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凱,修德祿,馬王禹澤,劉成浩
(1.營口市水利勘測建筑設計院,遼寧營口115000;
2.中水東北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吉林 長春 130021)
長白縣縣城應急備用供水水源工程設計
田凱1,修德祿1,馬王禹澤2,劉成浩2
(1.營口市水利勘測建筑設計院,遼寧營口115000;
2.中水東北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吉林 長春 130021)
長白縣城市供水的水源工程為一座小型水庫,采用混凝土重力壩,結合調度運行要求,泄洪建筑物采取了無閘門自由溢流壩。由于壩基巖石為玄武巖,柱狀節(jié)理發(fā)育,地基條件復雜,壩基防滲具有一定的難度,故該工程建設對同類玄武巖地基防滲處理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水源工程;混凝土重力壩;壩基防滲;長白縣
長白縣城市供水的水源工程位于吉林省長白縣二十三道下游,距離長白縣縣城近23 km。二十三道溝是鴨綠江右岸的一級支流,位于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境內。河口處多年平均流量為0.89 m3/s。該流域屬于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引水壩址以上總輸沙量為2 041 t,最大冰厚達1.38 m。
壩址河谷狹窄深切,屬河谷地貌,岸坡地形較陡,應進行相應的工程處理,岸坡較穩(wěn)定。壩基巖石為玄武巖,由致密狀、氣孔狀及熔渣狀玄武巖組成,層狀分布。除熔渣狀玄武巖強度較低外,其余可滿足建基要求,巖石強度較高。玄武巖以弱風化巖為主,其中存在強風化巖帶隔層風化現(xiàn)象。兩岸地下水位較低,玄武巖為中等~強透水透水巖體,存在繞壩和壩基滲漏問題。相對隔水層為黃綠色頁巖,應采取帷幕防滲措施較適宜。工程區(qū)凍土深1.80 m。
工程設計水平年為2020年,取水量為2.75×104m3/d,水源地取水包括最大日用水以及水廠的自用水及管線漏失水量,水廠自用水及管線漏失系數(shù)按最大日用水量的10%計算。
1)水庫死水位確定
根據供水水庫的庫容曲線,該水庫壩址處的庫底高程為816.0 m,淤積高程為822.66 m。考慮到引水管徑為0.7 m以及管道引水需要一定的淹沒水深要求,經過計算確定需要的淹沒水深為1.5 m,則計算最低死水位為824.86 m。據此確定滿足水庫泥沙淤積和引水管徑、淹沒水深等要求的水庫死水位為825.0 m。
2)正常蓄水位確定
調節(jié)庫容為55.72×104m3,消落深度為12.1 m,其供水保證率達到95.16%,考慮到該水源地工程為全年調水工程,水庫需要的調節(jié)庫容為枯水期,該季節(jié)又為冰凍期,因此在滿足調水保證率要求的837.1 m方案基礎上考慮了1.2 m的冰層,該水位為838.3 m。
根據遠期取水規(guī)模,水庫總庫容100.9×104m3,確定工程等別為Ⅳ等,主要建筑物擋水壩和自由溢流壩為4級建筑物,次要建筑物為5級建筑物。水工建筑物防洪標準:設計洪水采用5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采用500年一遇,消能防沖建筑物設計洪水采用20年一遇?;镜卣鹆叶刃∮冖龆?。
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高程為842.0 m,最大壩高28.0 m,壩頂長191.0 m,由左、右岸擋水壩段及河床溢流壩段組成,共分13個壩段,其中左岸擋水壩段長52.5 m,導流壩段為15.5 m,河床溢流壩段長85.0 m,右岸擋水壩段長38.0 m。
擋水壩段壩頂寬6.0 m,上游坡為直立,下游坡為1∶0.75。
導流底孔壩段設有一個導流底孔,底孔形狀為方形,孔口尺寸6 m×6 m,底孔底高程為820.0 m,導流底孔閘門安裝平臺高程830.0 m。壩頂設啟閉機,用來起吊導流洞閘門,啟閉機處設置兩榀工作橋和兩榀交通橋。
溢流壩段布置在主河床,前緣總寬85 m,為無閘門自由溢流壩。溢流壩每個壩段長15 m,最大壩高為28.0 m,最大底寬為24.961 m。溢流壩上游堰頭曲線采用雙圓弧曲線,堰面采用WES曲線,堰頂高程為838.30 m,消能方式為底流消能,反弧段半徑為10 m,中心角為51.34°,反弧段與WES曲線采用1∶0.8的直線段連接。為防止高速水流對壩后巖石的沖刷,反弧段后銜接消力池,池長34.35 m,底板頂高程為815.80 m,底板厚1.8 m,尾部設有高3.7 m、頂寬0.5 m、上游坡1∶1.05、下游坡直立的消力坎,消力坎頂高程為819.5 m。為防止過壩水流的剩余能量沖刷河床,在消力池后設海漫,海漫段長50.0 m,厚0.5 m,采用雙向土工格柵防護。
壩基采用垂直防滲帷幕,布置2排,梅花布置,孔距1.5 m,第一排距上游面3 m,帷幕深入到黃綠色頁巖。防滲帷幕向兩岸延伸至正常蓄水位與地下水位相交處,左岸延伸長度31 m,右岸延伸長15 m。大壩最大壩高為28.0 m,按照0.05 L/(min·m·m)透水率控制,帷幕深度均達到相對隔水層(黃綠色頁巖層)。為了提高壩基整體性及承載力,對整個壩基范圍內進行固結灌漿,固結灌漿孔距3 m,排距3 m,深6 m。
該工程為應急備用供水水源工程,壩型為混凝土重力壩,為了運行方便,采取了無閘門自由溢流壩,并且壩基巖石為玄武巖,玄武巖柱狀節(jié)理發(fā)育,地基條件復雜,壩基防滲具有一定的難度,工程建設對同類玄武巖地基防滲處理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TV674
B
1002-0624(2016)01-0013-01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