也。”(《奏陳情狀》)這說明,憲宗對白居易恩顧未衰,但朝廷內宦官把持朝政,皇權旁落,皇帝本人也很無奈。正如陳寅恪評價中唐及元和政局時所言:“唐代自中葉以來,凡值新故君主替嬗之際,宮禁之中,幾例有劇變,而閹室實為此劇變之主動者。處廷之士大夫,則是宮禁之中閹宦黨派斗爭時及決勝后可憐之附屬物與犧牲品耳!”(《順宗實錄與續(xù)玄怪錄》)從白居易元和五年到九年的這段遭際,我們就可以看出,陳寅恪的這段評價是相當精確的。這也就不難理解詩人退居渭上后心緒頹唐擔憂仕途了。當然,詩人丁制期滿,卻遲遲不得任用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元和八、九年之際,與白氏曾是翰林僚友的李絳于二月癸卯被罷相位,“守禮部尚書”。(《舊唐書·憲宗紀下》)緊接著,于李絳罷相之次日,吐突承璀自淮南監(jiān)軍召回京師,“復以弓箭庫師,左神策中尉?!背袩o人援引的白居易,又逢他最大的政敵——宦官吐突承璀的擢升,詩人為自己的仕途深重擔憂不無道理。

      此時的詩人曠觀古今,仰望蒼天,對這個有缺陷的、不合理的現(xiàn)實世界似乎既無法回避又無力改變?!缎諠擉w詩十六首并序》中的最末一首,正流露出這種“舉杯澆愁愁更愁”的無可奈何的心情:

      濟水澄而潔,河水渾而黃。交流列四瀆,清濁不相傷。太公戰(zhàn)牧野,伯夷餓首陽。同時號賢圣,進退不相妨。謂天不愛民,胡為生稻粱。謂天果愛民,胡為生豺狼。謂神福善人,孔圣竟棲遑。謂神禍淫人,暴秦終霸王。顏回與黃憲,何辜早夭亡。蝮蛇與鴆鳥,何得壽延長。物理不可測,神道亦難量。舉頭仰問天,天色但蒼蒼。唯當多種黍,日醉手中觴。

      同時“由來君臣間,寵辱在朝暮?!保ā都碾[者》)也隱含著詩人對于自身政治仕途命運不能把握的無奈。但是,詩人雖然憤懣、憂郁,卻并未失去對當下現(xiàn)狀的思考。白居易由于青少年時期的一段羈旅漂泊生活,使其對于社會現(xiàn)實有著深刻的觀察和親身的體驗。對于貞元末年的政局紊亂,他早已提出了切中時弊的議論:吏治敗壞,政不得人。那么,對于幾年之后的官場,詩人仍然有自己的思考與評判。

      在遠離官場的三四年中,詩人與勞苦大眾親切交往,了解到農人的疾苦,從內心深處開始真正的融入農家生活,喜歡上了田園風光:“村中相識久,老幼皆有情。留連向暮歸,樹樹風蟬聲。是時新雨足,禾黍夾道青。見此令人飽,何必待西成?”(《秋游原上》)在這里,詩人體悟到的是一種人性之美、自然之美和田園生活之美,在這種淳樸、恬靜中流露出詩人無限的喜愛之情。這種田園式的鄉(xiāng)風民俗的淳厚、和善與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黑暗官場形成鮮明的對比。使詩人對那個是非顛倒、公道淪亡的現(xiàn)實官場產生了深刻的厭惡和譴責。如《薛中丞》前兩句:“百人無一直,百直無一遇”,詩人感嘆朝廷的悲哀狀況,整首詩對當時朝廷奸人當道,賢臣難用,朝不保夕的狀況表現(xiàn)出了極度的失望及無奈。“今我一涕零,豈為中丞故?”,此時的白居易已不僅僅是為自己的恩人、好友及個人的私情而憤懣,更多的是為唐王朝的命運而悲,表現(xiàn)了作者關注國家命運的博大胸襟,以及對于官場黑暗腐敗的深深譴責與無奈。

      現(xiàn)實生活的力不從心,以及自身的愁緒無法解脫,使得白居易在儒家思想局限性的趨使下,在遭遇挫折時,對儒家思想信念產生了動搖,這一時期退步抽身的念頭不時閃現(xiàn)。在《適意二首》之一中有句云:“一朝泛渭上,泛如不系舟。”這是詩人在幾年懶放的田園生活中,反思近十年來的宦途艱險與失意而萌發(fā)的退步抽身的念頭。此時的白居易已看透了官場,因而他說:“心足即為富,身閑乃當貴。富貴在此中,何必居高位?”(《閑居》)在明白了富與貴的真諦之后,自己每天閑居在家也是感到很快樂,很自足的。如:“空腹一盞粥,饑食有余味。棉袍擁兩膝,竹幾支雙臂。從旦直至昏,身心無一事。”(《閑居》)

      結語

      白居易在退居渭上的這幾年時間里,思想方面的重大轉變對于以后的仕途及他的生活、處事都有重大的影響。從這些思想的變化上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后期知足保和的中庸主義思想形成的緣由與契機。

      注釋:

      [1][美]宇文所安:《中國“中世紀”的終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2006年4月版。

      [2]方立天:《中國佛教哲學要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614頁。

      [3]王謙泰:《論白居易思想轉變在卸任左拾遺之際》,文化遺產,1994年,第5期。

      [4]張安祖:《論白居易的思想分期》,求實學刊,1996年,第1期。

      [5]蹇長春:《白居易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16頁。

      (馮麗娟 寧夏銀川 寧夏大學人文學院 750021)

      猜你喜歡
      白居易詩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ART IN THE FIELD
      漢語世界(2022年2期)2022-04-20 01:36:48
      早冬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早春(節(jié)選)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崇仁县| 横峰县| 东至县| 宁阳县| 固始县| 吉木乃县| 连山| 蓬溪县| 鲁山县| 富裕县| 平顺县| 专栏| 饶阳县| 濉溪县| 福泉市| 双城市| 安庆市| 同心县| 铅山县| 旺苍县| 宁南县| 石屏县| 武平县| 南雄市| 关岭| 遂昌县| 中卫市| 英吉沙县| 淮滨县| 溧阳市| 阿荣旗| 台南市| 分宜县| 江油市| 新乐市| 明光市| 资源县| 汉寿县| 黄冈市| 东丰县| 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