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興化市戴南高級中學 韓 棟
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后陶行知。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全世界廣為流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教育人。今天,在中國的大地上,不少追隨陶老先生教育思想的能人志士已經將其播種、生根、發(fā)芽、結果。陶行知的很多教育教學理念已為大家所熟知,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每次重新溫習它們時,又都令我深深思考,不斷加深我對其內涵的深刻理解。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陶老先生對教育事業(yè)作出的一種承諾,同時也是陶老先生光榮一生的全部寫照。周恩來總理稱他為“一個毫無保留追隨黨的黨外布爾什維克”。江澤民也曾說過:陶行知為中華民族謀取解放,為中國教育探求新路,鞠躬盡瘁,死而后己,他懷著“教育為公”“甘當駱駝”的精神,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努力發(fā)展人民教育,為整個民族利益來造就人才,做出了永遠值得后世紀念的貢獻。陶行知生于1891年10月18日,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1917年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畢業(yè)回國,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任教,1923年創(chuàng)辦南京安徽公學,1927年創(chuàng)辦曉莊試驗鄉(xiāng)村師范學校以及一批鄉(xiāng)村小學和幼稚園,1929年創(chuàng)辦新安學校,1934年,陶行知派學生陸靜山等到宜興,協(xié)助本地青年承國英創(chuàng)辦西橋工學團,第二年陶行知親自視察。在此之間,陶老先生批評舊教育,提出“自新、常新、全新”的新教育理念,首次將教授法改為教學法,并倡導男女同校。他辭去大學教授、教務長、系主任等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平民教育事業(yè)中,真正是用整個的心辦整個的教育,幾十年如一日,表明陶行知獻身中國教育的人生志向是何等高遠,這也正是陶先生作為“人民教育家”的本色所在。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腦溢血倒臥在廁所的地上,一代宗師與世長辭,但他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可貴精神卻感召了一批又一批教育人士投身于教育運動。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陶老先生最廣為流傳的教育思想之一,陶老先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陶行知的二兒子陶曉光沒有正規(guī)學歷,但在無線電方面很有專長,1940年底,曉光要到成都一家無線電廠做技術員,廠方讓他提供學歷證明,于是曉光懇請學校馬副校長開了個畢業(yè)證明書,不知何故,此事被陶行知知道后,立即拍電報叫他把證書寄回來,并教育他“寧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這種追求真理誓做真人的思想和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尤其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學習,這是做人做事的真諦,也是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作為一名基層教師,更應該像陶先生那樣,說真話,做實事,真心實意,不弄虛作假,不唯書,不唯上,探索真理,追求真理。時代發(fā)展了,社會進步了,但“教人求真”和“學做真人”的教育理念并沒有過時,它也不應該過時,它應根植在我們每個基礎教育工作者的頭腦中。當然,我們也清楚的認識到,真正實踐這一教育思想還有較大的困難,然而,既然我們下定了“教人求真”的決心,就要有“千教萬教”的耐心,既然我們鼓勵學生確立了“學做真人”的雄心,就要不斷激勵學生樹立“千學萬學”的信心,從而為社會塑造一個個“真人”。
教學做合一。陶行知主張:“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做是教的基礎,也是學的中心,在做上教的是教師,在做上學的便是學生,學的目的是為了做,教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學會做,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边@就是陶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敖虒W做合一”既是教學原則也是教學方法,更是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它與“教學相長”的觀點以及基礎教育課標不謀而合。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強調:“教學要從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出發(fā),密切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不斷在實際活動中體驗、發(fā)現(xiàn)并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去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參與社會的實踐能力;同時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過程,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實踐,獲得學習體驗,在實踐體驗中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學習。”其實,行知先生早在幾十年前就提出了這樣的觀點,而且花費畢生的精力,不斷踐行著這一理念,不失為大家風范、教育名家。作為一種教學理念,“教學做合一”既博大精深,又淺顯易懂,既具有理論指導意義,又具有操作實踐意義,為我們的教學指明了方向。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教學做合一”就是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活動,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從而實現(xiàn)生活和教育、學校與社會的有機統(tǒng)一。應該說,當今不少學校推進的教學理念以及課堂模式,追根刨底基本上都來自于“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教學思想。
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界的楷模,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伴隨著我們一路走來。每次讀到先生的教育教學語錄,都能一次又一次地深化我的理解和感悟,讓我倍感欣慰。從了解到崇敬,從理論到實踐,從研究到成果等等,不斷學習、探索行知教育教學思想,也讓我自身得到成長。陶老先生已經離我們而去,但陶老先生的教育教學思想卻源遠流長,學習踐行陶老先生的教育教學思想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