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艷(中國石化江漢石油管理局, 湖北 潛江 433124)
運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江漢油田共青團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凌艷(中國石化江漢石油管理局, 湖北 潛江 433124)
當前,新媒體的飛速發(fā)展,不僅改變了當今青年的生活方式、行為模式,也使共青團工作充滿更多機遇和挑戰(zhàn)。作為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如何主動適應形勢變化,有效利用新媒體吸引、凝聚、引導青年,成為擺在各級共青團組織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運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共青團工作
(1)這是共青團深化改革的任務要求。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指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zhàn),共青團如果不積極應對、不改革創(chuàng)新,就可能失去組織存在的價值。團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在團的各項工作和建設中充分發(fā)揮新媒體作用。黨中央和共青團十七大都要求各級團組織和團干部高度重視,充分運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緊跟黨走在時代和青年前列。
(2)這是共青團適應江漢油田發(fā)展新形勢的現實需要。近年來,青年群體分布更趨分散,流動更加頻繁,工休時間難以統(tǒng)一。特別是油公司體制機制改革后,基層團干部基本兼職,基層員工工作任務相對飽和。傳統(tǒng)的團組織管理、工作模式,已很難適應當前油田發(fā)展的新形勢。相比之下,運用新媒體開展工作更加靈活快捷、互動性強、覆蓋廣、成本低、不受時空限制。
(3)這是共青團團結凝聚青年的有效途徑。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tǒng)計,截至2015年6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6.68億,手機網民規(guī)模5.94億,30歲以下網民占比超過57%。調查還顯示,76%的青年認為新媒體改變了他們的價值觀,有約一半的青年認為“網絡已經成為學習、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共青團必須把握廣大青年脈搏,以新媒體創(chuàng)新工作。
江漢油田共青團積極樹立“共青團+互聯網”思維,確立“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的三步走目標,積極搭建“三個平臺”,著力擴大共團青工作影響力和覆蓋面。
(1)創(chuàng)新組織動員方式,拓寬聯系溝通的平臺。一是探索建立立體化塔式新媒體網絡,推進“網上團建”。積極建立各級團組織、團干部、團員青年為“點、面、群”的立體化塔式新媒體網絡。二是依托微信推動工作對象全覆蓋。積極發(fā)動各級共青團組織,以微信和手機報等形式,堅持向青年發(fā)送油田新聞、共青團工作、安全生產提醒等信息,加強對青年的廣泛聯系。三是團結網絡自組織拓寬交流通道。積極建立各級各類“朋友圈”,聯合“水杉跑吧”、“志愿者之家”等網絡自組織,增強對青年的有效聯系。
(2)豐富教育引導形式,打造凝心聚力的平臺。一是用正面典型的宣傳示范發(fā)出“好聲音”。通過“尋找最美江漢一線青工”投票、“我的青春我的夢”微信宣講等模式,使一批身邊典型走進青年心里。二是用青春活力的互動傳播吹響“集結號”。開展“走訪老典型,挖掘新故事”、“那時的你,現在的我”主題團日系列微博活動,讓更多青年掌握“麥克風”、“攝像機”?;顒觾H1個月,網絡閱讀量就超過12.6萬人次。三是用及時有效的情緒疏導筑牢思想“防火墻”。利用各類團屬新媒體陣地,及時掌握青年思想動態(tài),解疑釋惑、團結鼓勁。
(3)營造創(chuàng)先爭優(yōu)氛圍,搭建建功成才的平臺。一是開展網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在局團委主頁設立“青年突擊隊挑戰(zhàn)排行榜”,青工“五小”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專欄,展示生產紀錄、發(fā)布突擊任務、進行成果交流。二是開展網上技能學練。認真收集整理優(yōu)秀創(chuàng)新案例,錄制成微課件組織青工學習。三是開展網上讀書活動。在油田共青團網站開辟網絡讀書專欄供青年學習。推出“手掌上的課堂”,將學習內容“濃縮”后,通過微信和手機報摘要發(fā)給青年。
(1)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線上”服務“線下”。作為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共青團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要運用新媒體進一步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引導青年始終同黨組織保持高度一致;要用新媒體進一步發(fā)揮生力軍作用,把生產經營的重點、難點作為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團結引領青年在油田改革發(fā)展中奮發(fā)有為。要通過網上動員、網下聚集;網上發(fā)聲、網下發(fā)力,獲得線上線下的聯動效益。
(2)要突出與青年間的良性互動,抓好“點”帶動“面”。要善于順勢借勢造勢,利用好重大活動、重要契機,結合江漢油田實際和青年特點,打造特色話題,吸引青年關注;要用“網言網語”增強親和力,切忌透支傳播損傷可信度,切忌居高臨下,照抄文件,把傳統(tǒng)工作方式生硬地搬到網上。同時,為更好的被青年使用,新媒體要強化服務功能,保持活躍度,使青年養(yǎng)成參與和關注的習慣,提高依賴性??傊?,既要把握與青年這一“點”的針對性、互動性,又要注重增強對青年群體這一“面”的普遍性和影響力,努力以“點”帶“面”,實現對青年的聯系服務、組織動員和團結凝聚。
(3)要加強新媒體工作機制建設,借助“外力”形成“合力”。具體來說,就是要實現“四個四”。一是建設“四個載體”,即重點建設網站、微博、微信、QQ群四個新媒體運用載體,力爭廠處團委官方微博微信開通率100%,廠處團委負責人微博、微信開通率100%,基層團組織QQ群使用率100%。二是打造“四支隊伍”,即培養(yǎng)、吸納一批會運用和喜歡運用新媒體的骨干、相對專業(yè)的自媒體力量、社會知名人士。三是完善“四項機制”,即建立組織、管理、激勵和安全機制,加強運用新媒體的組織領導和統(tǒng)籌協(xié)調,強化工作運行和督導,做好緊急事件的處理。四是發(fā)揮“四大作用”,即發(fā)揮新媒體思想引導、組織動員、成長服務、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多級聯動、整體推進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