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蓮花 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種雞場 810199
?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診斷及防治措施
包蓮花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種雞場810199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AILT)是由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ILTV)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該病流行傳播快、發(fā)病急,病雞以咳嗽、呼吸困難、咳血樣滲出物為主要臨床特征,若治療不及時,將會造成雞只大批死亡,嚴重危害養(yǎng)雞業(yè)的發(fā)展。本文介紹了該病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及防治措施,供參考。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臨床癥狀;預防;治療
該病的病原是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屬禽皰疹病毒。病毒呈球狀,有囊膜,囊膜表面有纖突,多存在于病雞的氣管組織及滲出物中。該病毒對氯仿、乙醚等敏感,而對外界環(huán)境沒有較強的抵抗力,陽光直射下6~8小時即可被滅活,不耐高溫,煮沸即可被殺死。常用的消毒藥劑,諸如5%石炭酸、1%苛性鈉溶液或3%來蘇爾可將病毒滅活。
不同品種和年齡的雞都易染病,但主要威脅青年雞和產蛋雞。該病自然條件下主要侵害雞,幼齡火雞、野雞、孔雀及鵪鶉也可感染。該病主要傳染來源為病雞和帶毒雞,可經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或眼分泌感染,被病毒污染的飼具、飲水和飼料是主要的傳播媒介。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多見于寒冷冬春和晝夜溫差較大的時節(jié);該病傳播迅速、發(fā)病急,可在2~3天波及全群,常呈地方性流行。
感染該病的雞以抬頭伸頸、張口呼吸、發(fā)出喘鳴音為典型臨床癥狀。急性病例有帶血性黏液咳出,甩在地面、墊草或雞籠上,慢性病例口腔檢查時,可見喉頭黏膜上有干酪樣物,呈淡黃色。蛋雞產蛋量下降,食欲減退或廢絕,消瘦,伴有結膜炎。嚴重病例則出現(xiàn)呼吸極度困難,排黃白色或綠色稀糞,多因窒息死亡,病程短則24小時左右,長則5~10天,耐過雞大部分成為帶毒雞,若存在應激因素或細菌繼發(fā)感染,則將增加死亡率。
對病死雞剖檢可見鼻腔充血、出血嚴重,伴有大量鼻汁,肺、支氣管出現(xiàn)炎癥,胃腸、肝、脾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急性病死例喉頭、氣管黏膜出血、充血、潰瘍,氣管內可見大量血痰或條狀血凝塊,喉頭黏膜有出血點,針尖樣;慢性病死例可見喉頭有黃白色黏液或干酪樣物堵塞,氣管內有條狀或黃白色干酪樣物,氣管壁上粘有血絲分泌物。
(1)根據流行特點、臨床癥狀以及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具體確診需要通過實驗室診斷。鑒于在該病感染的初期即12~120小時,能夠在病雞喉頭、氣管或眼結膜上皮組織中看到核內包涵體,為此可在發(fā)病早期,采集氣管、喉頭及眼結膜組織制成涂片,在無水甲醇中固定3~5分鐘后經姬姆薩氏染色,鏡下檢查可見上皮細胞核內包涵體,包涵體呈紫色并時而伴有粉紅色,周圍有暈輪[1]。血清學診斷包括瓊脂擴散試驗(用喉氣管分泌物或組織懸液離心,取其上清液作抗原,用標準ICT抗體做瓊脂擴散試驗,在抗原和標準抗體間出現(xiàn)沉淀線[2])、病毒中和試驗、免疫熒光試驗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
(2)由于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同雞新城疫、雞傳染性鼻炎和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傳染病較為相似,容易發(fā)生誤診,為此臨床上還要做好該病同此類疾病的鑒別診斷工作。雞新城疫常呈急性敗血癥狀,病死率高,主要病理變化為全身敗血癥;傳染性鼻炎病例有黏漿性鼻液,打噴嚏,臉部腫脹;傳染性支氣管炎病例呼吸音低,多發(fā)生于雛雞,病變多在氣管下部。
(1)預防措施。注重飼養(yǎng)管理,雞群飲水和飼料要衛(wèi)生、充足,及時清除雞糞,定期對雞舍內外嚴格消毒,建立健全衛(wèi)生防疫制度;改善飼養(yǎng)環(huán)境,雞舍定期通風換氣,避免雞群受到有害氣體(NH3、H2S等)的刺激;確保雞舍溫度、濕度相對穩(wěn)定;降低雞只飼養(yǎng)密度,防止雞群過度擁擠。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種。疫苗使用傳染性喉氣管炎弱毒苗,于45日齡進行首免,于80~90日齡進行二免。相比點眼免疫而言,滴肛免疫更加安全,因為點眼免疫致使雞應激反應較大,可能會使雞只引發(fā)喉炎。
(2)治療措施。對于呼吸困難癥狀顯著的病雞,可攝出其喉頭堵塞的黃白色干酪樣物;對發(fā)病雞群采用滴肛免疫法緊急接種喉炎苗;飼料或飲水中添加含有冰片、牛黃等成分的中藥,連用4~5天。同時雞群應服用抗菌藥物,防止繼發(fā)感染。
[1]樊彥勇,劉婷,劉健鵬.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實驗室診斷技術[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Z2:103-105.
[2]李常德.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診斷要點與防治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yè),2008,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