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娟
(吉林省農安縣實驗中學 吉林農安 130200)
淺談初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銜接
張興娟
(吉林省農安縣實驗中學 吉林農安 130200)
地理學習是一種理性的思維過程,能夠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地理學科中的比較和銜接能夠幫助學生將新的知識和學過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體現(xiàn)出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聯(lián)系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高中地理 銜接
“八年級會考,九年級暫停,闊別一年,進入高中再修地理”是當前我國地理課程設置的現(xiàn)狀。這種設置,形成了對初中地理教學重視不足,導致學生地理知識薄弱。而在學生進入高中后,由于初、高中地理知識的聯(lián)系密切,學生會感覺高中地理太難理解和學習,原有的知識系統(tǒng)的缺陷,成為高中地理學習的很大障礙,甚至造成很多學生對高中地理的厭學、棄學,嚴重影響著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開展。為此,文章對高中地理教學與初中地理的銜接加以探究。
初中地理側重于自然,主要講述是什么,在哪是,而高中地理側重于地理的“理”性,怎么樣,為什么。再加上初中地理不受重視,九年級不設地理課,學生的地理基礎可想而知。因此,作為高中地理教師,不僅要對《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了如指掌,也要理解《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知識設計和內容要求,對中學地理整體知識體系做到胸有成竹。哪些知識學過,學到什么程度,哪些尚需在高中階段進一步拓寬和加深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了解和觀察到的學情,結合高中地理課標要求,科學地設計教學目標。例如,在地球的運動上,初中學生只是簡單地理解由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產生了晝夜現(xiàn)象和四季變化。而高中地理則要求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運用,增加了抽象分析、判斷及準確計算地球運動程度,顯得很深奧,給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來了個“下馬威”,學生會感到很困難、難消化。此時,在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演示,化抽象為直觀,盡可能將知識簡單化、直觀化,化難為易。講到晨昏線的判斷與應用時,學生在初中根本就沒有接觸過這些知識,學習起來很困難,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看動漫、看圖、學習分析、進行練習,使難點細化,最后達到讓學生牢固掌握的目的。
有些教師在開展高中地理教學之前,先將初中地理教材重新蜻蜓點水般地講一遍,然后再按部就班地進行高中地理教學。這種簡單的重復,產生不了新鮮感,學生無法產生興趣,只是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而已。如果把初中地理與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適時將初中知識穿插進去,用拓寬延伸的方法,讓學生看到知識的連貫性、系統(tǒng)性,加深學習印象,培養(yǎng)學習興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初中地理教學,課堂上通常以地理事物或事件來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以學習地理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主要目標,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控制度較高。而高中教學中,則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情感品質,要求學生的思維具有較高層次,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地理能力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并能自主分析、解決地理問題。因此,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上的銜接。例如,有的學生由于區(qū)域地圖掌握得不好,頭腦中沒有形成空間立體圖像,拿到一幅地圖時,與整個區(qū)域地圖或空間聯(lián)系不起來,甚至看不出這幅圖含有哪些地理信息,更不要說運用地圖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和解決問題了。針對這些問題,可以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讀圖、析圖能力的培養(yǎng),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圖文練習的機會,讓學生在了解地理事物、事件或現(xiàn)象的同時,逐漸在頭腦中形成空間地圖。注意把知識點落實在地圖上,用圖來引導學生地理知識的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學會用圖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使知識與地圖有機融為一體,讓學生形成空間概念,其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就會得到長足發(fā)展。
“方法是獲得成功的快馬”,要善于幫助學生總結規(guī)律,掌握學習方法。在信息化的今天,教師的知識傳授已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因此更應該重視“授人以漁”。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喜歡死記硬背,不注重分析、理解、推理和歸納,習慣于死記硬背,學習效果不佳。而高中地理教材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很高,注重分析、理解、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氣候知識上,初中地理只要求學生了解主要的氣候類型的地區(qū)分布和特點。而高中地理則要求學生從氣候的分布、特點、成因上理解和掌握,要求能根據(jù)相關或圖或文材料,分析、判斷其氣候和特點,包括分布規(guī)律,具有一定的深度。假如,學生還用原來的死記硬背方法進行學習,會感覺高中地理很難學,當然也不會學會。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教給他們學習地理的方法和技巧,能很好地減輕學生的心理和學業(yè)負擔??蓮膯栴}的設計入手,促使學生多討論、多交流、多合作,教師要敢于放手,多給他們自學、討論的機會,多給他們交流、合作、創(chuàng)新的時間。教師是在教學,而不是“講學”,要大力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讓學生掌握地理的學習方法,具備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既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又能受益終生。
總之,在學生進入高中學習階段后,做好地理教學的銜接工作,對高一學生的順利過渡至關重要,它關系到地理教師教學之成敗,也關系到學生高中學習的成敗,是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