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心草治療功能性水腫
取秧心草鮮草500克或干草200克,加水3 000毫升煎煮半小時,取煎液洗浴,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本方具活血化瘀、利濕消腫之功效,用于功能性水腫的治療。
[點評] 秧心草,正名為蒴,又名接骨草,為忍冬科植物全草,味甘酸,性溫,入足厥陰肝經,有除濕消腫、活血祛瘀之功,主治風濕疼痛、腎炎水腫、腳氣浮腫、風疹瘙癢等。現(xiàn)代藥理研究,其油膏劑在家兔及小鼠試驗中均有輕度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故其煎浴可治愈功能性水腫。
皂角刺治療癃閉
將皂角刺1克研末,取少許吹入鼻中。本方具辛通鼻竅功效,用于癃閉的治療。
[點評] 皂角刺乃皂莢的棘刺,又名天丁,其辛溫通竅之力不亞于皂莢。用皂角刺研末搐鼻取嚏,宣通肺氣,治療痰濁壅肺及寒邪閉肺而致的癃閉。一般取嚏一二次可愈。痰濁壅盛者可多次取嚏,當咯出一定量痰后,小便即暢。
薏苡仁治療著痹
取薏苡仁50克,洗凈加水適量,煮爛成粥后加白糖適量。每日頓食1次,連食1個月。具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排膿消痛之功效,用于著痹的治療。
[點評] 薏苡仁為禾本科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種仁,性味甘、淡,微寒。歸脾、腎、肺經,有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排膿消痛的功效。本方用于著痹,尤其適用于有肌膚麻木、肢體疼痛沉重、痛處固定、活動不便等癥狀患者。薏苡仁性滑利,對子宮肌肉有興奮作用,促使子宮收縮,有誘發(fā)流產的可能,因此孕婦應忌用?;靶”愣嗾?、大便干結者不宜用。
蒲公英治療消化性潰瘍
將蒲公英研為粉末,每天20克,用開水浸泡30分鐘后代茶飲,1個月為1療程。具清熱解毒、消腫之功效,用于消化性潰瘍。
[點評]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歸肝、胃經,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藥理研究提示,蒲公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多種致病菌有殺滅和抑制作用,近年發(fā)現(xiàn)其對幽門螺桿菌亦有較強的殺滅作用。本方治療肝胃氣滯最為適宜,若寒邪犯胃或脾胃虛寒不宜選用本方。
蛇蛻治療流行性腮腺炎
將雞蛋打碎,蛇蛻3克研末,二者攪勻,用香油炒熟,一次服食。藥后避風發(fā)汗。每日2次。同時取蛇蛻3克研末,加冰片少許,香油調勻,敷患處,每日2次。具解毒消腫之功效。
[點評]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于感受溫毒病邪后,腸胃積熱與肝膽郁火壅遏少陽經脈所致。蛇蛻入肝經,功專解毒消腫,藥中病機,外用加散熱止痛防腐消腫之冰片,更能達到解毒消腫止痛目的。內服外敷兼用起效快,使溫毒得以清解而收效。本方應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并注意觀察。
佛手治療梅核氣
將佛手50克加水600毫升煎濃縮至200毫升,每次服50毫升,每日服4次,呷服,具行氣化痰之功效,用于梅核氣的治療。
[點評] 佛手為蕓香科小喬木或灌木佛手柑的果實。性味辛、苦、酸、溫,歸肺、脾、胃、肝經。佛手氣味清香,藥性平和,無燥烈之弊,諸氣滯均可應用。用治肺氣郁滯胸悶及脾胃氣滯,可配木香、枳殼等同用;用治肝氣郁結痛及肝氣犯胃之癥,可配青皮、川楝子等同用。治療本病時應該配合情緒疏導。
虎耳草治療膽結石并膽囊炎
取鮮虎耳草30克,以米酒與水各半煎服,每天一劑。具有清熱解毒、利膽排石之功效,用于膽結石并膽囊炎的治療。
[點評] 虎耳草為虎耳草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虎耳草的全草,其味苦、辛,性寒,功能祛風清熱、涼血解毒?,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本方輔以米酒能增加膽囊收縮,刺激膽汁分泌,利于膽石排出。但結石大于10毫米者應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