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壽光市洛城街道中心幼兒園 蔣 靜 劉海玲
學習不是個體獨立完成的過程,是基于教師和同伴間的相互交流探索?!?-6歲兒童學習和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幼兒的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模仿是幼兒學習的一大特點,也是幼兒最基礎的學習方式。不管是同伴間的相互模仿,還是大人對孩子的示范作用都是孩子先觀察后模仿的學習過程。
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們在區(qū)域活動時,A和B同時選擇了給娃娃穿衣服,可是B嘗試了幾次之后還是穿不上,于是就觀察A是怎么做的,B學著A的樣子成功地給娃娃穿好了衣服。這就是孩子邊觀察邊模仿邊學習的過程。
案例:我跟哥哥學
妹妹家的孩子2歲,經(jīng)常和哥哥一起玩,所以總是喜歡學哥哥的樣子。一天,在路上邊走邊玩,哥哥搞怪的樣子惹人發(fā)笑,哥哥伸手指的動作吸引了妹妹,于是就學著哥哥的樣子嘗試起來。看到哥哥要做OK的手勢,妹妹也想嘗試。一邊看哥哥一邊不斷嘗試,終于妹妹也能做出和哥哥一樣的姿勢了呢!一對一的游戲方式便于孩子有模仿地對象,找尋到更多的模仿機會。
孩子們都喜歡玩過家家,喜歡模仿媽媽做飯炒菜的樣子,喜歡模仿幼兒園老師的樣子,口中還念念有詞的“一二一,一二一,小手甩起來……”有模有樣地把老師地語言動作表現(xiàn)地惟妙惟肖。其實,這些都是屬于幼兒先觀察后模仿的學習方式。那么在幼兒園里,除了幼兒本能的學習方式,我們還能提供哪些幼兒喜愛的學習方式呢?歸納起來有以下三點。
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學習方式,那么在平時組織活動時,我們要盡可能的讓活動游戲化。在小班數(shù)學《1和許多》這個活動時,教師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讓幼兒在情境游戲中輕松掌握知識。
案例:1和許多
教師和幼兒分別扮演兔媽媽和兔寶寶去采蘿卜,一個兔媽媽和許多兔寶寶——兔媽媽和兔寶寶每人采了一個蘿卜——兔媽媽和兔寶寶把采到的蘿卜放在一起就是許多個蘿卜(許多就是1個1個組成的)——兔媽媽和兔寶寶從許多的蘿卜中每人拿一個蘿卜(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1個),整節(jié)課孩子都是在這樣愉悅地游戲氛圍中進行的,通過這樣的游戲情境孩子輕松自如地理解了1和許多的關(guān)系。這樣更容易吸引孩子調(diào)動孩子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當然,幼兒游戲的方式還有很多,區(qū)域活動里的娃娃家、醫(yī)院、超市、餐廳等這些角色表演類的區(qū)角都是幼兒游戲的廣袤天地。
在操作中學習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做中學,做中玩,做中求發(fā)展。幼兒有些經(jīng)驗的獲得一定是要通過操作習得的,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jīng)驗的需要,發(fā)揮自己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的能力,去模仿、感知、探究,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不斷積累,逐步地建構(gòu)自己的理解與認識。
幼兒階段,數(shù)學活動都是相對抽象的內(nèi)容,幼兒需要在操作中建構(gòu)起屬于自己的新經(jīng)驗,才能不斷進步。比如,孩子在學習數(shù)的分合、物體的排序、量的守恒等知識時,通過操作擺弄才能明白其中的邏輯概念和意義。
陳鶴琴在他的十七條教學原則中曾指出“兒童教兒童”這一原則,也就是說幼兒之間就是最好的學習伙伴,所以各種活動時盡可能地先讓幼兒去發(fā)現(xiàn)和尋找問題的答案,不要急于告訴孩子,讓“孩子教孩子”,這是孩子積極活動的源泉和動力。
案例:彩帶飄起來
在戶外自由活動時,有的孩子選擇了彩帶,可是有的幼兒怎么甩也不得要領,小宇問青青:“你是怎么甩的?教一教我吧!”青青甩起彩帶邊示范邊用語言描述,“你這樣把胳膊掄起來,彩帶就轉(zhuǎn)起來了……”不一會兒小宇也非常得法的玩起來?!翱?,我還能讓彩帶這樣轉(zhuǎn)呢!”小宇說。不一會兒,兩人探索出了彩帶的多種玩法??梢姟昂⒆咏毯⒆印?,他們用彼此之間相互理解的語言交流討論,學習在互相合作中歡快向前……
孩子的學習是從實物—符號—概念的過程,是在不斷的操作、探索、觀察、模仿、游戲、合作中不斷提升自我努力建構(gòu)新經(jīng)驗的,教師要為幼兒提供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關(guān)注“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教育主體,做幼兒學習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著,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