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三省
(信陽師范學院, 河南 信陽 464000)
?
·文學研究·
慟聲悲歌催戰(zhàn)鼓
——讀《蝶戀花·向板倉》
丁三省
(信陽師范學院, 河南 信陽 464000)
摘要:《蝶戀花·向板倉》是毛澤東痛悼夫人楊開慧的一首婉約詞。全詞集凄楚、痛惜、愧疚、哀慟與悲憤為一體,如泣如訴,哀婉絕倫,聲情并茂,凄美動人。同時又像毛澤東其他婉約詞一樣,婉約與豪壯并存。既有凄婉的兒女情長,又有悲壯的時代風云;既是悲情的宣泄,也是怒火的噴發(fā);既是哀婉的悼亡之作,也是悲憤的復仇之音;既催人淚下,又震撼人心。
關鍵詞:毛澤東;《蝶戀花·向板倉》;楊開慧
《蝶戀花·向板倉》①
霞光褪去何凄楚,萬箭穿心不似這般苦。奈何吾身百莫贖,待到九泉愧謝汝。
無感霜風侵蝕骨,此生煎熬難與外人吐。慟聲悲歌催戰(zhàn)鼓,更起刀槍向敵仇。
毛澤東一九三〇年寒冬
《蝶戀花·向板倉》是1930年寒冬時節(jié)毛澤東寫的一首痛悼夫人楊開慧的詞?!跋虬鍌}”就是面向板倉,心向板倉,情系夫人楊開慧。板倉是毛澤東的刻骨銘心之地。那是夫人楊開慧的出生地,1901年11月6日楊開慧就出生于湖南省長沙縣清泰鄉(xiāng)板倉沖的楊家老屋。青年毛澤東常去恩師楊昌濟在長沙一師附近天鵝塘的“板倉楊”寓所問學,那里是毛澤東與楊開慧的初識之地。1927年8月底,毛澤東奉黨的指示到湘贛邊界組織領導秋收起義,他把夫人楊開慧和三個年幼的孩子安置在板倉隱蔽,在板倉與楊開慧告別。那是他與楊開慧的生死訣別之地。在他們別后的那些歲月,楊開慧在板倉獨立支撐著一個上有老母下有幼子的家,還時刻惦記著毛澤東的冷暖與安危,可以想見她承受著多大壓力。1930年10月24日,楊開慧與長子毛岸英、保姆陳玉英在板倉被湖南反動軍閥何鍵逮捕入獄。面對反動派的嚴刑拷打,楊開慧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她說:“我死不足惜,愿潤之的革命早日成功?!彼龍孕牛骸肮伯a(chǎn)黨人是殺不絕的,革命總有一天要勝利?!雹跀橙艘暶髋c毛澤東脫離關系,她斬釘截鐵地說:“要我與毛澤東脫離關系,除非??菔癄€!”楊開慧曾在她的自述中說過:“自從我完全了解他對我的真意,從此我有了一個新意識,我覺得我為母親而生之外,是為他而生的。我想象著,假如有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親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著他死!假如他被敵人捉去殺了,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著一個命運?!雹蹖τ跔奚?,楊開慧早有思想準備,她在給弟弟楊開明的信中說:“我總覺得我的頸項上,好像自死神那里飛起一根毒蛇一樣的繩索把我纏著,所以我不能不早作準備!”④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在長沙瀏陽門外識字嶺英勇就義。她是為自己崇高的信仰和至愛的親人壯烈犧牲的。限于當年信息傳送的條件,毛澤東通過地下交通組織或敵人的報紙得知楊開慧犧牲的噩耗,大約已是12月份。楊開慧的犧牲使毛澤東心碎神傷,哀慟不已,他強忍悲痛組織領導紅軍進行反敵人第一次大“圍剿”的準備。直到反“圍剿”準備就緒,戰(zhàn)斗打響前夕,戰(zhàn)鼓即將擂動之時,毛澤東壓抑已久的悲憤噴發(fā)出來,奮筆寫下這首痛悼壯烈犧牲的夫人,向反對派討還血債的誓詞。
詞的上闋寫毛澤東對楊開慧壯烈犧牲的極度悲苦和無限痛惜,表達了對夫人楊開慧深深的愧疚和感謝之意。
“霞光褪去何凄楚,萬箭穿心不似這般苦”。毛澤東首先用比興和象征表達了自己得知楊開慧犧牲極度凄慘痛楚的心情。楊開慧又名霞,字云錦,當年他們熱戀時,通信中就以“霞”“潤”相稱,所以詩人就以霞光消散比喻楊開慧的犧牲。凄楚是凄慘痛楚,語出《梁書·張緬傳》所附的張纘的《南征賦》:“聽寡鶴之偏鳴,聞孤鴻之慕侶。在客行而多思,獨傷魂而凄楚?!边@里詩人以“凄楚”寫自己得知楊開慧犧牲時那種心碎神傷、凄慘痛楚的心情?!赌险髻x》這段敘寫與詩人的境遇也有某些相近,自然會引起他的共鳴。楊開慧是詩人親密的伴侶,也是志同道合的戰(zhàn)友。他在《虞美人·枕上》中說:“曉來百念都灰燼,剩有離人影?!痹凇顿R新郎·別友》中說:“算人間知己吾與汝?!辈崆械仄谂沃爸乇纫恚驮启恪?。從中可以看出他們那種難分難舍的摯愛之情及楊開慧在毛澤東心目中的地位。在《賀新郎·別友》的另一版本中詩人說:“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為翠鳥剿珠樹?!北砻髯约阂跃l(wèi)填海的精神投身艱險的改天換地的偉大事業(yè),而希望楊開慧和年幼的孩子有個美好安寧的生活環(huán)境。表達了對楊開慧母子安危的深切關注。詩人對楊開慧的感情越深厚,對楊開慧母子的安危越關切,楊開慧犧牲在詩人內(nèi)心引起的傷痛也就越強烈:“萬箭穿心不似這般苦?!北砻髯约簝?nèi)心的傷痛比“萬箭穿心”更加強烈,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得知楊開慧犧牲時那種極度凄慘痛楚的心情。比前人所用“撕心裂肺”“心如刀絞”“剜心般的痛”“心似熱油澆”等比喻,形象更生動,感情更強烈,表達更有力,境界更開闊,也更切合詩人軍事家的身份和悲壯的情懷。
“奈何吾身百莫贖,待到九泉愧謝汝”。是說我愿意死一百回來贖救你的性命,可惜無法實現(xiàn),只有到九泉之下懷著深深的愧疚向你道歉致謝了。當年毛澤東得知楊開慧犧牲的噩耗時,在寫給楊開慧的堂哥楊開益的信中也有“開慧之死,百身莫贖”的話?!鞍偕砟H”語出《詩經(jīng)·秦風·黃鳥》,說為秦穆公殉葬的“三良”(子車氏三兄弟奄息、仲行和鍼虎)是“百夫之特”“百夫之防”“百夫之御”,也就是可以抵得100個人的杰出人物。表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就是說如果可以贖救,愿意用100個人將他贖回。楊開慧是舊社會的叛逆者,不僅自己“不作俗人之舉”,而且著文對封建禮教和封建道德進行抨擊,又是新時代的先行者,她不僅積極地開展學生運動,而且到工農(nóng)群眾中宣講革命道理。1921年秋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共較早的女黨員之一。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政變后,楊開慧“是積極主張武裝斗爭的”⑤。她有堅定的信仰和卓越的膽識,是當時知識女性中的佼佼者,是站在時代前列的出類拔萃的人物。楊開慧的犧牲使詩人感到無限痛惜。多年來毛澤東“舍小家為大家,舍個人為人民”,置個人安危于度外,為革命四處奔波,出生入死。像魯迅那樣“挈婦將雛”去避難,他都無法做到,更不用說對愛妻和幼子悉心呵護了。楊開慧的壯烈犧牲,詩人感到深深地愧疚,覺得只有到九泉之下向夫人楊開慧表達歉疚和感謝之意了,說得極為痛切。
詞的上闋把自己得知夫人楊開慧壯烈犧牲的凄慘痛楚和痛惜愧疚之情寫得淋漓盡致,用“萬箭穿心不似這般苦”突出了自己內(nèi)心傷痛的強烈。
詞的下闋側(cè)重寫悲痛的深長,表明內(nèi)心深處的隱痛將是自己這一生一世的煎熬。強烈深長的悲痛將化為復仇的怒火。
“無感霜風侵蝕骨,此生煎熬難與外人吐”。當時正是霜風肆虐、“濃寒入肌骨”(楊開慧《偶感》)的嚴冬時節(jié),而詩人卻說風霜嚴寒對肌骨的侵害算不了什么,自己已經(jīng)沒有什么感覺。而難以向別人吐露傾訴的內(nèi)心深處的隱痛才是對自己一生一世的折磨。這里詩人先從外在的霜風嚴寒寫起,借以反襯自己內(nèi)心傷痛的深長悲苦。從而表現(xiàn)了反動派的兇殘對詩人的心靈傷害之深和對詩人的精神打擊之大。
“慟聲悲歌催戰(zhàn)鼓,更起刀槍向敵仇”。極度的哀慟使詩人放聲悲歌,以歌當哭?;礊榱α?,加緊擂響戰(zhàn)鼓,更加奮勇地舉起刀槍向敵人復仇。詩人是偉大的革命家,堅強的革命戰(zhàn)士。他雖然對夫人的犧牲心碎傷神,但不會在個人極度的哀傷中消沉,而只會更加奮起斗爭。反動派的兇殘雖能給詩人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傷痛,但無法摧毀他的革命意志和戰(zhàn)斗精神,反而更點燃他強烈的復仇的怒火,促使他以更高昂的斗志投入反“圍剿”的戰(zhàn)斗。正如他在自己的詩詞中所說“為有犧牲多壯志”“喚起工農(nóng)千百萬”。最后兩句是向反動派復仇的誓言,滿腔的悲憤化為復仇的怒火!同時也是反敵人第一次大“圍剿”的鼓角與戰(zhàn)歌。
《蝶戀花·向板倉》是一首偏于個人抒情的婉約詞。全詞集凄楚、痛惜、愧疚、哀慟與悲憤為一體。如泣如訴,哀婉絕倫,聲情并茂,凄美動人。同時又像詩人其他婉約詞一樣,婉約與豪壯共存。既有凄婉的兒女情長,又有悲壯的時代風云;既是悲情的宣泄,也是怒火的噴發(fā);既是哀婉的悼亡之作,也是悲憤的復仇之音;既催人淚下,又震撼人心。
毛澤東是偉大的革命領袖,也是深于情的至情至性之人。他與楊開慧情深意篤,心心相印。在楊開慧生前,他說:“算人間知己吾與汝。”(《賀新郎·別友》)楊開慧犧牲后,他又說:“待到九泉愧謝汝。”毛澤東對楊開慧的情義可謂生死不渝,天長地久。在這首《蝶戀花·向板倉》中,詩人用“霞光”這美好的意象稱代楊開慧,在新中國成立后寫的另一首《蝶戀花·答李淑一》中,把楊開慧稱為“驕楊”,有時也寫作“楊花”⑥。在毛澤東的心目中,楊開慧永遠是那么美麗、圣潔、崇高、堅強。在毛澤東后來的詩篇中出現(xiàn)的“紅霞萬朵百重衣”(《七律·答友人》),“彩云長在有新天”(《七律·洪都》)的美好意象,無不寄托著詩人對楊開慧的深情懷念和熱烈贊美。
國民黨反動派在對毛澤東領導的紅軍進行軍事大“圍剿”的同時,也進行了瘋狂的文化“圍剿”。在楊開慧犧牲兩個月后的1931年2月7日,國民黨反動派在上海龍華秘密殺害24名革命青年。其中就有柔石、胡也頻、白莽、李偉森、馮鏘等“左聯(lián)”五烈士。大約在2月下旬,魯迅從外國報紙上得到消息,萬分悲憤。在腥風血雨刀光劍影中寫下一首《七律·無題》:
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似水照緇衣。
詩中沉痛地哀悼死難的革命烈士,痛斥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和黑暗統(tǒng)治。面對反動派的屠刀毫不畏懼,決心以詩文為武器與反動派斗爭到底!毛澤東在七絕二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中,特別贊揚了魯迅“龍華喋血不眠夜,猶制小詩賦管弦”的無畏的戰(zhàn)斗精神。
毛澤東的《蝶戀花·向板倉》說:“慟聲悲歌催戰(zhàn)鼓,更起刀槍向敵仇?!濒斞傅摹镀呗伞o題》說:“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這兩位當年反“圍剿”戰(zhàn)線的文武主將悼念革命烈士的詩詞表現(xiàn)了同樣的戰(zhàn)斗精神,而在藝術上各有特色。毛澤東的《蝶戀花·向板倉》直抒胸臆,酣暢淋漓;魯迅的《七律·無題》則深沉含蓄,耐人尋味。二者異曲同工,相映生輝。
注釋:
①《黨史文苑》2014年第三期載新近刊出的毛澤東詞一首,見李虹《毛澤東詞,<蝶戀花·向板倉>手稿揭秘》。
②見《楊開慧遺事》(《海疆在線》)。
③王華,李林著《毛澤東與楊開慧》,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53—54頁。
④同上書第192頁。
⑤丁曉平著《家世家風家書:毛澤東的情親世界》,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60頁。
⑥邵華的《言詩寄情思》,見臧克家主編《毛澤東詩詞鑒賞》,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增訂二版,第380頁。
(責任編輯:韓大強)
Beating the War Drum in Sadness and Sorrow
DING Sansheng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china)
Abstract:Butterflies Lingering over Flowers-to Yang Kaihui, a graceful Ci, is written by Mao Zedong to mourn his wife Yang Kaihui. With complicated emotions, such as sadness, deplorement, guilt, sorrow and grief, this Ci is pathetic, touching, affectionate and moving. Besides, just like other poems written by Mao, this Ci is both subtle and powerful. In the aspect of content, the Ci shows plantive sentimentality as well as the tragic situation of the times. Additionally, the outpouring of grief and the eruption of anger could also be sensed in it. Finally, as a piece of sorrowful lament and revenge, it is tear-stirring and heart-shaking.
Key words:Mao Zedong; Butterflies Lingering over Flowers-to Yang Kaihui,Yang Kaihui
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0964(2016)02-0108-03
作者簡介:丁三省(1937—),男,河南西平人,教授,從事古代文學、毛澤東詩詞的教學與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