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金
(貴州省都勻市交通運輸局,貴州都勻 580000)
淺談鉆孔灌注樁在工程中施工中的應用
潘 金
(貴州省都勻市交通運輸局,貴州都勻 580000)
對鉆孔灌注樁在工程中施工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
鉆孔灌注樁;工程施工;應用
某項目工程錨索抗滑樁修建范圍為K0+ 167.481~K0+300.166,共49根樁,直徑為1.5 m,采用鉆孔灌注樁,10、11號樁位下有防空洞。地質情況為:第一層為雜填土:雜色,由粘土、生活及建筑垃圾組成,結構松散,厚度為1.8~5 m。第二層為泥巖:紅褐色,巖芯呈土狀及少量塊狀,強風化,厚度為4.5~7.2 m。第三層為泥巖:紅褐色,中厚層,節(jié)理裂隙較發(fā)育,巖芯呈塊狀、短柱狀,中風化,厚度為1.01~4.21 m。
某項目特大橋孔跨:1-24 m+35-32 m+2-24 m簡支箱梁,橋全長:1 232.72 m。37個橋墩兩個橋臺,全橋墩臺基礎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0號臺、38號臺、2號、36號、37號墩采用9φ1.0 m鉆孔柱樁;1號墩采用8φ1.0 m鉆孔柱樁;其余3號~35號墩采用9φ1.25 m鉆孔柱樁,共345根樁。樁長為10~34.5 m。地質主要情況為:巖性主要為白云質灰?guī)r,細晶結構,中~厚層狀,巖溶裂隙發(fā)育,溶洞底板以下巖柱達10m以上,分布廣泛于整個橋位區(qū)。
白云質灰?guī)r(C2+3):灰色、灰黃色,強風化,巖層嚴重溶蝕風化,巖芯多呈砂狀,少量碎石狀、碎塊狀,(5-2)白云質灰?guī)r(C2+3):灰色、淺灰色,弱風化,細晶結構,中~厚層狀。局部裂隙較發(fā)育,常見方解石脈充填。巖溶發(fā)育,多以小型層狀、串珠狀溶洞、溶縫產出。巖芯柱狀為主,RQD=30~80%,少量短柱狀、碎塊狀,塊徑3~8 cm不等。溶洞底板以下厚3.3~18.6 m,平均10 m以上。各墩臺均有分布。
2.1準備工作
在開始施工之前,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具體包括:場地的準備、場地的測量、放樣,設置鉆機與制備灌注泥漿。同時,對于中心樁位的確定,必須在測量放樣時進行,并設置護樁,然后對樁位進行校核,進而確定準確的位置。在進行灌注漿的制備時,還要配備回收池與泥漿池,以此來為泥漿的制備提供便利,并通過在制備泥漿的過程中采用膨潤土或粘土(高塑性)的方式來避免鉆孔時發(fā)生孔壁坍塌現(xiàn)象。此外,在完成了鉆機的設置工作之后,還要確保設備的平穩(wěn)與固定,從而確保其不會發(fā)生歪斜、移動情況。
2.2鉆孔機的安裝與定位
如果安裝的鉆孔機的基礎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則在施工中極易發(fā)生鉆孔機傾斜、傾斜以及樁偏心等問題,進而對工程施工造成不良影響。基于此種情況,必須要求安裝地基的穩(wěn)固。對于那些地層較軟以及有坡度的地基,可采用推土機進行推平操作,然后再墊上鋼板或是枕木,從而達到加固的效果。
2.3埋設護筒
護筒埋設過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項:(1)采用鋼板壁厚度為6 mm,且高度為2 m的鋼護筒做成整體圓形;同時,為了增加其剛度,并避免發(fā)生變形現(xiàn)象,還要在護筒的上下與中部外側分別焊制一道加勁肋。(2)對于埋設的護筒,應埋深1.5 m,且確保護筒的頂部高出地面50 cm;在埋設時,還要挖除護筒附近0.5~1.0 m范圍內的土,然后夯填粘土到護筒底0.5 m以下為止,并確保其不會發(fā)生滲水現(xiàn)象。(3)對于護筒頂面,應高出施工水位2 m;且應采用優(yōu)質膨潤土進行泥漿的制備。(4)對于工程制備與循環(huán)分離系統(tǒng),應當由泥漿攪拌機、泥漿池、泥漿分離器和泥漿沉淀處理器等組成。只有在泥漿比重由試驗員實驗合格,并達到相關規(guī)范要求之后才可使用。
2.4泥漿處理
根據(jù)本工程地質勘查報告可知,應采用泥漿處理器來對水中泥漿進行排渣處理。同時,若孔深度超過55 m,則此時必須采用泥漿反循環(huán)系統(tǒng)來加強泥漿置換鉆渣的能力。此外,對于水中墩樁基礎即將,應利用鋼板來焊制兩個鐵箱,并將這兩個鐵箱作為泥漿池與沉淀池放置于工作平臺上。在撈出經過沉淀處理的鉆渣之后,需采用專用的泥漿船或泥漿車將其運到棄土場。
2.5鉆孔
在鉆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鉆孔是關鍵部分,所以在進行該部分施工時,必須嚴格依據(jù)相應的操作要求進行,進而確保成孔質量。
2.6清孔
根據(jù)本工程相關調查結果,為了確保其清孔的質量,必須在終孔后與灌注樁施工前各清理一次。其中,對于第一次清孔,一般是在終孔之后的,此時需將鉆頭提到距離孔底20~30 cm處,然后再利用泥漿泵向孔底壓入相對密度是1.05~1.2 kg/m3的泥漿,從而達到將孔內較濃的泥漿與沉渣置換出來的目的,并有效控制泥漿性能參數(shù)。對于第二次清孔,應在做好鋼筋籠與導管的下放操作之后進行,并利用導管作為泥漿管,然后向孔底壓入相對密度1.05~1.2 kg/m3的泥漿,進而達到清孔的效果,同時還需使沉渣的厚度小于設計要求或是規(guī)范要求,之后才可停止清孔操作。此外,對于清孔之后的泥漿性能指標,具體為:含砂率不大于2%,相對密度為1.03~1.10,粘度為17~20 Pas。在進行清孔操作時,對于孔內的水位,應保持在地下水位或是河流水位以上的1.5~2 m,從而避免鉆孔發(fā)生塌陷,且還需要盡快完成清孔操作,避免因時間過長而導致沉淀過厚或是坍孔現(xiàn)象。
2.7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
對于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應根據(jù)相關要求做好混凝土的儲備工作,之后再根據(jù)以下順序進行灌注施工:(1)在做好首批混凝土的灌注施工之后,仔細的檢查孔內返漿情況,并在做好埋管深度測量工作的同時,仔細的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2)當在完成了首批混凝土灌注施工的檢查,且一切正常之后,需要及時連接混凝土輸送管和導管,在此過程中,嚴禁出現(xiàn)中途中斷的情況。(3)在進行混凝土的灌注施工時,應對混凝土面上升的高度進行實時測量,并在適宜期間進行分導管的提升拆卸操作,確保導管埋深的合理。(4)當混凝土灌注靠近樁頂部時,應在高出設計樁頂標1.5~2.0 m處進行灌注標高的定位,進而對樁頂標高進行嚴格的控制。
[1] 李秀榮.淺談水利施工中鉆孔灌注樁技術的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4,(34):229.
[2] 米灝.淺談鉆孔灌注樁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2,(12):78.
[3] 王志萍.淺析鉆孔灌注樁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J].科學與財富,2014,(3):419.
U443.15+4
C
1008-3383(2016)10-0099-02
2016-01-21
潘金(1983-),男,貴州黃平人,工程師,從事交通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