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書,湯龍華,孫興旭,趙永昌,蘇開美**
(1.云南省龍陵縣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所,云南 龍陵 678300;2.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3)
木腐菌保育實驗初探*
楊會書1,湯龍華1,孫興旭1,趙永昌2,蘇開美2**
(1.云南省龍陵縣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所,云南 龍陵 678300;2.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3)
保護珍貴野生木腐菌資源,為食用菌育種提供優(yōu)良種質迫在眉睫。本實驗在龍陵縣小黑山龍沖溝適當修砍吳茱萸、短刺栲、滇藏杜英、龍陵栲、石櫟等15種樹木枝條,讓其自然接種保存野生木腐菌香菇、側耳、毛木耳等珍貴腐生菌種質資源,4年實驗總結出較適合的樹種及修枝時間,為珍貴木腐菌種質資源野外保存提供新方法。
小黑山;木腐菌;保育
中國是世界食用菌栽培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特別是80年代以來,食用菌產業(yè)迅猛發(fā)展,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世界食用菌生產第一大國,食用菌已經(jīng)成為中國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在促進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農民增收致富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種質資源是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的基本生產資料和生物資源,在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和技術研發(fā)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家食用菌產業(yè)技術體系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已經(jīng)建立了完善的野生食用菌種質資源庫,但是菌種室內保存工作量大,而且有些種質資源難以保存。筆者于2011年~2012年在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小黑山自然保護區(qū)龍沖溝建設木腐菌保育區(qū)約80 004 m2,在基地內放置長150 cm,粗12 cm的木棒868根,觀測木段上生長腐生菌的情況。本實驗的目的在于探索木腐菌菌種野外自然保存的方法。四年建設初步總結出龍陵縣小黑山龍沖溝保育區(qū)木腐菌的綜合保育措施是:2012年2月5日、4月6日,修砍短刺栲Castanopsis echidnocarpaHook.f.&Thoms.ex Miq.、龍陵栲Castanopsis rockiiA.Camus、吳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A.Juss.)Hartley、華南石櫟Lithocarpus fenestratus(Roxb)Rehd等枝條,出菌的種類較多,產量較高。
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小黑山龍沖溝地處云南西部邊陲龍陵縣境內,屬于高黎貢山余脈自北向南進入縣境內的山系,構成了東西屏障。龍沖溝保育區(qū)標牌中心坐標為東經(jīng)98°51′14″,北緯24°31′18″,海拔1 930 m。自然氣候受來自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屬亞熱帶山原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為1 400 mm~2 000 mm,年平均氣溫14.9℃。最冷月為每年的1月份,月平均氣溫為7.4℃。保護區(qū)生物多樣性豐富,森林植被主要是原始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有種子植物171科814屬2 268種,大型真菌200多種。
實驗設計了4個修砍木段枝條的時間,隨機修砍長150 cm,粗12 cm的樹枝868根。保育核心區(qū)實施封閉管理、利用天然野生木腐菌孢子接種、計劃留種、適時采收等保育措施。修枝時間分別為2011年6月2日、2011年10月28日、2012年2月5日、2012年4月6日;隨機修砍的樹木枝條有15種,即吳茱萸、短刺栲、滇藏杜英ElaeocarpusbraceanusWatt.ex C.B Clarke、龍陵栲Castanopsis rockiiA.Camus、石櫟Lithocarpus glaber(Thunb.) Nakai、華南石櫟、大籽香山圓Turpinia macrosperma、油葫蘆Pyrularia edulis(Wall.)A.DC、榕樹Ficus microcarpaL.F、木荷Schima wallichii(DC.)Korthals、粗梗稠李Padus napaulensis(Ser.)Schneid、木姜子Litsea pungensHemsl、潤楠Machilus pingiiCheng ex Yang、山茶屬Camellia、云南黃杞Engelhardia spicataLesch。具體修枝情況見表1。
表1 龍陵縣小黑山枇杷洼計劃修砍枝條數(shù)量統(tǒng)計
2013年~2015年共采收四類可食木腐菌4 070個,其中香菇1 372個、平菇214個、木耳2 272個、銀耳212個。統(tǒng)計結果見表2、表3、表4。
3.1 保育香菇
表3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2012年2月5日、2012年4月6日、2011年6月2日、2011年10月28日四個時間修砍枝條中香菇均能出菇,其中2012年4月6日、2012年2月5日、2011年6月2日、2011年10月28日修砍短刺栲枝條100根香菇出菇數(shù)量為1 554個、385個、232個、114個。試驗結果說明2012年4月6日修砍枝條香菇出菇量較高,其次是2012年2月5日、2011年6月2日、2011年10月28日。從修砍枝條的樹種來看,修砍100根龍陵栲香菇出菇440個,修砍100根短刺栲枝條香菇出菇397個,修砍100根華南石櫟香菇出菇98個,修砍100根滇藏杜英香菇出菇39個,修砍100根石櫟香菇出菇23個,說明修砍龍陵栲、短刺栲香菇出菇情況較好,其次是華南石櫟、滇藏杜英、石櫟。龍陵栲、短刺栲是小黑山保育區(qū)香菇較適宜的寄生植物。
3.2 保育側耳
表3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2012年2月5日、2012年4月6日、2011年6月2日、2011年10月28日四個時間修砍短刺栲、吳茱萸中野生側耳均能出菇。其中2012年2月5日、2012年4月6日修砍100根吳茱萸枝條側耳出菇275個、9個,2011年6月2日、2012年4月6日修砍100根短刺栲枝條側耳出菇95個、77個。試驗結果說明2012年2月5日修砍吳茱萸枝條側耳出菇量較高,其次是2011年6月2日、2012年4月6日;2011年10月28日修砍枝條側耳未出菇。從修砍枝條的樹種來看,修砍100根吳茱萸側耳出菇275個,修砍100根短刺栲枝條側耳出菇95個,說明吳茱萸、短刺栲是小黑山保育區(qū)野生側耳較適宜的寄生植物。
3.3 保育木耳(毛木耳、皺木耳、玉木耳)
表3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2012年2月5日、2012年4月6日、2011年6月2日三個時間修砍短刺栲、華南石櫟、吳茱萸中野生木耳均能出耳。其中2012年2月5日、2012年4月6日修砍100根吳茱萸枝條木耳出耳6 030個、5 738個,2012年2月5日修華南石櫟枝條100根木耳出耳273個,2011年6月2日修砍短刺栲枝條100根木耳出耳2個。試驗結果說明2012年2月5日修砍枝條木耳出耳量較高,其次是2012年4月6日、2011年6月2日,2011年10月28日木耳未出耳。從修砍枝條的樹種來看,修砍100根吳茱萸木耳出耳6 030個,修砍100根華南石櫟木耳出耳273個,修砍100根短刺栲枝條木耳出耳2個,其它樹種未采到木耳,說明吳茱萸是小黑山保育區(qū)木耳較適宜的寄生植物。
3.4 保育銀耳
表3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2012年2月5日、2012年4月6日、2011年6月2日、2011年10月28日四個時間修砍短刺栲、華南石櫟、石櫟、滇藏杜英、吳茱萸、龍陵栲中野生銀耳均能出耳。從時間上來看,2012年4月6日、2012年2月5日、2012年2月5日修砍石櫟枝條100根出銀耳230個、200個、180個,2012年2月5日修砍100根龍陵栲枝條銀耳出耳138個;2012年4月6日修砍100根滇藏杜英枝條銀耳出耳75個,2012年2月5日修砍華南石櫟枝條100根出銀耳73個,說明2012年4月6日修砍石櫟枝條銀耳出耳量較高,其次為龍陵栲、滇藏杜英,所修砍的樹種中有6種樹均能出耳,說明銀耳寄生植物范圍較廣,石櫟、龍陵栲、滇藏杜英均是小黑山保育區(qū)銀耳較適宜的寄生植物。
表2 龍陵縣小黑山枇杷洼計劃修砍枝條各菌類出菇數(shù)量統(tǒng)計
表3 龍陵縣小黑山枇杷洼計劃修砍枝條出菇數(shù)量換算(換算成100根枝條出菇數(shù)量)
表4 龍陵縣小黑山枇杷洼計劃修砍枝條各菌類出菇總數(shù)統(tǒng)計
2011年6月2日、2011年10月28日、2012年2月5日、2012年4月6日在龍陵縣小黑山隨機修砍15種樹木的枝條868根,其中能出菇的只有615根,主要是短刺栲、華南石櫟、龍陵栲、石櫟、滇藏杜英、吳茱萸;修砍的榕樹、木荷、粗梗稠李、木姜子、潤楠、山茶、云南黃杞、大籽香山圓均未出菇。其中修砍100根短刺栲枝條平均出菇量468個,所統(tǒng)計的4種食用菌均能出菇,而且修砍100根香菇出菇397個,說明短刺栲是一個較好的樹種,出菇食用菌種類較多,而且特別適合香菇生長。修砍華南石櫟100根出菇187個,香菇、木耳、銀耳均能出菇,說明華南石櫟也是一個較好的樹種。修砍龍陵栲100根能出菇550個,其中能出香菇440個,說明龍陵栲特別適合香菇生長;修砍石櫟100根銀耳出耳171個,說明石櫟特別適合銀耳生長。修砍滇藏杜英100根能出菇66個,所統(tǒng)計的4種食用菌香菇和銀耳均能出菇。修砍吳茱萸100根出菇6 063個,所統(tǒng)計的4種菌中木耳、側耳、銀耳均能出菇,而且木耳出耳5 892個、側耳出耳168個,說明吳茱萸也是一個較好的樹種,而且特別適合木耳生長。從修砍的時間來看試驗四個時間修砍枝條中不同食用菌均能出菇,其中2012年4月6日修砍100根枝條能出菇861個,2012年2月5日修砍100根枝條能出菇502個,2011年6月2日修砍100根枝條能出菇266個,2011年10月28日修砍100根枝條能出菇73個,說明4月6日修砍樹木枝條出菇種類、數(shù)量都是較多的,其次是2月5日、6月2日。實驗結果說明保存種質資源,修砍食用菌的適宜寄主最為重要,其次是修砍木段的時間,同時選擇氣候有代表性的區(qū)域,在不破壞生態(tài)植被的前提下選擇適當?shù)臅r間修砍適合的樹木枝條,讓其自然接種保存野生木腐菌種質資源是可行的,實驗結果為小黑山保育區(qū)開展木腐菌保育提供了技術支撐。
[1]蘇開美,王志和.松茸人工促繁技術研究[J].中國食用菌,2006(1):20-25.
[2]圖力古爾,戴玉成.長白山主要食藥用木腐真菌多樣性及其保育[J].菌物研究,2004,2(2):26-30.
S646.9
A
1003-8310(2016)05-0073-04
10.13629/j.cnki.53-1054.2016.05.018
國家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CARS-24)。
楊會書(1968-),女,大專,工程師,主要從事公益林管理、野生菌保育研究。E-mail:1347919918@qq.com
**通信作者:蘇開美(1965-),女,本科,正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野生菌保育、菌根菌栽培研究。E-mail:kaimei@sina.com
2016-07-28