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咸成
(江蘇省阜寧縣東溝中學)
個人數(shù)字化信息資源管理教學設計
夏咸成
(江蘇省阜寧縣東溝中學)
本節(jié)內容是高中信息技術教材《信息技術基礎》必修(教育科學出版社)第七章“信息資源管理”中的第二節(jié)“個人數(shù)字化信息資源管理”,《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對第七章第一、二節(jié)合并提了一點標準,具體是:“通過實際操作或實地考察,了解當前常見的信息資源管理的目的與方法,描述各種方法的特點,分析其合理性?!蓖ㄟ^學生親身體驗,感受信息資源的重要性。
從目前鹽城市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狀況看,不同層次、不同學校信息技術教學狀況不同,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也參差不齊。我們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是很高,學生只懂得一些簡單的操作甚至有的學校信息技術課都開不全,相反有的學校卻很重視,學生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yǎng)。高一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對信息獲取、信息加工和表達以及對信息資源管理過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因每位學生價值取向、思維不同,水平仍參差不齊。
(一)知識與技能
認識個人信息資源管理的重要性,了解當前常見的個人信息資源管理的與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能運用信息資源管理的思想,按實際需要合理選擇常用工具,管理個人數(shù)字化信息資源。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和比較信息資源管理的優(yōu)勢,逐步提高個人數(shù)字化信息資源管理的操作技能和應用意識。
(一)教學重點:掌握各種個人數(shù)字化信息資源管理的方法。
(二)教學難點:合理選擇各種個人數(shù)字化信息資源管理方法管理個人信息。
學生通過第一節(jié)的學習已經對信息資源管理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認識,本節(jié)先由實例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采用任務驅動法,學生在明確任務的基礎上通過實踐,體驗并討論總結各種個人數(shù)字化資源管理法的特點。
問題解決法、探究法及四步教學法。七、教學過程(一)預習環(huán)節(jié)1.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信息資源管理從手工管理
方式向以計算機為主導的數(shù)字化管理方式轉變。
2.下列英文縮寫中,意思為“個人數(shù)字助理”的是(B)A.FTPB.PDAC.MP3D.PC
3.英文縮寫B(tài)log的中文含義是(A)A.博客、網絡日志B.個人數(shù)字助理C.視頻高密光盤D.運動圖像專家(二)新課導入
身邊的信息資源管理
師:陳×同學喜歡收集郵票,郵票本有很多郵票,但他不懂得管理這些郵票,請同學們運用已有的生活常識幫他畫一個郵票管理的結構圖。
學生小組合作畫出結構圖,同時讓部分同學進行展示。
(三)探究環(huán)節(jié)
1.任務一師:這是用PDA管理個人事務的一個簡單例子,下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具備這些功能,請同學們寫下來。
展示小組合作討論結果,并在紙上寫下來,到大屏上展示。
2.任務二用資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計算機資源
師:(1)在計算機中如何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文件
學生討論2分鐘,并找兩位同學回答,揭示答案:
●需明白文件放在何處,明確其具體路徑;
●在計算機中利用資源管理器來管理(打開資源管理器的方法)。
(2)通過教師講解讓學生弄清文件和文件夾的概念
師:文件和文件夾在計算機中的存儲,我們可以比喻成我們文件放在包里一樣,文件夾是用來放文件的,那么我們打開包拿文件的過程就好比我們雙擊文件夾后打開某個文件的過程。
文件夾:用來存放文件
文件:圖形、圖象、文字、聲音、影片、數(shù)據(jù)、課件、程序
(3)學生演示利用資源管理器管理資源的事例
師:請同學們利用資源管理器打開E盤音樂,看一看音樂文件夾下的文件管理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請做出調整。
學生經過小組合作探究,請出兩組同學,首先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后進行操作演示。
3.任務三請同學們根據(jù)P143頁圖7-5收藏夾的整理過程,打開一個你喜愛的網站并建立愛好文件夾最后將網頁快捷方式添加到收藏夾中。
4.任務四下面是王×同學的財務日記,請同學們幫他用電子表格文件進行整理,并對他的財務進行統(tǒng)計運算,最后用餅圖表示他的各項收支情況,并分析這個同學的收支是否合理。
教師在走動的同時進行適時點撥,并對關鍵部位進行提示。學生積極利用電子表格分析王×同學的各項收支情況,并分析收支是否合理。
(四)課堂小結
師:經過今天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你們學到了什么了?
生:踴躍回答。
(五)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由于課堂選事例是學生不感興趣的話題,也是過時的話題,學生根本不能積極投入課堂,無法按照執(zhí)教者的思路往下進行。在利用資源管理器管理個人資源時講解內容過多,沒有進行必要的互動交流,并沒有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顯現(xiàn)。最后總結環(huán)節(jié)由于時間關系,并沒有真正請學生自己總結上課內容,而是教者只是在不停提示學生,沒有真正發(fā)揮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主體地位。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