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桂枝亦為理氣良藥

      2016-03-10 12:31:20王安王磊徐文慧王天琪胡素敏
      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16年8期
      關鍵詞:奔豚黃元御方中

      王安 王磊 徐文慧 王天琪 胡素敏

      ?

      ·爭鳴·

      論桂枝亦為理氣良藥

      王安 王磊 徐文慧 王天琪 胡素敏

      桂枝,味辛、甘,氣香,性溫,是臨床上常用中藥之一?,F(xiàn)行各版《中藥學》教材均將桂枝列為解表藥,而目前不少學者的研究則多側重其通陽之功。筆者在臨床運用中發(fā)現(xiàn),桂枝還具有很好的理氣作用,可作為理氣良藥。追本溯源,本研究從歷代本草記載、方劑配伍及現(xiàn)代臨床應用等方面,對桂枝這一功用進行了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桂枝理氣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調和營衛(wèi)之氣、疏肝氣、降逆氣,而降逆氣又可分為:降肺氣、降胃氣、降奔豚氣。這一分析不僅擴大了桂枝的臨床應用范圍,更為醫(yī)家從多角度論治氣機不利病證提供了思路。

      桂枝; 理氣; 調和營衛(wèi); 疏肝氣; 降逆氣

      桂枝,味辛、甘,氣香,性溫,《神農本草經》謂其“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jié),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1]?!爆F(xiàn)行各版《中藥學》教材將桂枝列為解表藥,其功效常表述為發(fā)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逆,主要用于風寒感冒,寒凝血滯諸痛證,痰飲水腫及心悸等。筆者在臨床運用中發(fā)現(xiàn),桂枝一藥,可升可降,用于治療氣機不利病證效果卓著,實為理氣良藥。而目前桂枝理氣之功并未引起大家足夠重視,相關研究多不夠深入、全面,故筆者從歷代本草記載、方劑配伍及現(xiàn)代臨床應用等方面,對桂枝這一功用進行了分析、研究?,F(xiàn)介紹如下,以饗同道。

      1 調和營衛(wèi)之氣

      營衛(wèi)二氣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兩大物質基礎。正常情況下,衛(wèi)在外可向內降入,營在內可向外升出,升出降入,周流不息,營衛(wèi)和諧。而不論內因或外因,破壞了這一動態(tài)平衡,就會出現(xiàn)營衛(wèi)失調[2]:即營在內而不出,衛(wèi)在外而不入。桂枝辛溫發(fā)散,透達營衛(wèi),既可疏散表邪,復衛(wèi)降斂之性,又可透達營郁,助營向外升出,通過調節(jié)營衛(wèi)間的氣機升降來達到調和營衛(wèi)的目的。

      對于桂枝調和營衛(wèi)之氣的應用最早見于《傷寒論》,其中桂枝湯與麻黃湯是治療外感所致營衛(wèi)失調的代表方。兩方均用到桂枝,但因病機不同,桂枝發(fā)揮的作用亦不同。桂枝湯治太陽中風,風性主散,衛(wèi)氣外趨,不能固守營陰,營陰從衛(wèi)氣疏漏之處外泄,營弱衛(wèi)強而自汗出[3]。此為當降入者而浮盛,當升出者而升出太過[4]。方中桂枝質輕,辛溫發(fā)散,入肺、膀胱經,善疏衛(wèi)通陽,使風邪自表而去,復衛(wèi)降斂之性。營得衛(wèi)之閉斂,不致升發(fā)太過,則汗自止。麻黃湯治太陽傷寒,寒主收引,營衛(wèi)之氣郁閉,衛(wèi)氣不得內入,營陰不得外達,營郁衛(wèi)閉而無汗[3]。此為當降入者不得降入而閉郁,當升出者不得升出而滯澀[4]。方中桂枝辛溫能行,色赤入營,善“瀉營郁而發(fā)皮毛”[5]62,使表邪從汗而解。此二方,一者用桂枝而自汗止,一者用桂枝而得汗出,桂枝在其中均起到調和營衛(wèi)之氣的作用。

      其后《名醫(yī)別錄》提出“牡桂……出汗”[6],其實此即指桂枝能調和營衛(wèi)之氣。宋金元時期,醫(yī)家多用“發(fā)散”,“解表”概括桂枝這一功效。如《大觀本草》引陳承《重廣補注神農本草并圖經》“別說云謹按:……桂枝者枝條,非身干也,取真輕薄而能發(fā)散”[7]?!稖罕静荨份d“《心》云:桂枝氣味俱輕,故能上行發(fā)散于表”[8]?!夺t(yī)學啟源》載《主治秘要》將桂枝之用總結為:“治傷風頭痛,開腠理,解表,去風濕。”[9]發(fā)展至明清,醫(yī)家對于桂枝調和營衛(wèi)之氣的認識更為深刻。這一時期,桂枝調和營衛(wèi)的功效被明確指出,并得到廣泛認可。如《本草綱目》云“桂枝,透達營衛(wèi),故能解肌而風邪去,脾主營,肺主衛(wèi),甘走脾,辛走肺也”[10]?!侗静輦湟分^其“調和營衛(wèi),使邪從汗出,而汗自止”[11]?!兜门浔静荨芬喾Q“桂枝……達營衛(wèi),去風寒,發(fā)邪汗”[12]。

      近代,醫(yī)家對于桂枝這一功效的應用不僅限于表證,還拓展到由于營衛(wèi)不和導致的失眠、皮膚疾病等。如隋曉琳[13]認為當人體氣機失調,升降出入功能紊亂時,營氣不能入以行于脈中,衛(wèi)氣不能出以行于脈外,營衛(wèi)功能不能正常發(fā)揮,人體睡眠——覺醒節(jié)律必然紊亂,失眠也由之產生。治療可用加味柴胡桂枝湯。劉偉[14]認為營衛(wèi)二氣運行失??蓪е乱幌盗衅つw疾患的產生。而桂枝既可補衛(wèi)陽又可溫通經脈以暢營,為治療營衛(wèi)失調所致皮膚病的常用藥。并提出治療外有營衛(wèi)不和,內有大便積滯的蕁麻疹,可選用桂枝加大黃湯;治療汗出過多,營陰不足的皮膚瘙癢癥、白癜風、斑禿、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可選用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或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由此看出,桂枝以其能調和營衛(wèi)之氣,可應用于因營衛(wèi)不和導致的多種疾病。

      2 疏肝氣

      《素問·臟氣法時論》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15]。桂枝,味辛,氣香,性與肝和,故黃元御稱其入“足厥陰肝經……最調木氣”[5]59。

      關于桂枝疏肝氣的應用,最早見于《傷寒論》。如柴胡桂枝干姜湯[16]68,治“傷寒五六日……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方中桂枝辛散溫通,可暢行血脈,有助于疏利肝氣[17],與柴胡合用不僅疏散太陽少陽之邪,更可調達肝氣以散結。南朝梁時的《名醫(yī)別錄》則進一步總結為“牡桂……主治脅風,脅痛”[6],之后唐代《新修本草》亦尊此說。宋代,醫(yī)家更加重視桂枝理肝之功,每以桂枝配伍治療肝氣不利之脅痛。如《普濟本事方》載桂枝散[18],方以枳殼、桂枝配伍,治因驚傷肝,脅骨里疼痛不已。其中桂枝辛溫暢達肝氣,枳殼辛、苦,甘,微寒,能入肝破結泄氣。桂枝得枳殼則疏肝之力增,枳殼得桂枝則開結而和緩[19]。又如《重訂嚴氏濟生方》載平肝飲子[20],以桂枝、防風、枳殼、赤芍藥、桔梗、木香、人參、檳榔、當歸、川芎、橘紅、炙甘草組方,治喜怒不節(jié),肝氣不平,邪乘脾胃,心腹脹滿,連兩脅妨悶,頭暈嘔逆。方中桂枝辛散溫通,與枳殼等理氣藥同用,則通陽和血,使肝血通達,肝氣舒平。

      清代,醫(yī)家對桂枝疏肝氣的功用推崇備極,尤以黃元御和張錫純?yōu)樽?。如張錫純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桂枝解》中說道:“桂之枝形如鹿角,直上無曲,故善理肝木之郁使之調達也”[21]232。其著作《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所載培脾舒肝湯、升降湯,均用桂枝以舒郁調肝,功效甚捷。此外,張錫純治療“脅下疼兼胃口疼”,辨證屬肝經血虛火盛,肝氣郁結而土為木傷者,常以桂枝配伍龍膽草代柴胡[22],因柴胡“稟少陽生發(fā)之氣,于時為春,五行為木”[21]231,只能舒肝而不能平,而桂枝“花開于中秋,是桂之性原得金氣而旺,且又味辛屬金”“能降逆氣”,故在疏肝的同時亦“善抑肝木之盛使不橫恣”[21]232,這對目前臨床用桂枝治療肝郁證具有指導意義。黃元御尤精于氣機升降,他認為“風木者,五藏之賊,百病之長,凡病之起,無不因于木氣之郁”[23]21-22,而“桂枝,味甘,辛,氣香,性溫,入足厥陰肝經……最調木氣”[5]59,故在《四圣心源》諸方中,凡屬肝木不升者,無一不用桂枝疏肝達木。如達郁湯[23]66,以桂枝、鱉甲、甘草、茯苓、干姜、砂仁組方,治氣積在臍腹左脅者。方中桂枝疏肝達木,甘草、茯苓培土去濕。因“肝木之善達者,脾土之左旋也”[23]66,故桂枝與諸培土藥相合,肝脾同升,積氣隨升而漸散。此即黃元御所謂“肝脾積氣,在臍腹左脅……宜補肝脾以升之”[23]66。又如黃元御認為“血以溫升為性……溫氣之原,根于坎中之陽……肝血不升之原,則在于脾”[23]67,故對于“腎寒脾濕”致“木陷而血瘀”[23]者,其主張疏木導經之品,與燥土暖水之味相配。如破瘀湯[23]68,以甘草、茯苓、牡丹皮、桂枝、丹參、桃仁、干姜、首烏組方,治血瘀證。方中桂枝、牡丹皮疏肝達木,丹參、桃仁活血通經,甘草、茯苓、干姜溫水燥土。諸藥相合,則肝脾得升,而瘀血隨之升達而漸散。以上這些用法不僅證明桂枝確有疏肝氣的作用,而且為醫(yī)家臨床治療肝郁證提供了思路。

      3 降逆氣

      所謂氣機上逆,是指臟腑之氣當降而不降,逆而向上,或者升發(fā)太過。而桂枝所降的逆氣以肺氣、胃氣、奔豚氣為主。

      3.1 降肺氣

      桂枝降肺氣的論述,最早見于《神農本草經》,其云:“牡桂……主上氣咳逆”[1],之后仲景用其組方治肺氣上逆之證,如《傷寒論》桂枝加厚樸杏子湯[16]42-43,治太陽病誤下,致表證未解而肺氣上逆,出現(xiàn)“微喘”者[23]。方中桂枝辛溫發(fā)散,與芍藥相伍使表邪得解;與厚樸杏仁相配,又可降肺而定喘。又如木防己湯[25]33,治痰熱內郁,肺氣上逆之喘滿。方中桂枝既可宣散通陽而化飲,又可降肺氣而定喘。南朝陶弘景將桂枝這一功用進一步總結為“利肺氣”“止咳嗽”[6]。至明代,董宿系統(tǒng)整理臨床各科方劑,其輯錄《奇效良方·咳嗽門》所載人參紫菀湯[26],以人參、紫菀茸、桂枝、五味子、杏仁、甘草、縮砂仁、罌粟殼、生姜、烏梅組方,治肺氣不調,咳嗽喘急,久不愈者。方中人參大補元氣,桂枝配杏仁、紫菀肅降肺氣,五味子合罌粟殼斂肺平喘,諸藥相合,共奏補氣斂肺,止咳平喘之功。清代對桂枝降肺氣的認識更為深入,如《本草經解》解釋道“肺為金臟,形寒飲冷則傷肺,肺傷則氣不下降,而病上氣咳逆矣。桂枝性溫,溫肺,肺溫則氣下降,而咳逆止矣”[27]。費伯雄也在《醫(yī)醇賸義》中指出,“寒氣逆上,肺氣壅塞,清肅之令不能下行,故虛滿而喘咳。當溫肺降氣,以解寒邪,溫肺桂枝湯主之”[28]。方用桂枝、當歸、茯苓、沉香、紫蘇子、橘紅、半夏、瓜蔞實、桑白皮、姜汁,治肺脹,虛滿而喘咳。其中桂枝辛溫,既可溫肺散寒,又可合紫蘇子降肺平喘,是為君藥。張錫純亦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強調桂枝降氣定喘之功,責怪醫(yī)家不讀《神農本草經》之過[21]232。由此看出,桂枝確可用于肺氣上逆證,常與杏仁、厚樸、紫蘇子配伍,起到散肺寒、降肺氣的作用。

      3.2 降胃氣

      對桂枝降胃氣的應用最早見于《傷寒論》,如桂枝湯證,因太陽中風,肺氣上逆,胃氣隨肺氣上逆而致“鼻鳴干嘔”[16]23。方中桂枝不僅解肌發(fā)汗,還可降胃氣而止嘔;又如《金匱要略》茯苓澤瀉湯[25]48,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此證嘔吐乃中陽不運,胃有停飲所致,桂枝合生姜在此不僅通陽化飲,還可降胃止嘔,與諸健脾滲濕藥配伍,共奏溫陽化飲、降胃止嘔之功。后世醫(yī)家對桂枝這一功效亦有論述,如張錫純崇仲景之意,認為桂枝能使“胃氣之逆者下降”[21]232,其治療脾胃升降失調,致胃脘疼痛時欲呃者,就以生懷山藥、枸杞、生箭芪、生雞內金、生麥芽、桂枝尖、生姜等藥組方[21]482。其中桂枝一藥兩用,合麥芽以升脾,配雞內金以降胃,效果卓著??梢?,桂枝臨床亦可用于降胃氣,可與生姜、生麥芽、雞內金等藥配伍使用。

      3.3 降奔豚氣

      奔豚氣首見于《內經》,詳述于《傷寒論》。今論桂枝所降奔豚,非《靈樞》“足不收,不得前后”的奔豚,亦非《難經》腎積奔豚,而是《金匱要略》所論奔豚氣[29]。此病“皆從驚發(fā)得之”,與汗后傷陽有關。發(fā)作時患者自覺有氣從少腹起,向上沖逆,至胸或達咽,待沖氣下降,發(fā)作停止,卻如常人。因病發(fā)突然,氣沖如豚之奔,故命名為奔豚氣[30]。

      仲景以三方治療奔豚氣,其中兩方用到桂枝。桂枝加桂湯[15]57,治療傷寒誤汗傷陽,下焦水寒之氣乘虛上犯心胸所致奔豚[30]。方中重用桂枝不僅溫通心陽,更可平沖降逆,此即仲景所謂“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氣也”[16]57。而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16]46,治療“發(fā)汗后,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方中桂枝配茯苓溫陽化飲,平沖降逆。至清黃元御則發(fā)前人所未發(fā),認為“凡氣沖心悸之證,皆緣水旺土虛,風木郁動之故”,而桂枝可疏乙木而降奔沖[5]60。近代朱良春[31]亦認為,即使腎邪所致奔豚,亦往往夾肝邪為患,奔豚用桂枝,是取其溫腎制肝、平沖降逆的作用。此說不僅證明桂枝確可入氣分以降奔豚,更為臨床從肝論治奔沖提供了思路。

      4 小結

      綜上所述,桂枝用于氣機不利,古已有之,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調和營衛(wèi)之氣,疏肝氣,降逆氣。在應用方面,桂枝調和營衛(wèi)之功不僅作用于表證,而且可用于治療由營衛(wèi)二氣不和所致的里證;又由于桂枝疏肝的同時兼有降逆之性,能平抑橫恣之肝氣,故臨床可用以治療肝郁橫逆克脾之證;在降逆氣方面,桂枝不僅豐富了醫(yī)家臨床治療氣逆證的用藥選擇,更為從肝論治奔豚氣提供了思路。正如黃元御所云,桂枝一藥,可升可降,左之右之,莫不宜之,良功莫悉,殊效難詳[5]62。還望此文能拋磚引玉,引起研究者與應用者的重視和共同探討。

      [1] 神農本草經[M].3版.顧觀光,輯.楊鵬舉,校注.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91.

      [2] 童增華.《傷寒雜病論》與氣機升降學說關系的初步探討[J].青海醫(yī)學院學報,1986,1:77.

      [3] 劉保和.從氣機升降談六經病的病機[J].湖南中醫(yī)學院學報,1985,2:13.

      [4] 張繼東.從《傷寒論》太陽病看營衛(wèi)的升降出入[J].山東中醫(yī)學院學報,1981,4:19.

      [5] 清·黃元御.黃元御藥解[M].秦悅,整理.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1.

      [6] 梁·陶弘景.名醫(yī)別錄[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3:30.

      [7] 宋·唐慎微.大觀本草第十二卷[M].宋·艾晟,刊訂.尚志鈞,點校.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421.

      [8] 元·王好古.湯液本草[M].竹劍平,主校.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98.

      [9] 金·張元素.醫(yī)學啟源[M].任應秋,點校.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8:180.

      [10]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2:1929.

      [11] 清·汪昂.本草備要[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8:141.

      [12] 清·嚴潔,施雯,洪煒同.得配本草[M].鄭金生,整理.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07.

      [13] 隋曉琳.從營衛(wèi)理論論治加味柴胡桂枝湯治療失眠癥的機理探討及臨證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9.

      [14] 劉偉.應用營衛(wèi)理論辨治皮膚?。跠].哈爾濱: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2.

      [15] 山東中醫(yī)學院.黃帝內經素問校釋[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254.

      [16] 漢·張仲景,傷寒論[M].晉·王叔和,撰次.林億,校正.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

      [17] 張智華.《傷寒論》柴胡類方“藥對”研究[D].長沙:湖北中醫(yī)學院,2008.

      [18] 宋·許叔微.普濟本事方[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9:98.

      [19] 湯小虎,鄧中甲.百病之主桂枝說[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33.

      [20] 宋·嚴用和.重訂嚴氏濟生方[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0:63.

      [21] 張錫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22] 汪玉冠.張錫純臨證應用桂枝特色淺析[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6,30(3):282.

      [23] 清·黃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

      [24] 李國星.從桂枝在經方中的運用看其下氣降逆之功[J].陜西中醫(yī),1989,10(10):471.

      [25] 漢·張仲景.金匱要略[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1997.

      [26] 明·董宿.奇效良方[M].方賢,續(xù)補.田代華,張曉杰,何永,點校.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532.

      [27] 清·葉天士.本草經解[M].上海:上海衛(wèi)生出版社,1957:71.

      [28] 清·費伯雄.醫(yī)醇賸義[M].王新華,校點.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142.

      [29] 葉進.《金匱》奔豚氣病縱覽[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2,16(4):9.

      [30] 黃余亮,蔣璐.淺議奔豚氣證治[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0,45 (2):106.

      [31] 朱良春.朱良春用藥經驗[M].朱步先,整理.上海:上海中醫(yī)學院出版社,1989:23.

      (本文編輯:董歷華)

      R28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8.0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475035);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協(xié)同創(chuàng)新計劃(522/0100604299);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14@ ZH001)

      100029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王安(碩士研究生)、王磊(碩士研究生)、徐文慧(碩士研究生)、王天琪(碩士研究生)、胡素敏]

      王安(1990-),女,2015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藥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研究;輻射損傷的中醫(yī)藥防護研究。E-mail:wang_an1990@126.com

      胡素敏(1971-),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藥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研究;輻射損傷的中醫(yī)藥防護研究。E-mail:husm @bucm.edu.cn

      (2016-02-15)

      猜你喜歡
      奔豚黃元御方中
      承受委屈的醫(yī)學家
      知識窗(2025年2期)2025-02-24 00:00:00
      承受委屈的醫(yī)學家
      黃元御“一氣周流”理論在針灸臨床中的應用
      針藥與推拿罐結合治療奔豚氣案
      奔豚病機和方證臨證探討
      “基于心,準于行” 黨建與企業(yè)發(fā)展相融共生
      五味子酒助眠
      咽干,喝甘桔冰梅飲
      益壽寶典(2018年34期)2018-01-26 23:50:19
      桂枝加桂湯治療奔豚證
      不附和名醫(yī)
      民乐县| 白沙| 东乌珠穆沁旗| 丁青县| 凤阳县| 仪陇县| 定边县| 聂荣县| 资源县| 嘉黎县| 荥阳市| 东港市| 和硕县| 根河市| 和顺县| 巫溪县| 宁城县| 封开县| 清徐县| 孝感市| 孟村| 绥中县| 犍为县| 吉木萨尔县| 保康县| 武定县| 左云县| 迁西县| 福州市| 青川县| 清涧县| 新闻| 肃宁县| 曲沃县| 高要市| 三江| 滦南县| 松江区| 汤原县| 铁岭市| 新巴尔虎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