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王秀霞運用健脾除濕法治療痛經個案分析

      2016-03-10 05:41:05姚美玉楊金枝王秀霞
      光明中醫(yī) 2016年3期
      關鍵詞:皂角刺經量香附

      姚美玉 楊金枝 王秀霞

      ?

      王秀霞運用健脾除濕法治療痛經個案分析

      姚美玉1楊金枝2王秀霞3△

      痛經是女性行經前后或月經期出現(xiàn)的下腹部疼痛、墜脹,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適。中醫(yī)學認為,痛經病位在胞宮、沖任,病因有“虛”和“瘀”之分,舊時虛寒型痛經多見,多以溫經湯加減治療,但隨著社會發(fā)展,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多食少動,濕痰型體質偏多,病情表現(xiàn)往往虛實寒熱錯雜。王教授認為,對于濕痰型痛經,運用健脾除濕法改善其濕痰體質才是徹底治療此類痛經的根本。

      痛經;濕熱;月經量少;蒼附導痰湯

      痛經是女性行經前后或月經期出現(xiàn)的下腹部疼痛、墜脹,伴有頭痛、乏力、頭暈、惡心、嘔吐、腹瀉、腹脹、腰腿痛等一組全身不適的癥狀。

      中醫(yī)學認為,痛經病位在胞宮、沖任,病因有虛實之分。一般經期或經凈后疼痛,喜溫喜按者多為“不榮則痛”,屬虛證,可分為腎氣虧虛型、氣血虛弱型,治以補氣養(yǎng)血,溫胞止痛;而經前或經期疼痛,疼痛拒按,經色暗紅并伴有血塊者多為“不通則痛”,屬實證,可分為氣滯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濕熱蘊結型,治以行氣活血、清熱祛濕、逐瘀止痛[1]。但隨著社會發(fā)展,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主體體質也發(fā)生變化,病情往往虛實寒熱錯雜,這就給臨床上辨證用藥帶來困難。

      王秀霞教授為全國名中醫(yī),博士生導師,國家第二批帶高徒名老中醫(yī),從事中醫(yī)婦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 50 載,擅長診治婦科經、帶、胎、產及各種疑難雜癥,療效顯著。筆者有幸隨診,曾在臨床上遇到數(shù)例濕痰型痛經患者,經王教授治療效果頗佳,現(xiàn)介紹一例典型患者如下。

      1 病案舉隅

      湯某,女,23歲,2014年6月7日初診。主訴:經行腹痛3年余?,F(xiàn)病史:月經周期規(guī)律,量少,色暗,經行小腹墜脹痛,喜溫喜按,四肢清冷汗出,惡心,便溏。經前一周始痤瘡,口瘡,乳房脹痛,手腳心干熱,煩躁易怒。末次月經:20/5。平素乏力,尿頻,口干,下肢腫脹感(按壓無凹陷)。中醫(yī)查體:舌暗苔白膩,脈沉滑,平素便溏臭。體重指數(shù):23。輔助檢查:彩超:未見異常。自述曾口服湯藥數(shù)劑,服藥疼痛緩解,但停藥數(shù)月復發(fā)。四診合參,中醫(yī)診斷為痛經,經行口糜,證屬濕熱蘊結,氣滯血瘀型,西醫(yī)診斷為原發(fā)性痛經。治以健脾化濕,佐以清熱、理氣、化瘀,擬方如下:生白術15 g,蒼術20 g,赤芍15 g,黃芩15 g,石斛15 g,丹參20 g,香附15 g,姜半夏15 g,陳皮10 g,茯苓15 g,麥冬10 g,薏苡仁15 g,夏枯草15 g,土茯苓20 g,皂角刺10 g,通草5 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并囑患者平日常服茯苓薏米冬瓜仁粥、清淡飲食、多運動。

      二診:6月18日,患者服藥10天,自述服藥后便次增多,溏臭,口干減輕,身體輕快感,新起痤瘡較之前范圍變小,未見口瘡。四診合參,考慮患者濕阻氣滯有所減輕,又月經將潮。故治以燥濕、溫中行氣止痛,擬方如下:蒼術、姜半夏、麥冬、延胡索、夏枯草、皂角刺、漢防己、澤蘭、益母草各15 g,吳茱萸、小茴香、烏藥各10 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

      三診:6月27日,患者自述末次月經21/6,腹痛減輕,經量如前,未見血塊。王教授囑患者多運動,經凈后服6月7日方14天,繼服6月18日方至月經來潮。

      四診:7月26日,患者述平日精神狀態(tài)佳,痛經、口臭消失,經量較之前有所增多,苔薄白。由于患者是在校學生,欲服用中成藥,遂處以婦科養(yǎng)榮膠囊(主要成分是四物、麥冬、白術、香附、益母草等),經前5天改用調經助孕沖劑(成分是當歸,白芍,瓜蔞,川楝子,牛膝,王不留行,通草,皂角刺,枳殼,青皮,生白術)至經期結束。隨訪三個月,經量已恢復正常。

      按:王教授認為此患者并非古時常見的虛寒性痛經,雖然此患者小腹墜脹痛喜溫喜按、四肢清冷汗出為一派虛寒象,經前痤瘡、口瘡、手腳心干熱一派熱像,容易讓人誤認為是大溫經湯證的寒熱夾雜,但是結合其服藥經歷,王教授發(fā)現(xiàn)前方多為大溫經湯的加減,均藥后奏效,幾月后痛經復發(fā),提示未治其本病。故仔細詢問其病史,患者述幾年前經量較多,而今漸進性減少,且此患平素帶下色黃,口有異味,頭面部油脂分泌過多,喜膏粱厚味,舌暗苔白膩,遂診為濕熱蘊結,氣滯血瘀型。此患平素嗜食膏粱厚味,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水液停聚生濕,濕濁郁而化熱。濕熱初期,濕在氣分,濕阻氣機,清陽不升,故平素頭暈、乏力。經前血氣壅盛,濕熱上泛顏面,故滋生痤瘡、口瘡。濕熱蘊結中焦,脾不運化,但此患胃納尚可,故食欲強、便溏臭、口有異味。濕熱下注胞宮,與血結,傷血,連帶而下,故平素帶下色黃;又熱迫血行,故經量增加,色紅。濕阻氣機,陽氣運行受阻,不能溫煦胞宮和四肢,故出現(xiàn)經行小腹墜脹痛,喜溫喜按,四肢清冷汗出等虛寒象。濕性趨下,故自覺下肢腫脹。但濕性黏滯,纏綿難愈,故濕熱后期,熱入血分,耗傷陰血,故經量呈漸進性減少,舌暗,伴有血塊。

      2 用藥分析

      一診:王教授認為不除氣分之濕,難透血分之熱,故治以健脾化濕,佐以清熱、理氣、化瘀。用藥以婦科名方蒼附導痰湯中的蒼術、香附、半夏、茯苓、陳皮為基礎加減,意在健脾燥濕、化痰行氣,蒼附導痰湯出自《葉天士女科全書》,常用來治療因脾不健運,痰濕內阻而引起的諸多婦科病?!侗静萸笳妗费裕骸胺菜疂裰T邪,靡不因其脾健而自除”“蒼術,專入脾,甘苦辛烈,升陽散郁、除濕燥痰;白術,專入脾,味苦而甘,燥濕實脾、緩脾生津,生則較熟性更鮮補而不滯膩”,故用蒼術健脾燥濕行氣、生白術健利脾氣,使脾健濕除,為方中主藥。丹參、香附為婦科圣藥,養(yǎng)血活血、疏肝理氣。半夏、陳皮、茯苓燥濕化痰,理氣和中。少量麥冬、石斛養(yǎng)陰,防二陳之燥。 黃芩、薏苡仁清熱利濕。赤芍清血分熱。土茯苓清下焦熱、除濕消水、分清別濁。夏枯草清熱散結,皂角刺消腫排膿,王教授常用其治療經前痤瘡。通草祛濕,引熱下行。諸藥合用,功在使?jié)袢鈺?,熱清煩消。囑常服茯苓薏米冬瓜仁粥、清淡飲食、多運動意在改善其易濕熱的體質。二診:藥后便次增多,臭穢為身體排濕的反應,考慮到月經將潮,“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故治以燥濕化痰、溫中行氣、活血調經。方中延胡索、烏藥、小茴香、吳茱萸溫經行氣,止痛效著,王教授常以此來治療各種類型的痛經。丹參、香附合澤蘭、益母草共奏活血調經之功。三診:濕性粘滯,纏綿難去,故鞏固治療。四診:諸癥顯示,濕熱已去,此時應養(yǎng)陰血使經量增。由于患者是在校學生服用湯藥不便,又“陰血之難成易虧”,故改用中成藥緩緩調之,經凈后婦科養(yǎng)榮膠囊補氣養(yǎng)血,經前調經助孕顆粒疏肝行氣止痛、養(yǎng)血活血調經。

      3 總結

      中醫(yī)主張治病求本,對于此病來說濕熱除,則痛經不復發(fā)。現(xiàn)代人多膏粱厚味,缺乏鍛煉,所以體質多痰多濕,往往會產生一些與病因不一致的病癥,然其本質是由痰濕所致,這就要求醫(yī)者能夠清楚疾病的發(fā)展規(guī)律,詳細的詢問病史,做到望聞問切,審證求因,辨證論治。與此同時,醫(yī)者也要勸服此類患者改變生活習慣,從根本上改善其痰濕體質。

      [1]馬寶璋.中醫(yī)婦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94-96.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婦科二科(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學七年制2009級(哈爾濱 150040);3.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國醫(yī)館坤秀堂-王秀霞名老中醫(yī)工作室(哈爾濱 15004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17

      1003-8914(2016)-03-0337-02

      (本文校對:韓鳳娟2015-01-22)

      猜你喜歡
      皂角刺經量香附
      皂角刺側柏膏
      HPLC-DAD鑒別皂角刺中摻入野皂角刺的方法研究
      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技術分析皂角刺揮發(fā)油成分
      皂角刺總黃酮提取工藝的優(yōu)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中成藥(2018年3期)2018-05-07 13:34:41
      雙針床單賈卡經編織物網(wǎng)眼數(shù)量與送經量的關系
      紡織學報(2018年1期)2018-01-29 06:32:49
      治更年期冠心病方
      治胃寒痛
      婦女生活(2016年9期)2016-09-08 10:11:48
      組織工藝參數(shù)對經編送經量的影響
      紡織學報(2016年9期)2016-06-06 11:58:28
      氨綸經編平紋布送經量的影響因素
      紡織學報(2015年9期)2015-03-10 08:01:02
      對 《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含香附制劑質量控制的探討
      中成藥(2015年8期)2015-01-18 07:23:17
      乌鲁木齐市| 龙口市| 贡山| 横峰县| 宝坻区| 海兴县| 余江县| 浠水县| 蒲江县| 华池县| 襄樊市| 哈巴河县| 印江| 绵竹市| 鹤庆县| 黄梅县| 武威市| 炎陵县| 靖边县| 临朐县| 瑞金市| 连州市| 抚顺市| 务川| 宁河县| 讷河市| 广德县| 铜梁县| 临澧县| 营山县| 高要市| 花莲县| 宜兰市| 荥经县| 和平县| 开化县| 光泽县| 历史| 平潭县| 肥西县| 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