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明宇 宋永坡 李嘉萍 田雷 王立芳 謝英明 郭英欣 薄艷
補充維生素D對老年維生素D缺乏合并糖耐量異常餐后血糖的影響
齊明宇 宋永坡 李嘉萍 田雷 王立芳 謝英明 郭英欣 薄艷
目的探討維生素D缺乏合并糖耐量異常的老年患者補充維生素D后對餐后血糖的影響。方法200例老年維生素D缺乏合并糖耐量異?;颊?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00例。治療組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補充維生素D,對照組采取單純生活方式干預降糖治療。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用藥前,兩組患者各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1個月,治療組維生素D指標(25.95±10.06)ng/ml優(yōu)于對照組(19.14±11.57)ng/ml(P<0.05),治療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島素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2個月,兩組空腹血糖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維生素D、餐后2 h血糖、胰島素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用藥后3個月,兩組空腹血糖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維生素D、餐后2 h血糖、胰島素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補充維生素D可使維生素D缺乏的老年糖耐量異?;颊卟秃笱沁M一步下降。
維生素D;老年糖耐量異常;餐后血糖
維生素D 是人體必需的一種營養(yǎng)維生素,除了鈣磷代謝調節(jié)外,還對全身各組織細胞有著廣泛的作用。老年患者大多伴有維生素D的缺乏,糖耐量異常的老年患者更是逐漸增多,目前綜合干預是抑制病情進展的關鍵,探尋一種操作簡單、效用明顯的營養(yǎng)支持療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次研究就老年糖耐量異常人群維生素D水平與血糖及胰島功能的關系,探討維生素D對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性。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來本院內分泌科門診檢查或住院的200例患者,診斷為糖耐量異常及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D≤20 ng/ml)。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00例。治療組平均年齡(68.20±12.78)歲,男48例,女52例,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5.21±2.55)kg/m2;對照組平均年齡 (69.76±12.09)歲,男40例,女60例,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6.90±2.39)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達到糖耐量診斷標準并且伴有維生素D缺乏,年齡≥65歲,無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及無肝腎損害,患者血鈣、血磷、血甲狀旁腺激素(PTH)均在正常范圍內,空腹及第一口主食餐后2 h采集靜脈血。
1.3排除標準 目前服用維生素D和鈣劑者;腎功能衰竭、腎病綜合征;惡性腫瘤;肝功能衰竭;過去6個月內注射過維生素D者;已經明確診斷糖尿病者。
1.4治療方法 治療組患者采取生活方式干預基礎上給予維生素D(骨化三醇0.25~0.50 μg,1次/d,口服)治療;對照組采取單純生活方式干預降糖治療。于治療后1、2、3個月在觀察患者維生素D水平的基礎上,觀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胰島素變化。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用藥前,兩組患者維生素D、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島素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1個月,治療組維生素D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島素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2個月,兩組空腹血糖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維生素D、餐后2 h血糖、胰島素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用藥后3個月,兩組空腹血糖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維生素D、餐后2 h血糖、胰島素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2,3,4。
表1 兩組用藥前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用藥前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 維生素D (ng/ml)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胰島素(μU/ml)對照組 100 18.4±12.15 6.268±0.497 8.891±1.026 28.4±6.42治療組 100 18.6±12.36a6.300±0.514a9.028±1.038a29.2±5.05a
表2 兩組用藥后1個月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用藥后1個月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 例數(shù) 維生素D(ng/ml)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胰島素(μU/ml)對照組 100 19.14±11.57 5.602±0.674 6.679±1.170 22.17±7.98治療組 100 25.95±10.06a5.587±0.553b6.605±1.200b20.63±6.73b
表3 兩組用藥后2個月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用藥后2個月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 例數(shù) 維生素D(ng/ml)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胰島素(μU/ml)對照組 100 19.75±11.63 5.735±0.907 6.808±1.052 16.37±7.07治療組 100 39.81±12.21b5.709±0.694a6.409±1.372b12.24±7.63b
表4 兩組用藥后3個月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用藥后3個月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 例數(shù) 維生素D(ng/ml)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胰島素(μU/ml)對照組 100 20.82±10.43 5.692±0.812 6.963±1.473 14.51±6.47治療組 100 68.64±18.69b5.583±0.978a6.324±1.289b10.79±5.83b
研究表明[1,2],伴有維生素D缺乏的動物,糖尿病的發(fā)病率較高,補充維生素D后,可以延緩和減少糖尿病的發(fā)生。胰島素的分泌是一個鈣依賴性的過程,鈣和維生素D攝入不足可破壞β細胞內外鈣離子池的平衡,進而影響胰島素的正常釋放[3]。本研究顯示,生活干預可以使血糖明顯下降,補充維生素D后血糖的下降尤其是餐后2 h血糖下降更明顯,補充維生素D后可以明顯改善胰島素抵抗,可能與維生素D作用于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島素分泌有關。補充維生素D后患者的血鈣、24 h尿鈣并沒有明顯增加,表明補充少量維生素D是安全的。
老年人腎臟的羥化酶功能降低,飲食攝入量大多減少,并且大多合并消化道疾病,同時戶外活動減少,日照時間減少,容易造成維生素D減少甚至缺乏。近些年,有關維生素D與疾病關系的研究成為了目前的熱點。維生素D的水平與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可能有著密切的關系,維生素D3有刺激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實驗證明維生素D 缺乏可以導致胰島素釋放降低[4]。
綜上所述,維生素D缺乏并伴有糖耐量異常的老年患者補充維生素D后,不僅使患者的維生素D水平得到了良好的補充,而且能使患者的餐后血糖進一步下降。維生素D能改善胰島素抵抗,預防糖尿病的發(fā)生。
[1]王煒,邢學農,葉山東,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維生素D水平和胰島素抵抗及胰島B細胞功能的相關性研究.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2,15(5):485-487.
[2]郭瑞,褚建平.維生素D缺乏與2型糖尿病.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1,23(4):479-480.
[3]張健,代永紅,江志輝,等.補充鈣加維生素D3對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影響.醫(yī)學臨床研究,2015,32(1):163-164.
[4]蔡敏.老年糖尿病人群活性維生素D 水平與血糖及胰島功能的關系.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30(31):27-2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125
2016-06-23]
132000 吉林市中心醫(yī)院內分泌科(齊明宇 宋永坡李嘉萍 田雷 王立芳 謝英明 薄艷);吉林市人民醫(yī)院(郭英欣)
李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