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化沖突與家功能
      ——白先勇小說的文化學闡釋

      2016-03-06 05:57:07
      關鍵詞:白先勇大陸身份

      鄭 果

      (西南大學 文學院,重慶 北碚 400715)

      ?

      文化沖突與家功能
      ——白先勇小說的文化學闡釋

      鄭果

      (西南大學 文學院,重慶北碚400715)

      風雨飄搖的國民黨政府輾轉流于臺灣,他們于彷徨之際向西方尋求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依托,于是新的、復雜的、物質的西洋機械文明如狂風驟雨般席卷臺灣。讓隨著國民黨政府一起放逐到臺灣的幾百萬大陸人陷入新舊文化的對接中,他們不得不背離舊的文化之家,而又因為種種原因難以融合于新的文化之家。在這樣的背景下,自幼孤獨敏感的白先勇有著更深的體悟。他筆下的家有著此前小說中少有的復雜性與現(xiàn)代性,它不僅指涉離家與思家之苦,還指涉著無數(shù)大陸人被放逐于孤島臺灣后又被放逐于異國的漂泊之苦。家對于白先勇筆下的放逐者而言,不僅是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還意味著它能為放逐者的身份找到文化意義上的確切地位與歸宿。

      白先勇;家;文化身份

      引言

      “家”是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中的文化基因,是解析華人文學作品的情感密碼。“家”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遙遠而深厚的血緣記憶。這要從中國人的祭祀說起,與西方祭祀的宗教性不同,幾千年來中國人的祭祀是家族性的?!凹摇敝蛔?,從宀,豭聲[1](P150)?!板病笔欠孔?,最早的房子是用來祭祀或者開家族會議的,下面是“豕”,即野豬,古時野豬是難得的祭祀品。在這種家族性的祭祀形式的影響下,中國人的眼中,祖先是具有無形的意志的,他們可以保佑后代,在某種意義上,祖先對于后代的作用就像神對于人的作用一樣。于是,中國人無論遇見了什么困難——生老病死,還是獲得了什么榮譽,都會向祖先匯報,祈求或感謝祖先保佑。因此,對于中國人來說,往往祖先埋葬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家”,所以古時祖父母或父母去世要埋進祖墳,其子孫要回家守孝,也是回到祖墳附近的“家”守孝。中華民族是一個對“家”有著深厚信仰的民族,那些有著家族族譜,傳了無數(shù)代的尤甚。白先勇筆下的放逐者,因為歷史的、政治的種種原因,離開了大陸,也就是離開了埋葬著祖先的“家”,同時,也離開了他們的文化之家。

      一、地域認同

      白先勇筆下的放逐者對于家的認同,既是以臺灣這一中國的特定區(qū)域為參照對象的,又是以中國社會為參照對象的,還是以西方社會為參照對象的。

      無數(shù)來自大陸的放逐者,他們流浪到臺灣,首先要面對的是臺灣那種狹小有限、封閉陌生的孤島一般的生存空間,那種臺風時時突襲偶爾掀翻屋頂?shù)纳瞽h(huán)境。作為一個孤島,必然會讓習慣于遼闊、寬廣的大陸環(huán)境的放逐者感到抑郁、苦悶、不滿,他們在理智和情感上都無法認同這樣一個與廣闊、安穩(wěn)、包容的大陸截然相反的現(xiàn)實臺灣。而臺灣的本省人也不能認同這群分薄了他們的土地,占領了他們的資源的“外省人”。盡管臺灣是中國的領土,臺灣人也是炎黃子孫,但無可置疑,當幾百萬大陸人漂泊至臺灣時,從一開始,他們卻被“土生土長的臺灣人”視為外來的闖入者加以看待。幾百萬人涌入臺灣,分散在臺北和臺南及其他城市,即使是白崇禧這樣的高官,住的房子也只是一套位于臺北市松江路*松江是上海的一個地名,從這些街道——南京路、重慶路等以大陸省份或城市命名的街道,也可以看出放逐者對于家鄉(xiāng)大陸的思念之情靠近南京東路那一帶臨時搭建的木板屋[2](P41)——那時“大家”都以為只是臨時的落腳地,沒想到一住就是十多年??梢姺胖鸬脚_灣的大陸人的居住環(huán)境與在大陸相比差距之大?!赌踝印分魅斯⑶嗟募覄t位于臺北龍江街二十八巷的巷子底那棟最破、最舊、最陰暗的矮屋——還被臺風“黛西”掀走了一角屋頂,而《孽子》中的吳敏則根本沒有穩(wěn)定可居住的家。余教授*《臺北人》中《冬夜》的主人公。注:之后人名后出現(xiàn)括號,之間標注作品的,表示是該作品的人物,后面不再單獨解釋。住的是“日據(jù)時代留下來的舊屋”,“年久失修,屋檐門窗早已殘破不堪”,“席墊上一徑散著一股腐草的霉味”[3](P195)。而在《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中的兵丁王雄則根本沒有家,只有去別人家做長工才有個遮身避雨的地方。

      在白先勇的小說中,與此前小說中呈現(xiàn)的漂泊者不同,而更多的是呈現(xiàn)“放逐者”的形象。白先勇在《流浪的中國人——臺灣小說的放逐主題》*白先勇.《流浪的中國人——臺灣小說的放逐主題》,《第六只手指》,文匯出版社1999年。亦可見于《第六根手指》,臺北,爾雅出版社,1995年。這篇文章中,將流寓他鄉(xiāng)的中國人稱為放逐者,運用“放逐”二字而非“漂泊”二字,已然透露出一種無奈痛心之感。因為“漂泊”往往是漂泊者主動性的行為,而且往往具有空間性;“放逐”卻更多的是放逐者被動的行為,而且往往在空間性之外更多地指涉政治性、文化性。作為從大陸放逐到臺灣的第一、第二代人,而后又漂泊到美國,他的小說一直呈現(xiàn)一種被放逐的客者意識,表現(xiàn)出對“家”的強烈渴望。

      二、文化認同

      除了在地理上的被放逐和不認同,白先勇的小說還描寫了放逐者在文化上的被放逐和不認同。一個剛剛迎接完抗戰(zhàn)勝利的統(tǒng)治中國幾十年的家族王朝,勝利的喜悅還沒有持續(xù)多久,在歷史的狂風中,就如秋風落葉般飄入茫茫大海,流落到孤島臺灣。風雨飄搖中的國民黨政府在向西方尋求政治、經(jīng)濟、文化支撐的同時,孤島臺灣刮起了一股席卷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學等領域的西化浪潮。在這股浪潮中,西方的文化——“失去靈性,斤斤計較于物質得失的西洋機器文明”——被神化,而中國的文化——“大氣派的,輝煌燦爛的中國傳統(tǒng)精神文化”[4](P5)——被否定。換言之,這一時期被肯定的是復雜的、以利害關系為重的、追求物質享受的工商業(yè)社會文化,過去那種中國舊式的、單純的、講究秩序的、以人情為主的農(nóng)業(yè)社會文化則被否定。

      白先勇的小說下的放逐者,處于這樣的歷史潮流之中,忍受著狹小、利欲為重、不舒適的客居臺灣,思念著山清水秀(《花橋榮記》中的桂林山水)、繁花似錦(《永遠的尹雪艷》《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的上海等)、大氣凜然(《秋思》中的南京、《歲除》中的臺兒莊戰(zhàn)役)的大陸之家,在新舊文化之間苦苦掙扎,他們想要留住過去,社會卻必然是向前發(fā)展的,他們在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同時也必須生活在新的工商業(yè)社會當中。換言之,白先勇筆下的放逐者,離開了在他們血脈中傳承了幾千年的精神之家,而不得不被物質的、利欲為重的西洋機器文明所包圍。他們都想要抓住過去,卻被現(xiàn)實無情打擊?!痘驑s記》中的盧先生,為了能夠接在大陸的未婚妻來到臺灣與他相聚,將省吃儉用攢了十五年,攢的十根金條,交給了他的表兄,但是錢卻被表哥吞掉了。這就隱射著傳統(tǒng)的中華文化被現(xiàn)實的西方的以利害關系為重的工商業(yè)文化所毀滅。《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中王雄在小女孩兒“麗兒”身上寄托的對于故鄉(xiāng)與他定了親的小妹仔的感情,代表著他對于過去的農(nóng)業(yè)社會文化的眷戀,然而“麗兒”總要長大,她長大之后,王雄失去了可以寄托思鄉(xiāng)之情的“小妹仔”,暗示固守過去的他被日益高漲的西方的工商業(yè)社會所拋棄?!读焊敢鳌分幸咽诺膰妼㈩I孟養(yǎng)之子家驥因為信仰基督教,而對父親的喪事的多項佛教儀式的事項幾多駁回——“(雷委員說)‘此事我跟家驥兄商量過了。他說他們幾個人都是信基督教的,不肯舉行佛教儀式?!狈胖鸬脚_灣的第一代人的故國之思被現(xiàn)實所打擊,已然足夠表達認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放逐者的悲傷;而第二代人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否定更能表現(xiàn)日益高漲的受西方影響的工商業(yè)社會文化對傳統(tǒng)文化的排擠和壓制,傳遞深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放逐者的情感上的抵制和理智上的無奈。

      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的“游子”,他們或因為求學、或因為出仕、或因為戰(zhàn)亂,主動或被動地漂泊在外,但是,他們并沒有被他們自己認同的中華文化和故土所拋棄,他們始終是有著中華文化以及故土對他們文化身份的認同。然而白先勇筆下的“放逐者”,他們認同的中華文化、認同的故土因為主觀的、政治的、歷史的原因,幾乎已經(jīng)回不去了,而他們定居的臺灣或者海外卻并沒有得到他們的文化認同,亦沒有認同他們的文化身份。

      三、家的功能

      參照對象的多元化,使白先勇筆下的放逐者既要面對中國大陸,又要面對臺灣和西方。因此,家在白先勇小說中豐富的文化功能由此表現(xiàn)出來。對于白先勇筆下的放逐者來說,家不只是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還意味著它能為放逐者的身份找到文化意義上的確切地位與歸宿。

      家的功能,在于它能為放逐者提供安身立命的避風港。家,就是放逐者對安全、保護、歸屬的期盼。放逐者“從一個空間向另一個空間遷移時,他謀求同質性的壓力和消除差異的努力,愈是趨于強烈,自我與他者的差異也就愈會對他產(chǎn)生逼壓感,導致的自我焦慮因而也就會愈為強烈”[5](P97-100)。在新舊文化的轉化過程中,白先勇筆下的放逐者紛紛表現(xiàn)出不適應,有些甚至很嚴重。吳漢魂(《芝加哥之死》)在芝加哥大學求學,連母親去世都沒有去送終,這說明他在盡力融入新的文化之家,而置舊的文化之家于不顧;他最后獲得了文學博士學位,似乎他成功了,可是,他從來到美國之后在同學聚會的時候就自卑、緊張、害羞、局促,直到畢業(yè)也沒有什么改變,最后他也沒有找到工作。他在背離舊的文化之家的同時,舊的文化之家也把他拋棄了,而他又不能融入新的文化,最后的結局便是“一九六〇年六月二日凌晨死于芝加哥,密歇根湖”[6](P246)。李家少爺(《思舊賦》)去美國留學,回來之后其智商回到了三五歲的孩童時期。在這樣的情況下,放逐者反過來尋找家,完全是一種本能的需求。

      家的功能,還在于它為放逐者身份找到文化上的確切地位和歸屬。白先勇的小說繼承了中國文學中“家”的母題,然而因為其筆下多是描寫身在臺灣的具有“外省人”*臺灣人來源大致分為三個:一個是臺灣本土的原住民,這一部分人的基因與太平洋島嶼的原住民基因相似;一個是中國大陸東南沿海一帶從元明開始直到日據(jù)時代之前陸續(xù)到臺灣落腳定居的中國人,這一部分被稱為“本省人”;第三種是日本投降,大陸接管臺灣之后陸續(xù)到臺灣的大陸人,這一部分被稱為“外省人”。這一特殊身份的放逐者們,導致其小說中的“家”在內(nèi)涵和情感上有更復雜的意義。他們在“失家”之后,繼而“思家”,“思家”的背后隱藏著中國人對于“家”的重視,文學中“思家”的母題,其實是“家”的母題的嬗變。又因為單純的“思家”之情已不足以表達放逐者的痛苦,于是,在白先勇的小說中,“思家”這種情感、思想上的動作就變成了“尋家”這種實際上的動作,變成了他們尋找一種文化身份認同的動作。對于臺灣人來說,放逐者是忽然的闖入者;對于西方人來說,放逐者是中國人、是華裔、是他者。當白先勇筆下的放逐者懷著追求異域新家的理想來到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卻總要被問一句:你是中國人?若回答:是。則被人聯(lián)想到大陸,卻又放不下“中華民國”的情結——然而臺灣航空飛機的機身上卻早已沒有青天白日旗,空留一朵梅花。若回答:不是。流在血液里的華夏血脈就要叫囂、反抗,說:我本是中國人!面對這種情況,放逐者對家的認同,實際上是在“他鄉(xiāng)”環(huán)境中強化文化理想訴求的一種努力。因此,家便不能只是一個地理性的概念,它還要是一個充滿文化意義的概念,它得預定存在一個人為力量無法將它割裂開的、可以供具有共同種族身份的人居住的空間。這個空間,在白先勇的小說中,往往被他筆下的放逐者視為中國。這是一個所有的中國人共有的空間,一個廣闊自足的大“家”,在這個大“家”中,他們都為這個大“家”所包容,有著中國人這一文化身份。中國文化一直以來都被看作博大精深、包羅萬象的,這一特點使得這個大家庭正可以包容所有的“中國人”,即使人與人之間還存在種種差異——他們或有同性戀者,或有信仰佛道、基督之人,或在政治上有不同國籍……因而,在白先勇心中,家不僅具有空間性,還包含了一種文化精神。

      結語

      綜上所述,白先勇小說中的“思家”主題與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思鄉(xiāng)”母題系出同源,這個源頭就是“家”。由于白先勇筆下描寫的身在臺灣的放逐者們具有“外省人”的特殊身份,他們與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的“游子”有所不同,他們對于“家”的感情更加強烈,不僅包含一種離鄉(xiāng)之苦與思鄉(xiāng)之情,還包含無數(shù)被放逐到臺灣之后又再漂泊于異國的臺灣人的漂泊之苦。所以,“家”對于白先勇小說中的放逐者而言,不僅是身體的歸巢,還意味著其對于放逐者的文化身份的認同。

      [1](漢)許慎撰,(宋)徐鉉校訂.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2012.4重印).

      [2]白先勇書話[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

      [3]白先勇.臺北人[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4]歐陽子.王謝堂前的燕子:白先勇《臺北人》的研析與索隱[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5]趙小琪.身份沖突中家的建構與功能——余光中詩歌“家”的文化學闡釋[J].江漢論壇,2009(6).

      [6]白先勇.寂寞的十七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孫葳]

      2015-10-10

      鄭果,西南大學文學院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與中外文化。

      I207

      A

      2095-0292(2016)01-0113-03

      猜你喜歡
      白先勇大陸身份
      白先勇與《紅樓夢》
      紅樓夢學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2:04
      旅美作家白先勇的家國情懷
      華人時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32
      IQ大陸
      白先勇:我有一顆天真的老靈魂
      海峽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32
      北方大陸向
      跟蹤導練(三)(5)
      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你知道嗎
      冰之大陸
      白先勇筆下女性形象分析
      人間(2015年8期)2016-01-09 13:12:38
      互換身份
      九龙坡区| 杭锦后旗| 汾西县| 郧西县| 绥宁县| 北海市| 华蓥市| 腾冲县| 加查县| 新蔡县| 温州市| 调兵山市| 中牟县| 珲春市| 深水埗区| 右玉县| 百色市| 济阳县| 兴隆县| 平果县| 寻乌县| 泾源县| 虹口区| 县级市| 望奎县| 龙州县| 玉龙| 姜堰市| 九龙县| 玛纳斯县| 永安市| 梧州市| 舟曲县| 鹿泉市| 南丰县| 扶绥县| 云霄县| 清镇市| 体育| 曲周县| 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