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峰
(吉林省輝南縣第二實驗小學 吉林通化 135100)
培養(yǎng)觀察能力,提高小學作文水平
張 峰
(吉林省輝南縣第二實驗小學 吉林通化 135100)
小學作文教學中,應該重培養(yǎng)觀察的興趣、習慣、方法、豐富的想象。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明白觀察是寫作素材的主要來源,可以說是整個寫作活動的起點,具體要從“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習慣、教給學生觀察的方”這幾個方面開展。
培養(yǎng)觀察能力 提高 小學 作文水平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最感頭痛的是面對作文題目“無話可寫,無從下筆”,或者干脆抄襲,究其原因,關鍵是學生不會觀察。魯迅說過:“作文第一需要是觀察”。而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在寫作教學中,要避免學生“閉門造車,低頭寫作文”,要把學生的寫作與多彩的生活結合起來,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大環(huán)境中,增強寫作的實踐性、真實性、趣味性、生活性。這就要求學生熱愛生活、善于觀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好奇心是學生向未來探索的起點,因此抓好興趣與好奇心這兩把鑰匙,必然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1]
1. 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時每刻我們生活的世界都在發(fā)生變化,從日月星辰到山川田野,從花草樹木到蟲魚鳥獸,就連我們自己也每天都在發(fā)生變化。因此教師要善于揣測學生的心理,把握契機,將他們引向感興趣的事物面前,引導他們主動自愿地觀察,全身心地投入,這樣才會取得良好的觀察效果,久而久之,學生的觀察與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才會得到培養(yǎng)與提高。比如:學生們喜歡做游戲,不妨有目的地設計一些精彩的游戲,學生們興致勃勃做游戲,在玩中觀察、玩中求樂,同時觀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孩子們喜歡戶外運動,那么不妨試試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擁抱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觀察事物的萬千氣象,發(fā)現(xiàn)季節(jié)的不同變化、景物的變化。孩子們喜歡玩具,況且玩具的種類頗多,各具特點,那么在寫這類作文時,可以讓學生把玩具都拿來,開個玩具展示會,各自觀察自己的玩具并向別人做精彩介紹。四年級第一學期語文課本里有一篇習作練習《我心愛的玩具》,在此次訓練中,我大膽進行了嘗試,一方面讓學生自己搜集材料觀察,另一方面,我從同學們帶來的玩具中找出一個獨具風格的精品“美少女”,這樣,作文時學生可在兩個內(nèi)容中加以選擇,減少難度。我先讓學生一組一組地觀察,指導學生仔細地觀察她的身高、膚色、頭發(fā)、眼睛……然后請學生找出她獨特的地方,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親自動手扭動“美少女”的胳膊、腿,擺成各種姿勢。我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讓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說出自己的想法。[2]
2. 采取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一首動聽的歌曲,一幅生動的圖畫,一件精致的藝術品,一段精彩的畫面,等等,都可以成為學生的觀察對象。為了激發(fā)學生觀察興趣,必要時可以把這些東西引入課堂。比如寫水果時,可以請學生把各種水果帶到課堂上來,讓同學們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說一說,這樣的觀察所得一定是深刻的,寫出的文章一定是真實的。教學《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時,要求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種水果。寫作前我讓大家把自己喜歡的水果拿來,在課上讓大家先觀察,再說一說,然后再寫一寫。有的同學拿來了橘子,說桔子穿上了一件皮大衣,剝開桔皮,一個個桔瓣還披上了一層白紗,扒開白紗還看見了一個個彎彎的“小月亮”。有的同學拿來了紅紅的蘋果,說像小姑娘的臉蛋。多么形象的語言呀,正是因為同學們有了深入的觀察,才有了這么深刻的語言描繪。觀察不應該只局限在課內(nèi),而應隨時隨地地去觀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進大自然,親自去觀察,親自去體驗,這樣的觀察所得印象會更加深刻,觀察更加具體,感受更深。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許多學生認為熟悉的地方?jīng)]有風景,熟悉的人物沒啥寫。去年冬天的霧天特別多,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在一個霧色朦朧的早上,我向同學們提問:“今天你們感到天氣與往日有什么不同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回答:“今天下霧了”?!澳銈兿矚g嗎?”“喜歡”。“為什么呢?”“因為霧中的景色很美”?!霸趺疵??”“誰來說給大家聽聽?”教室里鴉雀無聲,我抓住時機,語重心長地說:“同學們,生活就像萬花筒,絢麗多姿。只有仔細觀察的人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那與眾不同的美。下面我們一起到校園里轉轉,看看霧中校園那獨特的美,好不好?”同學們在我的帶領下興高采烈地在校園里漫步,認真地觀察著,伸出手去想抓住從身邊飄過的霧,還不時地發(fā)出贊嘆聲:“太美了!像小精靈調(diào)皮地在我身邊跑來跑去?!薄跋駤寢尩氖衷趽崦??!薄跋褡哌M仙境一般?!薄乙脖混F中的美景陶醉了。這時不知誰驚叫一聲:“看,那是什么?”這不由地引起了同學們的注意,順著他的手指一望,??!每個教室在霧的籠罩下發(fā)出耀眼的光芒,使你的眼睛不由得一亮?,槵樀淖x書聲由遠而近,聲聲入耳。這美麗的景象沒有哪位畫家能夠描繪出來。再看看同學們好像已經(jīng)忘記自己身在何方,張大嘴巴。從學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對眼前的景物是多么的喜歡,對熟悉的事物有了新的視覺。
客觀事物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指導學生橫向與縱向、動態(tài)與靜態(tài)、從整體到局部,抓特點、抓聯(lián)系,并持續(xù)不斷地觀察,再進行有機的整合,這是習作系統(tǒng)化、個性化的又一“錦囊妙計”。在觀察中只有通過多渠道、全方位觀察方法的滲透,使學生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在觀察中張揚個性、拓寬視野、發(fā)展思維,解決習作的“源頭”。從而形成了敏銳的觀察力,縮短說寫的距離,逐步達到“我要寫、我能寫”的境界。
總之,要想方設法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觀察條件和機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觀察興趣、觀察方法,使學生的觀察能力逐步得到提高。隨著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學生的作文就能做到言之有物,內(nèi)容豐富多彩。
[1]周愛琴.談小學生作文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1,(09).
[2]黃彩春.淺議小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0.
[3]李偉珍.談小學作文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