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林 內蒙古阿榮旗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62750
綿羊念轉血矛線蟲病的診斷治療
國 林內蒙古阿榮旗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162750
念轉血矛線蟲屬毛園科,寄生于反芻獸第4胃(皺胃),偶見于小腸內,成蟲呈毛發(fā)狀,因吸血而顯現淡紅色,因白色的生殖器官環(huán)繞于紅色含血的腸道周圍,形成紅白線條相間的外觀,故稱念轉血矛線蟲。念轉血矛線蟲病可引起羊貧血、消瘦和慢性消耗性癥狀,并能引起死亡,給養(yǎng)羊業(yè)造成嚴重損失。
阿榮旗某鄉(xiāng)鎮(zhèn)養(yǎng)殖戶春季轉場放牧期間,因沒有及時采取驅蟲預防措施,導致綿羊發(fā)生了念轉血矛線蟲病,經過筆者的診斷和治療,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4年4月中旬,某養(yǎng)殖戶把153只羊轉場到林區(qū)草場進行放牧飼養(yǎng),羊只營養(yǎng)狀況參差不齊,大部分體質瘦弱。轉場前沒有進行驅蟲工作,加之羊只剛到新牧場不適應環(huán)境,引起發(fā)病。轉場到新牧場15天后羊只發(fā)病死亡2只,又過7天后死亡10只,并有30只出現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和下頜水腫癥狀。
癥狀以貧血、衰弱和消化系統紊亂為主,有的下頜間或下腹間水腫。急性型以突然死亡為特征,尸體眼結膜蒼白,高度貧血;亞急性型顯著貧血,患羊眼結膜蒼白,下頜間或下腹間水腫,身體逐漸衰弱,被毛粗亂,下痢與便秘交替,病程一般為2~3個月到4個月;慢性型癥狀不明顯,病程7~8個月或1年以上。
尸檢3只病死羊,可見尸體消瘦,尸僵不全,血液稀薄并且不易凝固;胸、腹腔有積液,肝脾實質器官薄而色淡。剖檢真胃可見內有大量暗棕色細小蟲體吸附在胃黏膜上或游離于真胃。
根據發(fā)病情況、臨床癥狀及剖檢結果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還需實驗室診斷。實驗室診斷用漂浮法進行蟲卵計數,如果1g糞便中有100個以上蟲卵,結合該病的流行特點及臨床癥狀、剖檢結果即可確診。
治療用丙硫苯咪唑按15mg/kg體重一次性灌服,隔7天再灌服1次,15天后回訪,再無新病例發(fā)生和死亡,病羊恢復健康。
預防可進行預防性驅蟲。一般在春秋季各驅蟲一次,冬季用高效驅蟲藥驅殺休眠的幼蟲,轉換牧場時進行驅蟲。在嚴重流行地區(qū),放牧期間將硫化二苯胺混于精飼料或食鹽內任羊舔服,每只羊每天大約飼喂0.5~1.0g,持續(xù)2~3個月有良好的預防作用。加強飼養(yǎng)管理,放牧羊應盡可能避開潮濕地帶和避開幼蟲活躍時間段以減少感染的機會,注意飲水清潔衛(wèi)生,設立清潔的飲水點。合理補充精飼料和礦物質,提高羊體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