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逢亮
(中南民族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試論形式動詞“造成”及其詞匯化
高逢亮
(中南民族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形式動詞的典型成員已經(jīng)確定,但是對于其非典型成員的研究還很不夠?!霸斐伞笔欠堑湫托问絼釉~,和典型形式動詞有相似性,同時在語義表達層面存在互補關系?!霸斐伞睆亩陶Z到詞的詞匯化歷程反映了其用法的嬗變。論證“造成”形式動詞的用法及其詞匯化過程可以加深對形式動詞的認識。
造成;形式動詞;詞匯化
對于形式動詞的范圍,目前學界的觀點基本已達成共識。呂叔湘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指出,形式動詞包括“進行、從事、給以、予以、給予、裝作”少數(shù)幾個[1]。朱德熙認為,形式動詞是只在書面語里出現(xiàn)的少數(shù)幾個及物動詞如“進行、加以、給予、給以、予以、作”等[2]3。周剛把形式動詞分為兩類,一類包括“加以、給以、予以、給予”,另一類包括“進行、作”[3]。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增訂三版)認為形式動詞包括“給以、予以、加以、致以、進行”等[4]。楊虹對各家提出的形式動詞的范圍作了歸納,并指出其中的“進行、作、加以、給以、給予、予以”等六個動詞是形式動詞[5]??梢?,研究者們所論及的形式動詞的范圍基本上是一致的,典型形式動詞已經(jīng)確定。而且所有形式動詞的研究者都沒有提出“造成”是形式動詞。筆者在碩士學位論文中提出了形式動詞的原型范疇,其中包括24個形式動詞,其中大部分都是非典型形式動詞[6]。根據(jù)認知語言學的原型范疇理論(prototype theory),詞類是一個原型范疇,包括典型成員,這部分成員容易識別、歸類,也包括非典型成員,這部分成員往往處在一類范疇的邊緣,隸屬度較低。形式動詞作為動詞的特殊次類,也可以視作一個原型范疇,典型成員已經(jīng)確定,非典型成員卻還需要進一步探索。當然,典型成員的語義、語法特征是確定非典型成員的參照。只有當與典型形式動詞具有極強的相似性時,才可以斷定它隸屬于形式動詞,是非典型成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論證“造成”是非典型形式動詞,主要從句法功能、語義表達等方面來展開討論。
呂叔湘指出,漢語沒有嚴格意義的形態(tài)變化,不能不主要依靠句法功能劃分詞類[7]。判定“造成”是否隸屬形式動詞,就要看它是否具備形式動詞的句法功能。
朱德熙指出,形式動詞的賓語如果是雙音節(jié)及物動詞形式,該雙音節(jié)及物動詞所攜帶的受事成分需要由介詞引導前置,所以形式動詞有標記前置受事的作用[2]5。朱先生準確地指出了形式動詞最為重要的句法功能,認為這可以作為判定形式動詞的充分條件。只要能以雙音節(jié)及物動詞為賓語,并且可以標記前置受事,就可以判定為形式動詞。“造成”可以以雙音節(jié)及物動詞作賓語,能夠標記前置受事,具備形式動詞的句法功能。比如以下幾例①:
(1)但美方每年審議對華最惠國待遇的做法不僅影響兩國經(jīng)貿(mào)關系,而且對整個中美關系造成損害。
(2)凌晨2時,雨越下越大,堤腳經(jīng)大雨數(shù)小時的浸泡開始發(fā)軟,進一步施工將對大堤安全造成影響。
(3)幾家小造紙廠每天將10余萬噸廢水通過漕河排入白洋淀,對下游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
(4)日本國內(nèi)極少數(shù)右翼勢力和軍國主義分子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對中日關系造成干擾和破壞。
例(1~4)中“造成”的賓語都是雙音節(jié)及物動詞,并且這些雙音節(jié)及物動詞的受事成分都由介詞“對”引導前置。由于例(1~4)中的“造成”具備了形式動詞的屬性,語義虛化,所以以上例句中的劃線成分都可以通過刪略“造成”變換成(S)VO語序的結構,比如例(1)可以通過這樣的句法操作變換為例(5),并且基本意思不發(fā)生變化。
(5)但美方每年審議對華最惠國待遇的做法不僅影響兩國經(jīng)貿(mào)關系,而且損害整個中美關系。
比較例(1)和例(5)可以發(fā)現(xiàn),“造成”在以雙音節(jié)及物動詞為賓語起標記前置受事的作用時,語義虛化程度較高,在句中主要起句法上的作用,構成句義方面的貢獻較小。這和典型形式動詞“進行”“加以”等的句法表現(xiàn)是相似的。
(6)大腦對這些原料加以分析、概括,抓住事物的共同特點,舍棄次要的屬性,把事物歸成類。
(7)工作設計的第一步就是對原有工作狀況進行調(diào)查、診斷,以決定是否應進行工作設計,應著重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
對比例句(1~4)和(6~7)可以發(fā)現(xiàn),“造成”能夠分布在形式動詞的典型分布位置,具備典型形式動詞的句法功能。
在國家語委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中還發(fā)現(xiàn)一個“加以”和“造成”連續(xù)使用的用例:
(8)這種關系一般由技術規(guī)范加以調(diào)整,但由于對技術規(guī)范的違反,往往對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而這種危害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社會主義經(jīng)濟秩序和社會秩序。
這也進一步證明“造成”的句法表現(xiàn)和典型形式動詞相似。
形式動詞的數(shù)量較少,是個封閉類。成員之間雖然常??梢韵嗷ヌ鎿Q而不改變句子的基本意思,但是都有其“個性”,各有其獨特的表達功效。
通過對大量語料的考察發(fā)現(xiàn),形式動詞雖然語義確實虛化,但并不是完全喪失了表義功能,它們?nèi)匀荒苜x予句子特定的意義。以典型形式動詞為例,“進行”表示動作行為正在持續(xù),“加以”表示對特定對象施加一定的作用,“造成”則表示對特定對象產(chǎn)生的一定影響,而且這種影響一般是負面的。根據(jù)統(tǒng)計,形式動詞“造成”的賓語頻率比較高的主要有“損害”“影響”“危害”“沖擊”“浪費”“污染”“打擊”“威脅”“破壞”“震動”等詞語。這些詞語的所指往往對它們的受事成分而言是不利的,含有消極色彩。所以,在句法層面,“造成”的標記前置受事的作用與“進行”“加以”相同,但是在語義層面,“造成”所攜帶的動詞賓語在語義上都含有消極色彩,它賦予句子的高層次含義與“加以”“進行”等有所不同,可以與其他典型形式動詞構成互補的關系,這體現(xiàn)了“造成”作為形式動詞的獨特表達功能。
(9)現(xiàn)在采取極端方式對奔馳公司的無形資產(chǎn)進行損害,不僅于事無補,公司反而擁有了保留起訴的權利。
例(9)是在語料庫中發(fā)現(xiàn)的一個用例,使用“進行”表示“損害”正在進行,尚未完全實現(xiàn),而且從表達功效上來說句子整體上顯得客觀,表現(xiàn)了不偏不倚、就事論事的態(tài)度。如果用“造成”替換,句子的意思會發(fā)生細微變化,“損害”成為一個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結果,而且句子的主觀意味變強,說話者是站在“損害”的受事“奔馳公司”的立場來敘述這件事的??梢姡斑M行”和“造成”的詞匯義在構成句義時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而且從句子整體意義的角度說,它們的作用極為關鍵。再如例(9)和例(10)的對比:
(10)目前,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協(xié)會主要采取會員門戶網(wǎng)站聯(lián)合封堵的形式加以打擊,并介紹推廣終端過濾軟件,以凈化網(wǎng)絡空間。
(11)TPP協(xié)議達成將對印度紡織出口造成打擊。
形式動詞“加以”有施加之義,強調(diào)的是動作行為的力度,行為本身也是在進行之中;“造成”則正如上文所說,強調(diào)結果已經(jīng)產(chǎn)生。
“造成”和典型形式動詞的另一個相似處是:它們本身的詞匯義并不是很具體,都具備語義進一步虛化的條件。
(12)約旦外交大臣塔拉瓦奈5日在這里對記者說,以外長利維辭職將給內(nèi)塔尼亞胡的內(nèi)閣造成新的危機,對其今后的一系列決定造成負面影響。
例(12)中包括兩個“造成”,前一個“造成”后的賓語中心語“危機”是地道的名詞,表現(xiàn)的是“造成”的本義,第二個“造成”是形式動詞。實際上,這兩個“造成”的意義差別不大。這是“造成”能夠在語義層面進一步虛化,最終成為形式動詞的一個重要條件。
“造成”是形式動詞,《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已收錄了“造成”一詞[8]1625,而《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沒有收錄,這反映了“造成”基本上已經(jīng)完成了詞匯化,其“詞”的地位得到了認可。其他辭書如《辭海·語詞分冊》未收“造成”,《漢語大詞典》雖然收錄了“造成”,但注明的義項是“造就”,不是我們所討論的對象[9]??梢姟霸斐伞敝皇腔旧蠈崿F(xiàn)了詞匯化,很多工具書還未收錄。“造成”最初確實是短語,比如:
(13)a.他曾在安慶找了幾位明數(shù)理的舊學者和鐵匠木匠去試造輪船,造成了以后不能行動。
b.茶館不僅代表著一種獨特的經(jīng)營方式,而且還造成了豐富多彩的日常文化。
c.由于科技的非人道化使用,它也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和威脅。
d.司馬昭這才看清楚劉禪的確是個糊涂人,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就沒有想殺他。
(13a)中的“造成”是短語,其受事是具體實物(輪船),這種情況的“造成”可以在中間插入“得”或者“不”,“造”和“成”可以分離;(13b)中“造成”的賓語不再是具體實物,“造成”的語義發(fā)生變化,“造”不再是表示“建造、制作”這樣具體的行為動作,語義虛化明顯;(13c)中“造成”的賓語包括抽象名詞“災難”和動詞“威脅”,“造成”開始攜帶及物動詞作賓語,語義進一步虛化;在(13d)中“造成”負責標記前置受事,語義虛化程度高,“造成”作為詞的地位變得突出。可見,“造成”經(jīng)歷了從表示“建造完成”之義的短語到語義虛化,主要充當語法標記的詞這樣的變化?!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對“造成”的解釋是“引起;形成(多指不好的結果)”[8]1625,這正是“造成”作為形式動詞的意義,可見形式動詞是“造成”詞匯化鏈條的終點。由于“造成”作為形式動詞的使用頻率還不夠高,攜帶的及物動詞賓語數(shù)量不算多,所以“造成”詞匯化的程度并不高,這也體現(xiàn)了“造成”作為形式動詞的非典型性?!霸斐伞笔鞘鲅a結構,董秀芳指出對述補結構來說,補語語義的可預期性越高,越容易實現(xiàn)詞匯化[10]?!霸臁北緛肀韯幼餍袨?,“成”表示完成,是動作行為的一個較為普遍的結果,“造”和“成”概念距離接近,語義聯(lián)系密切,容易成詞。
上面主要從句法功能和語義方面論證了“造成”具備形式動詞的屬性。首先,“造成”能夠分布在典型形式動詞的句法位置,以雙音節(jié)及物動詞為賓語,起到標記前置受事的作用,具備形式動詞的句法功能。其次,當用作形式動詞時,“造成”語義上虛化,但是與高層謂語類似,對句義的構成發(fā)揮了關鍵作用?!霸斐伞蓖硎窘Y果已經(jīng)實現(xiàn),這和“進行”“加以”等典型形式動詞在表達功效上構成互補關系,這充分證明了“造成”作為形式動詞的必要性。形式動詞“造成”來源于短語“造成”,“造”本來語義實在,表示“建造”這樣的具體動作,隨著其賓語范圍的擴大,語義的抽象化,“造”逐漸喪失本義,“造”“成”結合越來越緊,詞匯化傾向明顯。當然,這個過程尚未完全結束,“造成”還有進一步詞匯化的空間。
形式動詞是個原型范疇,“造成”是它的非典型成員,非典型形式動詞究竟還包括哪些,這是一個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注釋:
①除單獨標明的以外,文中的例句均來源于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1]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32.
[2]朱德熙.現(xiàn)代書面漢語里的虛化動詞和名動詞[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5):3-8.
[3]周剛.形式動詞的次分類[J].漢語學習,1987(1):11-14.
[4]黃伯榮,廖旭東.現(xiàn)代漢語: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5.
[5]楊虹.現(xiàn)代漢語形式動詞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9.
[6]高逢亮.論形式動詞的范圍[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2012.
[7]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27-29.
[8]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K].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9]羅竹風.漢語大詞典[K].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898.
[10]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fā)展:修訂本 [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206.
[責任編輯 張亞君]
2016-08-31
中南民族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現(xiàn)代漢語形式動詞研究”(CSQ16022)。
高逢亮(1986-),男,山東萊蕪人,講師,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
H146
A
1008-4630(2016)06-00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