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云港市海頭中心小學(222111)譚景芝
?
游戲識字,讓低段識字教學更高效
江蘇連云港市海頭中心小學(222111)譚景芝
[摘要]識字數(shù)量的多少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的影響很大。識字歷來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形式新穎活潑的游戲活動迎合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喜聞樂見。教師可創(chuàng)新游戲活動,引導學生認讀生字、辨別字形、復習生字,提升識字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低段識字教學游戲法
小學低段需要集中大量時間開展識字教學,擴充學生的識字量。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中,一些老師往往采用反復抄寫、機械記憶的方式,枯燥乏味,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的識字學習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教師可組織各種游戲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的識字氛圍,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學習生字,讓識字充滿樂趣。具體做法如下:
認讀生字是學生識字的第一關,很多學生會讀的生字太少,影響了整體的語文學習效果,制約了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甚至打擊了識字的信心。為了讓學生積極認讀生字,教師精心設計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利用學生活潑好動、喜歡表現(xiàn)、爭強好勝的特點,調動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完成生字的認讀學習任務。
例如,學習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要好好寫字》一課的生字時,教師組織學生玩了一個“小小郵遞員”的游戲:先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自己認讀生字,制作卡片,每個卡片上寫一句摘自課文的話,而且這句話中包含一個生字。游戲的規(guī)則:由學生扮演郵遞員,送卡片給同伴,同伴能夠準確地讀出卡片上的字,就可以收到這封信;當裁判的是郵遞員和組里的其他同學,只要同伴讀錯字音,郵遞員就得把信送到別人家。學生通過學習小組的形式,在課堂上完成了生字的認讀訓練。誰得到的信最多就勝出,這激發(fā)了學生不服輸?shù)男睦怼W生在讀生字、句子,以及聽他人朗讀的過程中,反復強化了生字的讀音。教師最后再對生字的認讀進行集體點評,進一步強調正確的讀音,取得了很好的識字效果。
由此看來,低段學生對各種形式的認字、讀字游戲具有很強的參與欲望,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學生的注意力比較集中,認讀生字的效率極大提高,同時也體驗了游戲的快樂,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
識字教學不但要認讀生字,而且要正確地書寫生字。漢字復雜多樣,字形相近的很多,是學生識字學習的難點。年齡比較小,缺乏對細節(jié)的觀察能力的低段學生經常會出現(xiàn)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通過設計有趣的游戲,引導學生辨別字形,發(fā)現(xiàn)形近字的不同之處,從而正確書寫生字。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一年級上冊《升國旗》一課的生字時,教師為了讓學生辨別形近字,設計了“火眼金睛”的游戲:“同學們,下面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游戲,看看誰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最快發(fā)現(xiàn)兩個字的不同?!苯處煶鍪玖恕吧弊趾汀伴_”字的卡片,學生通過比較,迅速發(fā)現(xiàn)最上面的一筆不同。教師表揚學生:“小小孫悟空,眼睛亮晶晶?!庇幸粋€學生找錯了,教師說:“小眼睛不夠亮,小馬虎沒分清?!蓖ㄟ^這樣的游戲,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積極地和老師、同學互動,識字課堂氣氛活躍。
由此說明,組織學生開展專門的辨別字形的游戲活動,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明辨字形的細微差別,避免書寫生字時的錯誤,實現(xiàn)識字教學的目標。
學生的短時記憶能力普遍比較好,但是理解領悟能力比較弱,很容易遺忘,這就需要教師按照遺忘的規(guī)律,及時引導學生做好生字的復習。游戲活動也可以運用于學生的生字復習,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順利完成復習生字的任務,體驗游戲的快樂,發(fā)現(xiàn)識字的樂趣。
例如,組織一年級的學生復習“人、個、手、大、工、用、才、又”時,教師可布置學生在課余復習,在課堂上進行識字比賽,表現(xiàn)好的同學有獎勵。在課堂上,教師設計了一個摘果子的游戲:先讓學生動手制作這一單元的生字卡片,分別畫成不同類型的水果,在背面寫上生字,借助制作卡片的過程對生字進行復習;然后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讓學生把自己制作的“水果”粘在“大樹”上;接著以小組為單位,每組派一個代表上來摘“果子”,摘到“果子”的同學要讀出生字,并寫出這個生字,寫對的同學可以得到獎勵,寫錯的同學就要把這個生字多寫幾遍以加強記憶。學生為了能夠在課堂上有出色的表現(xiàn),在課前進行了一些準備,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游戲教學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低段的識字學習,內容比較零散,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識字內容,不斷創(chuàng)新游戲活動的形式,科學地組織學生在游戲中識字,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的樂趣,讓學生真正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
(責編莫彩鳳)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6)0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