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蘭鍵
(江西省贛州市贛縣中學 江西贛州 341100)
如何優(yōu)化初高中物理教學之間的銜接
鐘蘭鍵
(江西省贛州市贛縣中學 江西贛州 341100)
時代在發(fā)展,科技在進步,教育在改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人們越來越重視高中物理的教學,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高中物理是一門很難熟練掌握的學科,難度大,而且有比較抽象,尤其對于高中物理來說。但是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之后,我們了解到,學生對物理的學習效率不高,主要是因為初高中物理學習沒有進行有效銜接,由于初中物理的學習相對而言簡單,而高中物理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理性思維要求更加高,這對很大一部分學生來說困難,因此,老師應改進教學方法。本文主要是探討如何優(yōu)化初高中物理教學之間的銜接。
優(yōu)化教學 初高中物理 物理教學 銜接方法
事實上,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一樣,知識點主要是以深化基礎知識為主。因此,學生在學習物理時要立足課本,切實打好基礎,切勿好高騖遠。高中物理就僅僅是物理基礎知識的一些些提煉部分,也是學生形成物理意識、完善物理知識體系的基礎和前提。[1]
學生在一次次地查漏補缺填補知識漏洞完善所學知識后,這時的基礎知識已經(jīng)較為全面和系統(tǒng)。但是對于重點內容還要以專題的形式進行練習和強化,從而進一步學習重點知識。同時要強化難點和易錯點,對此,學生可以要求教師針對性地選取高質量的模擬練習題對學生進行練習和講解。在評講前找出自己容易出錯的題目及盲點,認真地綜合分析,在教師講解過后及時糾正錯誤,明白正確的解題思路。同時,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時不能就題論題,而是有的放矢,抓住試題中的典型題目,講清解題思路,總結并歸納做題方法,總結規(guī)律,并對典型題目進行引申、推廣。此外,要注意以課本為主,資料為輔。盲目相信課外資料而放棄課本的做法其實是本末倒置的,同時,盲目排斥資料信息的做法也是固步自封的。無庸質疑,課本是基礎,好的資料則是輔助課本重要工具。任何資料都不能代替課本,但可以突出課本的重要內容,提供課本中所不具有的先進理念和與時俱進的信息。[2]
通過教育心理學的觀點我們可以得知,課堂教學的真正目的應是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的學習,物理實驗教學就是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教師往往處于絕對支配、領導的地位,學生要無條件的聽從教師的安排和指揮,這種絕對的領導作用對學生來說是及其不平等的,在在課程改革的新時期,教師應做好當前物理課堂教學的推進者,而做好促進者的重要之處就是讓學生自主主動的去學習,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研究,摸索,觀察,創(chuàng)新,體驗,使學生在物理實驗課堂上可以全身心投入學習,獻身與物理實驗中,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體現(xiàn)出教師的引導作用,凸顯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有在認真觀察思考,仔細對比,嚴密歸納分析之后才能得到結論,,所以學生親自動手,親身體驗參與實驗然后自己分析歸納總結要比教師做,學生看,教師教什么,學生聽什么的效果好得多。[3]
基礎知識的總結、知識網(wǎng)絡的構建、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歸納都離不開講,更離不開練。缺乏練習,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就不牢固,更不能深化,因此,練比講更重要。要精講,也就是要突出重點,抓住要害;要多練,就是學生要做足量練習,但杜絕那種不加選擇的重復練習,要有針對性,而不是盲目實施題海戰(zhàn)術。教育改革是科學的,應該按照科學規(guī)律辦事,否則要受到規(guī)律的懲罰。教學要體現(xiàn)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充分考慮物理的學科特點,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同水平、不同愛好學生的學習需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把握物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大多數(shù)的學生習慣于被動的接受知識,當老師給學生一個例子舉出來之后,學生常常不想去思考新的方法。就僅僅習慣于采用老師提供的方法,這對學生的思維束縛的很嚴重。因此培養(yǎng)孩子的發(fā)散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非常重要。這是發(fā)散思維,也是創(chuàng)新思維。尤其對于無力這一學科來說,比如說,一道簡單的題目,可以從不同的途徑去求解,按照物理學的說辭,這回達到一樣的宮,但是不同的方法,功率就會有所不同,有的功率大,達到相同的結果所用的時間就會更大,有的功率小,時間就會用的更長。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探索創(chuàng)造答案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習慣于單一思維,而對多向思維還不習慣,教師要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導對于一個問題要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考慮。它也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礎。在小學數(shù)學中應用題的條件不變,變問題,問題不變,變條件,一提多解等都屬于發(fā)散思維類題型。在解題和日常學習過程中,學生靠單一思維去考慮問題就會遇到許多的困難。
總而言之,開設物理學科,學習物理目的,并不是為了培養(yǎng)未來的物理學家,而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方法,促進自身的全面綜合發(fā)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倡學生能夠學會獨立學習,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在進行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明確物理學科的意義,不能再想初中教學一樣只是照本宣科的傳授知識,不注意學生的想法和認識,我相信只要教師才去科學合理打的教學方法,學生自然而然就能優(yōu)化初高中物理之間的銜接。[4]
[1]李年平.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J].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2,(05):85.
[2]王崇衛(wèi).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01):190.
[3]葉金福.物理教學中如何處理好初高中的銜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9(12):111-112.
[4]胡孝棟.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0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